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治疗性ERCP的开展,替代了部分外科手术,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9月行ERCP30例。其中,22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中成功治疗胆总管结石20例。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想  徐斌 《江西医药》2009,44(4):336-337
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较多的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胆胰疾病4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尤其是近年来治疗性ERCP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部分外科手术。我院应用ERCP对40例胆胰疾病患者进行了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秀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60-2161
内镜下逆行胰胆造影(ERCP)是诊断和治疗胰胆系统疾病的新兴技术之一。在ERCP技术中,特别是治疗性ERCP过程中,导线技术尤为重要。自2002年3月~200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和本院工作期间,采用ERCP技术诊断和治疗96例病人,现将导线技术在术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对于胆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14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检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ENBD、胆道内支架置入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ERCP检查成功率94.6%,未发生与检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ERCP对胆道疾患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病因诊断及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CT等检查,并且能进行治疗性ERCP,因此胆道疾患者ERCP检查,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开展治疗性ERCP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治疗性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4年3月~2008年12月开展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其中治疗性ERCP共159例。本文探讨其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4月~2 0 0 3年6月,我们在进行4 89例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同时行内镜下治疗172例,治疗率35 17%。本文通过对上述内镜治疗病例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治疗性ERCP的应用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组治疗性ER CP ,男90例,女82例,年龄2 4~75岁,中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的手术方式、适应证及时机,以指导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11月,经ERCP诊治的1421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21例患者中,共进行ERCP 1643例,其中2次ERCP 176例、3次及以上ERCP 43例,诊断性ERCP 21例,绝大部分行治疗性ERCP。治疗病例中胆管结石759例;恶性肿瘤24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2例;慢性胰腺炎18例;乳头良性狭窄9例;医源性胆道损伤40例;胆漏33例;胆道蛔虫13例;梗阻性黄疸35例。首次ERCP胆管插管失败率为6.82%;并发症发生率4.75%,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选择ERCP手术方式,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机,可有效提高胰腺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SAP)是内科疾病诊疗中的一个难点,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且近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有所上升。其病因较多,而胆道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因。随着内镜设备的完善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ERCP的相关技术、EST及ENBD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本院自2005年4月起采用内镜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80岁的胆源性胰腺炎80例的资料,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80例中,有4例因镜下无法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而转为开腹手术,余76例均完成内镜治疗,成功率95.00%。其中一次性完成ERCP+EST+ENBD治疗者69例,7例因较大铸型结石嵌顿无法碎石而行胆道塑料支架植入。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病死率2.63%。结论内镜治疗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检查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91例患者均行B型超声、CT及超声内镜检查,部分行ERCP检查.并将超声内镜及超声内镜联合ERCP与B型超声、CT、ERCP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内镜、ERCP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4.5%(86/91)、90.2%(74/91).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结石及慢性胰腺炎的准确率为100%,超声内镜联合ERCP检奁对结石及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97%.结论 超声内镜对胆总管壶腹区病变的诊断率高于腹部B型超声、CT及ERCP,联合ERCP对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指导规范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70岁以上ERC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高龄患者经ERCP的对症治疗后,治愈率为96.67%,术后并发症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均能痊愈。结论:ERCP治疗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性高、治疗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对治疗高龄患者以及重症患者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52例梗阻性黄疸内镜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2月至2004年5月.我院对52例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进行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经内镜鼻胆管胆汁引流术(ENBD)、经内镜胆管内支撑引流术(ERBD)及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人术(EMBS)等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依据入选标准,选择BAP病人24例,在内科综合治疗48~72h无效时行内镜治疗。结果 15例内镜下见乳头部充血、水肿,3侧结石嵌顿。2例蛔虫嵌顿,ERCP插管成功22例,其中10例单行ENBD,12例行EST,共取出蛔虫2例,结石7例。术后2~4h诉腹痛减轻者9例,血压上升转平稳者3例,2~4d内腹部体征均有明显好转,导管留置4~7d。除1例形成假性囊肿外,其余均在术后4~28d好转出院。结论 内镜治疗BAP可解除胆道梗阻,达到外科引流效果,是BAP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挂牌成立。开展了包括胃镜、肠镜、ERCP、小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几乎所有内镜下检查和治疗项目,同时开展无痛内镜、特需内镜等新的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6.
韩民  孙诚谊  胡韵  潘耀振 《贵州医药》2008,32(3):225-226
随着内镜技术日益成熟,以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以往需传统开腹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内镜的治疗手段得以实现,但其均为微创或有创技术,与其相关的并发症达0~36%[1],甚至严重并发症还会危及生命。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我院共完成诊断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130例次,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逆行性胰胆管造影(F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5例临床上诊断PCS患者行ERCP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塑料或金属胆道支架(ERBD/EMBE)治疗,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治疗等内镜治疗.结果 行ERCP检查的患者,90例(94.7%)成功,证实胆总管结石43例,乳头旁憩室9例,胆囊管残留过长8例、伴结石2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6例,壶腹部癌4例,肝门部胆管损伤并狭窄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2例,胆胰管合流异常1例,胰胆管未见异常6例.43例胆总管结石中40例内镜取石治疗成功,8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括约肌功能异常、胆囊管残留结石2例行EST,3例肝门部胆管损伤并狭窄行胆道塑料支架(ERBD)引流.2例壶腹部癌置入金属支架(EMBE)引流.2例乳头良性肿瘤,高频电切除乳头.并发症发生率为6.7%,其中切口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4例.结论 对于PCS患者,ERCP检查能明确病因,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同时能进行创伤小、痛苦少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1].在临床上怀疑有胆、胰系统疾病而超声、实验室或CT扫描等检查未能确诊时,可行ERCP检查,其诊断准确率为92.1%[2],如证实有胆、胰疾病且有内镜治疗适应证者,可同时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扩张、放置引流等相应的内镜治疗.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对50例患者行ERCP,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联合EST术患者50例,术后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49例患者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8%,其中42例一次性取石,7例2次取石,1例患者取石未成功,转入外科继续治疗。成功取石后1例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2.04%,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成功取石后经4~5d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B超检查提示结石取净率为100%。结论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12-113
目的探讨内镜下ERCP+EST+取石联合ENBD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内镜(1~3 d内)ERCP+EST+取石或ENBD等治疗。结果 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均治愈,其中1例发生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痊愈,未发生严重内镜治疗的并发症,有效地减轻了患者腹痛和降低了血淀粉酶,缩短了病程,疗效满意。结论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简单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