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茶多酚(TP)对真丝织物的抗菌功能,茶多酚为环保型化合物,用于真丝的抗菌整理效果良好,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可达81.9%和84.3%.茶多酚抗菌整理最佳工艺为:茶多酚用量5%(omf),p H=3.5,90℃恒温处理90 min后再用硫酸铝钾(3 g/L)90℃恒温处理30 min,水洗,烘干.茶多酚用量和整理织物的K/S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但用量大于5%(omf)时,抑菌率增加不明显.处理后的真丝织物在水洗20次后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泥螺微生物抑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S中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茶多酚等防腐剂在泥螺中微生物抑制作用进行研究,以菌落总数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表明,初始菌数为450cfu/g的泥螺,添加茶多酚等防腐剂后,放置于5±1℃下贮藏,9d后观察,经过优化后,抑制其菌落总数的最佳条件为0.36%的茶多酚,0.028%的乳酸链球菌素和0.03%的溶菌酶,此时菌落总数最小值约为530cfu/g。并对优化条件做验证试验,得到同样条件下菌落总数为560cfu/g,与预测值接近,表明模型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对冷藏草鱼片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茶多酚对冷藏草鱼片的保鲜效果,将鲜活草鱼剖杀和清洗后,沥水3min,分别在0.25%、0.5%、1.0%、1.5%、2.0%的茶多酚溶液中浸泡5min,沥水3min,真空包装后于4℃保存,每5d以感官评分、细菌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TVB-N)作为质量指标,测定草鱼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降低TVB-N,减缓感官品质的下降速度。结论:茶多酚对冷藏下的草鱼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能够明显的延缓草鱼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4.
复合防腐剂的研究一直是食品保鲜的重要技术措施。本研究针对乳化香肠这类食肉糜类制品的防腐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单辛酸甘油酯、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双乙酸钠等四种防腐剂按照0.02%、0.06%、0.04%、0.4%的比例复配成新型乳化香肠防腐剂,进行保鲜能有效的延长保质期,效果明显。该研究为复合防腐剂在食品保鲜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改性抗菌聚乙烯醇包装薄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新型的食品抗菌包装薄膜,以聚乙烯醇(PVA)为基膜,添加季铵盐壳聚糖,茶多酚,丙酸钙/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几种抗菌剂制备成改性抗菌PVA薄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2%季铵盐壳聚糖,0.5%茶多酚,1.5%丙酸钙/0.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均不同程度减小了PVA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加入0.5%茶多酚减小了薄膜的抗拉强度,其他抗菌剂则增大了薄膜的抗拉强度;所有抗菌剂均增加了薄膜的摩擦系数、雾度,降低了其透光率;提高了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溶胀率和溶解率;改变了PVA薄膜的颜色;几种抗菌剂改性PVA薄膜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产生了较好的抑菌效果。经研究,改性后的PVA薄膜具有较好的包装和抑菌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型活性食品包装。  相似文献   

6.
利用响应面法对茶多酚、壳聚糖、柠檬酸进行复配组合,应用于大黄鱼中,4℃贮藏,三周后测其菌落总数,研究交互作用,确定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三种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依次为:茶多酚>壳聚糖﹥柠檬酸;壳聚糖和柠檬酸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茶多酚和壳聚糖、茶多酚和柠檬酸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复合保鲜茶多酚、壳聚糖、柠檬酸的最佳配比为:茶多酚4.48g/L,壳聚糖15.92g/L,柠檬酸3.58g/L。  相似文献   

