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日新月异,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由传染病及营养不良为主转化为由心理社会压力为主引起的心理生理性疾病即心身疾病为主,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学也从内经时代、伤寒论时代、金元四大家时代、温病时代转为心身医学时代。中医学历来是与时俱进的。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不是精神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神经症、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慢性胃肠炎等都属于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相当于七情致病。研究心身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学科称心身医学。同时心身医学又有广义概念,它是从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医对身疾病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身疾病是以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引起的心理性或躯体性疾病。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学科。中医学中虽没有“心身疾病”这个病名 ,但祖国医学中与心身相关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学术思想 ,作为一种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 ,早就指导着临床实践 ,并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2年国际心身医学会权威人士指出 :“世界心身医学要向中国中医学寻找智慧”。今就中医学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略论如下。1 情志不遂、郁而成疾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素问·天元…  相似文献   

3.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4.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心身疾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仰模 《新中医》1993,25(2):10-11
心身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心身疾病,是一类表现为躯体症状,但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联的疾病。虽然,我国近年才开始重视心身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心身关系"在神经性厌食症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疾病是综合因素,即生物、社会、心理、行为共同造成的,单纯生物躯体医学已经不能完全认识现代疾病与有效解决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因此,世界医学界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必须向新的医学模式转化,必须应用心身医学的基础理论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学、西医学必须通力合作研究心身医学、心身疾病、心身关系,才能应对21世纪疾病谱的变化。本文试图发掘中医历代医籍中有关“心身关系”的论述,并适当结合现代医学成果,对神经性厌食症从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7.
李春林  杨慧 《河北中医》2013,(12):1873-1874
心身疾病狭义上就是指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心身医学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兴起的新兴科学,是随着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变化应运而生,是适应新型医学模式且有前瞻意义的医学科学。中医学认为,人的情绪为肝所主,肝主情志,主疏泄,所以情志致病首先伤肝,引起肝的疏泄失职,即导致肝的疏泄不及或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躯体病理变化。我们兹就依据中医学理论,从肝论治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医学把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很多躯体疾患称为“心身疾病”,随之产生了“心身医学”,即提倡心身一元论的观点,认为疾病是发生在人身上,而不是发生在某个具体的器官或细胞上。所以,治疗上要注意社会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对精神的影响,要进行精神心理的治疗。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治疗各种疾病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其中也包括目前所称的心身疾病在内。兹就祖国医学对“心身疾病”“心理疗法”的一些典籍记载做一简述,以“古为今用”为目的,探讨这些理论和疗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聂霜  周金宵  丛慧芳  周永英 《河北中医》2024,(2):315-317+321
绝经前后诸证属心身疾病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心身医学、心身理论等应运而生,“心身理论”是生命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三者关系协调统一的高度概括,但当三者关系不统一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称为心身疾病,探其本质与中医情志致病和形神一体观等密不可分。通过梳理我国心身理论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试从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二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探讨中医心身医学理论与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内在联系,为临证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曹玉净  彭新  田建奇  吕翠田 《陕西中医》2006,27(5):623-624,637
1 心身理论和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一门以整体的人为对象的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在人类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躯体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包括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狭义上是指研究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广义上是指研究人类和疾病作斗争中一切心身相关的现象,可涉及医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门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研究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12.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官能症之间的一类疾病。随着对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不断深入,心身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其形成于发展和中医传统医学理论中的“形神学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针灸“治神”思想是保证和提高针刺得气效应的重要手段。熟练掌握和应用针灸“治神”思想,也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试从“治神”的角度探讨心身疾病与针灸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立群  白凌志 《陕西中医》1997,18(5):235-235
<正> 心身医学是研究疾病的倾向性、易患性、疾病的起因和预后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多学科和多种医学领域,概括地说,心身医学是从心身相关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人类健康问题。心身医学包括以下诸方面:①心身疾病的概念;②心身疾病的病因与机制;③心身疾病的治疗措施;④心身疾病的症候表现;⑤心身疾病的预防。内经的心身医学理论框架已经完全包括上述内容,本文试就心身疾病的病因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心身疾病,是现代医学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的一种心理生理疾病,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引起的、以躯体病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疾病发生了变化,传染病等外感疾病已不是主流,营养不良等发病率也大大下降,而‘。身疾病则逐年上升,因此,‘C身医学亦越来越为众人所关注。祖国医学的七情致病就是对现代。。身疾病的最早论述。l七情致病心神首受其害心主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心所统管。《素问·灵兰秘典论》说;“。C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身疾病是…  相似文献   

15.
七情内伤与心身疾病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伟 《河北中医》2004,26(9):685-686
心身疾病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引起的,以躯体病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科学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人际关系复杂,心身应激增加,使心身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单纯生物躯体医学已经不能完全认识和阐释心身疾病,并尚缺乏有效的临床的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6.
韩萍  王新陆 《新中医》2007,39(5):10-11
心身疾病是与社会紧张刺激、遗传素质及人格特征和情绪有关的躯体疾病。肝、肾在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性中风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病机复杂,但关键是肝肾亏虚。滋补肝肾可标本兼治,形神并调,使心身关系趋向平衡,符合心身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身疾病是以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引起的心理性或躯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18.
唐文涛 《陕西中医》2012,(11):1549-1550
<正>"心身医学"是近几十年作为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和医学等多学科综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心身医学认为人体由多层次、多系统相关构成,其罹病受心理、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心身医学力图通过相关综合学科的研究,以冀达到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提供整体性、综合性理论的目的。伴随心身医学的崛起,西方医学近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被心理、社会、生物综合医学模式所取代,这无疑使现代医学科学更趋于深化和精确。然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医  相似文献   

19.
张晓春 《陕西中医》2003,24(11):1012-1014
情志因素致病在妇科疾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务工作者面对诊治对象不仅要考虑其躯体疾病 ,也要充分考虑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必须更新临床思维和治疗观念 ,变“治疗疾病”为“治疗病人”,调理心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致病因素不外乎外感六淫与内伤七情。早在 2 0 0 0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深刻地揭示了“天人合一”的关系 ,总结出以整体观念为基础 ,以心神七情概括人体精神心理为规律 ,以五脏六腑生理病理为中心的心身医学体系 ,提出了心身医学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社会经济和科学进步飞速发展的今天 ,生物学模式已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从满足病人的需求出发 ,特别注重心理护理 ,应用护理程序把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之中 ,使之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护理工作的任务也随着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