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以及剩余油问题,从油藏地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复杂断裂中的油藏分布规律,进而找到剩余油开采方法,经验浅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化工设计通讯》2016,(1):74-75
侧钻技术能实现老油田的挖掘和停产井的进一步挖掘和开采,在提升挖掘剩余油的潜力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提高油藏采收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侧钻技术在开采剩余油、利用停产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开采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应的问题,提高油藏的采收率需要在侧钻水平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剩余油是指一个油藏开采到目前为止还未开发出的可开采储量。随着油田进入开发晚期油田的剩余开采储量关于油田未来的发展,精确计算一个油田剩余油对油田井网调整、未来开发等有决定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总结油田剩余油计算方法:物质平衡法、注入水存水值、水驱特征曲线方法、含水率分析法、渗饱——水驱曲线法、无量纲注入——采出曲线法。分析各种剩余油计算方法的使用条件,优越点等,希望给以后的油田剩余油计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AF油田是典型的窄条状边底水油藏,目前由于高含水及套损影响,油田处于低产、低效状态,开发调整难度大,剩余油分布复杂。老油田开发后期调整的基础和核心是弄清剩余油分布状况,借鉴他人经验并结合自身油田实际形成一套适合同类油藏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即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以新老井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为手段进行对比研究,描述剩余油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总体上遵循由点及面,再综合评价的过程。最后根据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的特点进行调整策略研究,为同类老油田的开采和调整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辽宁化工》2021,50(1)
目前,剩余油的开采已经成为油田提高产能的重要部分。针对目前剩余油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因素,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对合理的注采比、合理的采油速度、合理的井底流动压力、合理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开发技术政策的调整,达到剩余油开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胡状集油田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对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以胡状集油田沙三下4油藏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反映该油藏高含水期周期注水室内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在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借助VIP数值模拟软件预测试验区周期注水开采效果,形成了适应胡状集油田剩余油挖潜、解决层内非均质矛盾的开发技术。该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整个中原油田多层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的挖潜。  相似文献   

7.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油藏地下油水关系复杂、认识难度大等问题,以精细数值模拟为手段,利用油藏优势潜力评价技术,即剩余油饱和度、储层有效厚度、剩余油分流能力、储层渗透率等多因素综合决策技术,用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优势潜力丰度、优势动用潜力丰度四个步步递进的指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剩余油优势开发潜力区域。其研究结果在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成功验证,说明这种多因素精细评价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分布的新方法准确可靠,对于指导油田开发实际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油资源作为我国使用最多的能源之一,油田开采企业能否提供一个稳定的石油能源供应对我国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某油田进行了具体讲解,希望能够为我国油田开采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某油田西区油藏作为主力开发地区,到了开发中后期主要产油区含水率增加,剩余油分布不能明确刻画.采用深化沉积相研究,明确沉积河道走向,找寻剩余油富集区,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实现精细开采,提高本区块的开采率,提高石油产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指出厚油层顶部和压力平衡滞留区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聚合物驱后变形井网方式开采研究、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方式开采研究,以期得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为今后三采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对江苏Z43底水油藏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利用Eclipse软件首先分析了油田开发中的地质影响因素,随后与动态资料结合进行历史拟合,了解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根据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的特点进行调整方案的优化设计,其中包括井距的优化、射孔程度及位置的优化,另外还有水平井的可行性分析和设计参数的优化。油田实施后根据优化设计进行的调整取得了较高的效益,该研究为其它同类油田的开采和调整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非均质强、剩余油分布复杂、调整井位部署难、采出程度低。为了解决此类油田的开采问题,分析了底水油藏的产水特征。研究发现:在大裂缝发育部位,底水活动主要表现出"水窜"特征;在裂缝不发育部位,底水活动表现出"水侵"特征。针对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剩余油较富集且分布复杂的特点,调研了国内外油田的开采措施,提出了2种开采技术对策:1注气开采技术;2控锥技术:包括化学堵水措施和采水消锥工艺进行。  相似文献   

13.
永宁双河油田是一个特低渗的岩性油藏,自1999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至今已进入中含水期开发阶段,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关系日趋复杂,给油田稳产和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区内延长组油藏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均,井距不均匀,注采井网不完善,注采不易调控,造成可采储量损失大,加之采用混注,较少分注,纵向上各层吸水不均,油井措施效果变差,水淹关井井数增多,油田开效果相对变差,区内仍存在部分剩余油未被开采,为了提高采收率,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研究是重要的手段。文章对永宁双河油田东区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油水分布图的形式展示出剩余油在平面上地下油水运动结果及的分布范围,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明靖边油田青阳岔区域延长组长2油层剩余油的储量及其分布,并制定合理方案对其进行充分开采,是未来较长阶段油田增产的首要目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出油藏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油藏的中西部和东南部的分布特征,并从沉积微相和生产开发这两个主要因素出发,探讨两者对剩余油的影响,从而指导开发调整,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杨磊  王立军 《当代化工》2016,(8):1687-1689
大庆油田二次采油后还有很多含剩余油油藏,针对这种油藏进行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次采油后进行三元复合驱油即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原油的采收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聚合物浓度以及表活剂浓度对剩余油开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整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采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开采浓度进一步提高油田剩余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油藏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藏的开采,采油井含水上升、注采不平衡、产量下降以及地层压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会不断出现,油藏数值模拟作为一项将油藏地质模型和开发动态结合起来的新技术,在确定开发技术政策、指导注采调整、剩余油研究、油藏稳产等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油田开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有:应用密闭取芯资料研究剩余油、应用新钻调整井资料研究剩余油、应用动态分析法研究剩余油、应用油藏监测资料研究剩余油、应用沉积微相研究资料研究剩余油,应用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半定量化研究剩余油等,定量研究剩余油的分布方法主要是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由于长期的强注强采,地下油水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采挖潜的对象不再是大片连通的剩余油,而是转向了剩余油高度分散而又局部相对富集的区域,因此后期的油藏开发管理工作极端重要。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开发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不同油藏、不同区块分布模式不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因素是内在的,开发因素是外在的。通过研究分析油藏开发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定性评价,从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角度和调整注采状况的开发角度入手,用动、静态结合的方法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驱开发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油田后期开采难度加大,为实现油田的保产稳产需要进行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研究从而实现油田进一步的挖潜。采用流管法以实现油田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一注一采以及反九点法井网概念模型,结合B-L方程求解,绘制了相应概念模型的渗流模板,说明了运用渗流模板进行水驱开发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分别分析了一注一采以及反九点法面积井网概念模型饱和度场,与床用数值模拟软件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说明流管法进行油田数值模拟研究的可行性。选取某实际区块进行流管法数值模拟研究并且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流管法在进行油田开发剩余油分布分析方面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开展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了剩余油挖潜措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区块的各项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并对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油藏主力层S2和P1油组为挖潜对象。在对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的油藏多方案开发指标进行预测后,对提出的4种开发方案进行了对比,最终给出了该油藏优化的开发方案,即油藏采用聚合物驱油的方法会达到较高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