7.
木犀草素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该文报道对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木犀草素添加量以0.02%为宜,其效果与同剂量BHT相当,比同剂量茶多酚抗氧化效果好,还原能力和消除羟自由基能力均比茶多酚和 BHT强;且对食品中常见供试四种茵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并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啤酒酵母和大肠杆菌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300mg/L、200mg/L、250mg/L、300mg/L,具有高效抗菌活性;表明木犀草素作为食品天然防腐剂和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是常用调味品,目前市售的酱油中添加的防腐剂多为化学合成的,而天然防腐剂较少在酱油使用.文章分别对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的防腐效果及其复配使用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与化学合成防腐剂山梨酸钾进行了对照实验,得知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都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后与山梨酸钾具有等同的防腐效果,可达到酱油的国家标准,但安全性大大提升.而且茶多酚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可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因其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在食品领域被广泛应用。通过制备茶多酚-普鲁兰- 明胶复合生物活性膜,研究茶多酚的质量分数(0%、2%、4%、6%、8%、10%,基于明胶和普鲁兰的总干质量)对膜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抗菌性能的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茶多酚与普鲁兰多糖和明胶之间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尤其当茶多酚质量分数为6%时,膜结构更加致密。理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茶多酚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先增大后减小,水蒸气透过性先减小后增大,紫外线阻隔性能增强,膜变得更暗黄;而茶多酚的添加没有显著提高复合膜的热性能。此外,复合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达87.44%,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5.73%和85.22%。同时,复合膜能实现茶多酚的缓慢释放。茶多酚-普鲁兰-明胶复合膜的制备旨在为良好生物活性包装膜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延长符离集烧鸡的货架期,将乳酸链球菌素(Nisin)、溶菌酶、茶多酚、壳聚糖、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等6种生物防腐剂加入到符离集烧鸡中,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值和pH值为指标,研究生物防腐剂对符离集烧鸡的保鲜作用。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和壳聚糖、纳他霉素、ε-聚赖氨酸相比,Nisin、溶菌酶、茶多酚3种生物防腐剂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并能显著提高符离集烧鸡的品质;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3种生物防腐剂进行复配,经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确定复合生物防腐剂最优添加浓度为Nisin 0.03 g/kg、茶多酚0.09 g/kg、溶菌酶0.10 g/kg。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添加抗菌剂后,聚乳酸复合膜的抗菌性能,选取了壳聚糖、茶多酚、MgO和银四种抗菌剂,与聚乳酸形成四种复合膜,对比了不同抗菌剂的效果,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无论哪种抗菌剂,均表现了良好的抗菌效果。当壳聚糖/聚乳酸、茶多酚/聚乳酸均按质量比5:5组成复合膜时,抗菌率分别为68.54%和70.26%,当MgO的添加量为2%时,抗菌率为71.01%,而银表现出了极强的抗菌效果,添加量为1%时,抗菌率达到了98.53%。透光率随着抗菌剂的加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茶多酚的影响最大,从88.67%下降到33.75%。薄膜DSC曲线显示,未添加抗菌剂时,薄膜T_m为80.3℃,添加Ag和MgO后,薄膜T_m分别下降了1.7℃和1.4℃,说明抗菌剂的添加对薄膜T_m几乎无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天然抗菌剂的抗菌效果要略差于无机抗菌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发酵豆粕中异黄酮(FSMI)对食品中常见污染菌的抗菌活性及热处理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SMI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24%和0.56%,优于豆粕中的异黄酮(SMI)和化学合成防腐剂苯甲酸钠;FSMI的抗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能忍受高温短时的热处理。本研究为FSMI开发成多功能天然食品防腐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尼泊金酯类和富马酸酯类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混合菌群的抗菌试验表明,尼泊金酯类防腐剂中,尼泊金丙酯的抑菌效果最好,尤其是甲庚酯,其抑菌率几乎在98%左右,抑菌效果非常显著,性能优于尼泊金酯类。试验初步验证: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性与其分子构效有关。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是食品防腐剂表现抗菌活动的有效功能性结构。基团空间位阻是抗菌活性中心发挥抗菌活性的第一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EGb)抗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EGb)对食品常见污染菌的抗菌活性,探讨了热处理和pH值对EGb抗菌活性的影响,阐明了银杏叶提取物(EGb)的抗菌特点以及作为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开发价值。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显著,其抗菌活性随着其浓度增加而增强,对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和5.0%;EGb的抗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能忍受高温短时的热处理;EGb在pH5~9的范围内均具有抗菌活性。本研究为EGb在食品天然防腐剂领域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的抗菌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纯天然物质,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天然食品保鲜剂之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茶多酚由于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而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本文根据国内外对茶多酚抗菌特性的研究现状,对茶多酚的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细菌毒素灭活作用以及抗菌机理等方面作了系统介绍,旨在为茶多酚在食品与医药领域得到更为合理与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包合茶多酚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聚氯氰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再与棉织物进行接枝反应,用茶多酚整理接枝后的棉织物,使得茶多酚进入β-环糊精的空腔结构.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和抗菌持久性.茶多酚用量4g/L,45℃包合120min的抗菌性能最佳,经10次、20次、30次标准水洗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依然能达到87.08%、85.73%和70.3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84.32%、80.29%和68.44%.  相似文献   

17.
在测定山苦茶浸出物、茶多酚、木犀草素3种天然防腐剂对冷却肉中常见菌的抑菌效果基础上,根据栅栏技术,发挥协同效应,利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确定最佳的保鲜液配比为木犀草素0.010%+茶多酚0.125%+山苦茶浸出物0.013%。结合真空包装,通过测定在冷藏过程中的细菌总数、TVB-N,表明保鲜液对冷却肉的保质期延长6 d。  相似文献   

18.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山梨酸钾复合抗菌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藻酸钠为成膜基料,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共混膜的原料,并添加了增塑剂甘油和防腐剂山梨酸钾,通过测定膜的透明度、厚度、力学性质等指标,确定复合抗菌膜成膜液的最佳组成为:1.5%海藻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钠,1%甘油,3%山梨酸钾,成膜材料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85∶15.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机理和食品防腐剂的电子运动状态与抗菌性能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为广谱、高效、低毒食品防腐剂的分子设计、分子改造和其抗菌特性预测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尼泊金酯类和富马酸酯类抑茵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混合茵群的抗菌试验表明,尼泊金酯类防腐剂中,尼泊金丙酯的抑菌效果最好,尤其是甲庚酯,其抑菌率几乎在98%左右,抑茵效果非常显著,性能优于尼泊金酯类.试验初步验证食品防腐剂的抗茵性与其分子构效有关.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是食品防腐剂表现抗菌活动的有效功能性结构.基团空间位阻是抗茵活性中心发挥抗菌活性的第一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