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茶叶中茶多酚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导致的神经损伤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与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EGCG对脑I/R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以及IL-1β、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缺血1.5 h后,将尼龙线拔出,行再灌注24.0 h.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I/R组、EGCG1组(I/R+12.5 mg/kg EGCG)、EGCG2组(I/R+25.0 mg/kg EGCG)、EGCG3组(I/R+50.0 mg/kg EGCG)5组.Sham组大鼠除不予栓塞大脑中动脉外,其余与I/R组相同.采用干湿重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比色法检测MPO活性,RT-PCR测定IL-1β及IL-10 mRNA水平,ELISA测定IL-1β和IL-10含量.另取原代培养的SD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机分成对照(Control)组、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组、OGD/R+EGCG组(OGD/R+50.0μmol/L EGCG)3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元IL-1β和IL-10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MPO活性、IL-1β含量、IL-10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IL-1β及IL-10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1).与I/R组比较,EGCG3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MPO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0.01),IL-1β含量显著减少,IL-10含量显著增加(均P<0.01).与I/R组比较,EGCG2组、EGCG3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IL-1βmRNA水平显著下调、IL-10 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与Control组比较,OGD/R组神经元IL-1β及IL-10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1).与OGD/R组比较,OGD/R+EGCG组神经元IL-1β蛋白质表达明显下调,IL-10蛋白质表达明显上调(均P<0.01).结论:EGCG可抑制脑缺血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这一效应可能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段IL-18, IL-1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复制食饵性AS早期模型,用药组灌胃辛伐他汀。造模给药4周后,用RT-PCR方法观察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段病理变化及IL-18,IL-10 mRNA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组AS主动脉硬化段IL-18 mRNA的表达降低,IL-10 mR-NA的表达增加,动脉硬化的进程被阻止。结论辛伐他汀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提高AS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的活化对膀胱癌细胞株5637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以膀胱癌细胞株5637为研究对象,以配体淋巴毒素α1β2(LTα1β2)诱导LTβR信号活化。qRT-PCR检测NF-κB信号通路RelA、RelB mRNA,细胞因子LTα、LTβ、LIGHT、TNFα、IL-6、IL-1β mRNA和增殖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生存素(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WB法检测NF-κB经典信号通路活化状态;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 结果 LTβR活化后,RelA mRNA表达上调2.5倍(P=0.003),TNFα、IL-1β、CyclinD1、Survivin mRNA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均P<0.05),随着LTβR表达下调,以上基因mRNA表达也下降(均P<0.05);WB结果显示活化标志蛋白p-p65表达出现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化LTβR可促进NF-κB经典信号通路主要成员RelA的表达和活化,并有可能通过上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参与膀胱癌炎性微环境的形成;有利促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Survivin的表达,但在细胞增殖水平上并未见明显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区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变化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观察大蒜素对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 4血管阻断(4-vascular occlusion,4VO)改良法建立大鼠动物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VO组、大蒜素组;后两组又分为3 d、1周、4周、2个月(n=10)4个时相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采用微机控制的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系统;IL-1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TNF-α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①4VO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AAR)习得率显著降低;大蒜素治疗后AAR习得率较4VO组显著增高;②4VO组大鼠海马区IL-1β、TNF-α含量于造模后3 d、1周非常显著增高(P<0.01),大蒜素组显著低于4VO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改变与大鼠海马区炎性机制改变有关;大蒜素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产生,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痴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在不同痴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2003-09/2005-08我院和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30例、混合性痴呆(MD)15例、血管性痴呆(VD)25例. 用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老年人血清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水平. 结果:各痴呆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的水平较正常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升高,而IL-1ra则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AD组患者脑脊液中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含量较对照组却无增高;VD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增高; MD组患者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增高(P<0.01). 各痴呆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IL-1ra的水平与正常老年人相比无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痴呆患者血清与其相对应的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之间无相关. 结论:痴呆患者脑内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是其神经病理损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Toll样受体4(TLR4)/白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脂多糖(LPS)的方法制备AS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0、20、40 mg/kg丹参多酚酸盐,连续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0.9%NaCl溶液。末次给药后,分离胸主动脉。