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给予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2.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在我国,约有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今后的生活质量.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办法,同时西药又有较多副作用.中医针刺不仅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异常增高的肌张力,还能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笔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该病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一直是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难题,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遵循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的恢复规律[1],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由于病因、病程、病位的不同,由软瘫期经硬瘫期向恢复期过渡过程中,存在相当程度的个体差异。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一种有效改善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方法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国内资料统计表明,脑卒中后80%~90%的患者都有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异常升高制约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脑卒中后肢体高肌张力状态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平衡针刺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患者一个最重要的损害,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的牵张反射亢进所致,表现为偏瘫侧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痉挛可以导致肌肉短缩、姿势异常、疼痛和关节挛缩.由于挛缩会限制受累关节的活动,引起疼痛,所以会妨碍康复并限制患者恢复的潜力.痉挛的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针刺治疗、中药治疗和康复治疗[1],同时,良好的中医护理方案对病人痉挛的缓解和肌张力的恢复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报道一例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综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阳经穴位针刺组,阴经穴位针刺组。采用Ashworth改变评价临床疗效,及FMA运动功能评定、(ADL)Barthel指数记分评价两组方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阳经组穴位针刺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阴经组穴位针刺未见明显疗效。结论:阳经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高肌张力状态明显优于阴经组。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即:现代医学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尚无满意的药物;中医中药方面对于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也有较多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等,对近五年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中西医治疗作了综述。指出,针灸、推拿及中药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中医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建议建立统一标准,寻求有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甜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89-209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运动疗法,两组病例数及用药均相同.在临床上观察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即巴氏指数MBI)、下肢运动功能积分(Fugle-Meyer)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亦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是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与康复运动疗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针刺拮抗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外周刺激,反射性诱发拮抗肌肌张力的产生和增强,以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使二者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89-209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运动疗法,两组病例数及用药均相同.在临床上观察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即巴氏指数MBI)、下肢运动功能积分(Fugle-Meyer)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亦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是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与康复运动疗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针刺拮抗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外周刺激,反射性诱发拮抗肌肌张力的产生和增强,以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使二者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10.
目前脑卒中发病率日趋增高,而中风后期肌张力曾高患者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根据中风偏瘫肌张力增高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西医神经电生理学变化,将临床经验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解剖学知识相结合,提出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方案,为临床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参照组(31例),实施传统针刺治疗;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肌张力评分降低,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加,且研究组肌张力评分低于参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积极实施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抑制肌张力增高、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在脑卒中后遗症中发病率极高,且因其直接影响患者肢体功能而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目前本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却不十分满意。王寅教授从医40余载,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方面,擅长采用独特的柳叶形多针排刺法进行治疗,屡见良效,本研究对此针法的针刺部位、穴位及具体操作手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名中医康进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笔者总结了康进忠主任医师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针药并用,内外结合,中西合璧的独特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疗效,体现了其治疗思想和遣方用药特色,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托哌酮与电针补泻法治疗脑卒中后早期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伴有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予一般康复治疗和托哌酮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组予电针补泻法治疗。6周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痉挛情况、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观察。结果:CNS评分、MAS积分、FMA评分、MBI指数,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而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托哌酮和电针补泻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有改善作用,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在入组之后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的治疗、痉挛肌的训练、体位及治疗仪的使用);一组为实验组,予以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包括药物与针刺治疗),每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及下肢肌张力评分与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1)对照组患者上肢及下肢肌张力评分分别为(1.0±0.5)分及(0.9±0.4)分,实验组患者上肢及下肢评分分别为(0.5±0.2)分及(0.4±0.1)分,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前对照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分别为(42.5±4.3)分与(51.7±5.0)分,实验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分别为(43.2±4.5)分与(50.3±4.8)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分别为(52.3±5.1)分与(58.9±5.6)分,实验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分别为(76.4±6.8)分与(78.9±7.4)分,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实验组患者上肢、下肢痉挛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效果较为理想,有效地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高,其疗效得到临床与患者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Pubmed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2月,收集所有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手肌张力增高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总样本量409例,试验组205例,对照组2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降低手MAS评分方面有显著作用,4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提高脑卒中后Fugl-Meyer手功能评分方面有显著意义,2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手肌张力增高,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整体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设计高质量的RCTs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因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以小腿三头肌为主的患侧肌张力增高并伴腱反射亢进是引起偏瘫患者足内翻的主要原因。脑的可塑性是促进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基础,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可塑性,才使得损伤后脑组织能够通过结构重建、功能代偿以达到整体脑功能的恢复[1]。现对近年来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脑血管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牵张反射亢进所致,属于中医学“痉证”范畴。临床治疗中应积极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近年来中医学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薛泽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2):15-15
脑卒中所致偏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针刺治疗对控制脑卒中后痉挛期肌张力的进一步提高,降低痉挛程度,促进患侧运动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升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十二井穴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30例,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30例,治疗30d,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肌张力程度。结果:上、下肢肌张力分级,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肌张力改善效果更显著。结论:十二井穴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相比,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的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