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胸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测定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CR检测TL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排列紊乱,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TLR4 mRNA表达和p-STAT3/STAT3蛋白表达比值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大鼠胸主动脉病变均明显减轻,以高剂量组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中、高剂量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p-STAT3/STAT3蛋白表达比值明显下调(P0.01);各剂量组TLR4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TNF-α含量、TLR4 mRNA表达水平及p-STAT3/STAT3蛋白表达比值较低、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P0.01),高剂量组IL-6含量较低剂量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AS大鼠胸主动脉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IL-6/STAT3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灌肠方对UC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灌肠方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检测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灌肠方低剂量组TNF-α、IL-1、IL-6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灌肠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含量低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灌肠方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在心肌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油酸复制ARDS大鼠模型,观察对照组、油酸(OA)注射后2h(OA2h组)、4h(OA4h组)、6h(OA6h组)组肺的湿/干重、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血清心肌酶谱(AST、CK、CK-MB、LDH)。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心肌组织中IL-1β、IL-10的含量,以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IL-1β、IL-1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OA各组肺湿/干重均高于C组(P<0.05)。OA各组AST以及OA2h、OA4h组CK、CK-MB、LDH均高于对照组(P<0.05)。OA6h组血清及心肌组织中的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OA2h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OA6h组心肌组织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OA2h组(P<0.01)。OA各组心肌组织IL-1β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OA6h组IL-10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1)。结论:油酸型ARDS大鼠并发心肌损伤可能与心肌组织中IL-1β、IL-10含量的增高、mRNA表达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等免疫炎性因子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1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模型组大鼠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两组大鼠手术前、手术后(30min内)海马CA1区局部脑血流(rCBF)。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出大鼠脑组织并分离海马,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和Aβ1-42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大鼠手术前后rCBF与脑组织IL-1β、IL-6、TNF-α、Aβ1-42表达水平;分析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与Aβ1-4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两组大鼠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模型组大鼠rCBF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大鼠手术后rCBF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假手术组大鼠手术前后rCB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IL-6等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Aβ1-42表达水平亦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及Aβ1-4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7755、0.5920、0.5536,均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等免疫炎性因子与Aβ1-4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炎性反应或与慢性脑缺血所导致的脑组织Aβ1-42异常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行前交叉韧带切除法(ACLT)复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予膝关节腔注射参麦注射液、透明质酸钠4周后,取膝关节液及关节软骨组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检测关节软骨组织IL-1β、IL-6、TNF-α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关节液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软骨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和透明质酸钠组关节液IL-1β、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软骨组织IL-1β、IL-6和TNF-α mRNA均显著降低(P<0.05).参麦注射液组与透明质酸钠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兔膝关节软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关节液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软骨组织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溃结2号方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结肠溃疡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及免疫诱导法复制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剂量为16.76 g.kg-1.d-1)、柳氨磺吡啶(SASP)组(剂量为0.206 g.kg-1.d-1),每组各12只。观察各组大鼠治疗14 d及21 d后结肠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mRNA、IL-10 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14 d时,中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mRNA、IL-10 mRNA表达与模型组及SAS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1 d时,中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IL-10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对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具有修复作用,且效果优于SASP组。【结论】溃结2号方对UC的治疗作用与其能调节结肠组织IL-1βmRNA、IL-10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氯氮平对雄性C57BL/6小鼠血清及其胰腺组织中淀粉酶(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氯氮平(5、10、20 mg/kg)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氯氮平(5、10、20 mg/kg)灌胃,连续灌胃14 d后采血测定各组小鼠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随后取小鼠胰腺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氯氮平10、20 mg/kg组血清amylase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01);与对照组相比,氯氮平三组的血清IL-1β水平剂量依赖性地升高(P <0.01,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6水平在氯氮平5 mg/kg组有所下降(P<0.05).氯氮平剂量依赖性地升高小鼠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氮平可以升高血清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并增加胰腺组织中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可能是氯氮平使用后易出现高淀粉酶血症乃至胰腺炎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再灌注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缺血脑组织IL-1β、IL-1R1、IL-1ra、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模型组IL-1β、IL-1R1、IL-1ra和ICAM-1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强(P<0.05和P<0.01).补阳还五汤组IL-1β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生物碱组和苷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补阳还五汤组IL-1R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生物碱组和苷组IL-1R1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接近.补阳还五汤组、生物碱组和苷组IL-1ra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P<0.01).补阳还五汤组、生物碱组、苷组ICAM-1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苷通过抑制IL-1β、IL-1R1、ICAM-1 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及炎症介质的表达,对缺血脑组织起保护作用.各药对脑缺血后IL-1ra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PDTC对创伤后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80中大鼠分为创伤组(T组),PDTC预处理组(P组)及对照组(C组),利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观测伤后各组0.5、1、2、4、8h肺组织TNFα、IL-8及其mRNA变化。结果 致伤后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TNFα在伤后1h达到峰值,IL-8在伤后4h达到峰值;PDTC组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创伤组(P<0.01)。结论 PDTC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8mRNA表达,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创伤后全身及肺组织的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15.
宋学勤  赵靖平  吕路线  李文强 《医学争鸣》2007,28(23):2191-2194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及其不同亚型中IL-1β,IL-6,TNF-α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免疫机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65例健康对照者IL-1 β,TNF-α,IL-6血清蛋白水平和PBMC mRNA表达.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相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阴性亚型患者TNF-α水平高于阳性亚型(P<0.05),治疗后两型IL-1β水平和阴性亚型患者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家族型患者IL-6水平高于散发型(P<0.05),治疗后两型IL-1β水平和家族型患者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③治疗前TNF-α水平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12,P<0.05);IL-1β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降分率呈正相关(r=0.388,P<0.05).④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PBMC中IL-1β,IL-6,TNF-α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PBMC中IL-1β mRNA表达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IL-1β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缓解的一个灵敏指标.②遗传背景可能影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水平及其介导的免疫功能;TNF-α水平的变化可能与阴性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③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细胞因子mRNA表达上调,其可能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对抑郁样行为大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银杏内酯B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慢性应激刺激法建立抑郁样行为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6周后,通过旷场实验测定大鼠直立次数及跨越方格数,糖水实验计算大鼠糖水偏爱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海马组织前列腺素E2(PGE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氧(ROS)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RT-qPCR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NF-κBP65、TNF-α及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NF-κBP65、TNF-α及IL-1β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直立次数、跨越方格数、糖水偏爱度、海马组织CAT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IL-1β、TNF-α水平,海马组织PGE2水平和ROS相对水平,NF-κBP65、TNF-α和IL-1β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海马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B各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大鼠直立次数、跨越方格数、糖水偏爱度、海马组织CAT及SOD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海马组织PGE2水平和ROS相对水平,NF-κBP65、TNF-α及IL-1β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5),海马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结论:银杏内酯B能够显著降低抑郁样行为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缓解大鼠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黄疸大鼠脾脏Th1/T2细胞因子、蛋白激酶C(PKC)αmRNA的表达情况及茵陈蒿汤的干预效应.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黄疸模型组、茵陈蒿汤组.ELISA法、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分泌IL-4、IFN-γ水平及PKCαmRNA表达.结果 黄疸模型组IFN-γ/IL-4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茵陈蒿汤IFN-γ/IL-4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黄疸模型组脾细胞PKCα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1),而茵陈蒿汤治疗后,脾细胞PKCα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黄疸大鼠脾脏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呈紊乱状态,与PKCαmRNA表达水平有关,而茵陈蒿汤具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黄疸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CHF大鼠模型,于模型复制后第7周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苓桂术甘汤小(4.29g/kg)、中(21.45g/kg)、大(42.90g/kg)剂量组,另设假术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苓桂术甘汤小、中、大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苓桂术甘汤大剂量组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能明显降低CHF大鼠血清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该方阻抑CHF大鼠心室重构,改善CHF大鼠心脏舒缩性能作用与其抑制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71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33例,Ⅳ级20例)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 CH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胸比值(HTR)显著相关(P<0.05);心功能Ⅳ级CHF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0的比值在心功能不同级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HF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呈过度激活,并与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丙烯醛吸入致大鼠炎性损伤肺组织中IL-1β、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组,丙烯醛雾化吸入组,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自身对照组.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炎性气道肺损伤模型.于造模及依那普利处理后1、3,6周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肺组织IL-1β和IL-6蛋白及mRNA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IL-1β、IL-6主要分布于肺上皮细胞,胞浆染色为主.丙烯醛吸入后3周,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IL-1β和IL-6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6周达到高峰(P<0.05),而依那普利治疗下调IL-1β和IL-6 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 依那普利的抗炎作用可能与IL-1β和IL-6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