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目的:研究控制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异常变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CCVD)。方法:从1996年6月-1998年6月,我科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了3000余例人群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相关危险因素的调研,其中包括食蔬菜程度的因素。结果:蔬菜摄入不足可导致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异常改变。结论:临床可通过控制这一危险因素,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调查摄入肉食的情况 ,了解过度食肉对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 2 3 5 3余例人群进行摄入肉类食物的程度与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关系进行调研。结果 :过度摄入肉类食物可导致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异常改变。结论 :通过控制摄入肉类食物可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环 ,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关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秉豫 《中医药学刊》2002,20(5):688-688,690
目的: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28例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病程分别分组微血瘀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性能力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微循环障碍积分增高,血液流变性异常,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瘀证,微循环障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亦随病程延长而呈递减变化。结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能可能是形成“久病入络为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解毒脱瘾汤治疗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56例,口服解毒脱瘾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患者用毒期间全血液黏度、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或P〈0.01),而血浆黏度及血沉无明显变化,经解毒脱瘾汤治疗后血液流变性各项异常指标均有不同改善(P〈0.05或P〈0.01);海洛因依赖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管袢形态异常,袢周出血,经解毒脱瘾汤治疗后,管袢晰度变清,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减小,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的重要病理特征,解毒脱瘾汤对海洛因依赖者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塞通大输液对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观察血塞通大输液对大鼠血小板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效果。结果:血塞通大输液可明显降低血小板黏附百分率,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结论:血塞通大输液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水蛭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血液的高粘滞性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已十分明确.血液的高粘滞性突出的病理特点是微循环障碍,而微循环障碍贯穿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既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又促进其发展和恶化,所以,纠正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改善微循环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药改善微循环和血流变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理论在现代医学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实质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很多学者认为血瘀是血液及其循环系统形态与功能异常的综合表现,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①血液性的,以血液流变性异常为主;②血管性的,如血管硬化、内腔狭窄、粗糙、破裂,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扩张等;③心源性的,即心脏泵作用力的下降。不论什么原因的血瘀,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常在所难免。因此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就构成了活血化瘀治则的重要内容。本文特综述近14年有关实验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蝮蛇抗栓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哈尔滨医科大学刘伟,胡晓晨,张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新梅大量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我们自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纠正高粘血症、改善血液流变性成为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鉴于此,我科应用光量子氧透射液体疗法治疗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科1999年4月~2000年4月住院病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52~76岁;冠心病32例,脑梗塞10例,高血压病24例,糖尿病8例,脑供血不足6例,以上病例均参照有关标准确诊[3]。 2 方法 2.…  相似文献   

10.
复方白芷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复方白芷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用冰水中游泳和sc肾上腺素制造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复方白芷胶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用肾上腺素制造大鼠肠系膜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其对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以体外法,用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试剂盒测定血液凝固时间,观察其对PT及KPTT的影响。结果:复方白芷胶囊能明显降低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减轻血瘀大鼠血液的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可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细动脉管径缩小、流速减慢、毛细血管开放量减少、流态改变,并改善这些现象;可显著延长家兔PT,对KPTT有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白芷胶囊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有抑制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故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紫舌是中医辨证血淤的一个主要客观指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青紫舌患者常有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的表现。为了排除引起舌质变化的不同病因对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本文对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固本汤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观察组56例用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另选择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1),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1),血浆粘度及血沉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改变,而治疗后管袢晰度变清、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减小,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理特征,加味四君固本汤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淤状态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热利肺汤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利肺汤,常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中药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甲襞微循环血流状态积分、襻周积分、总积分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利肺汤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止痛消结丸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性及乳腺组织病理的改变,探讨止痛消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选用 SPF 级雌性 Wistar 大鼠 70 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证实组、止痛消结丸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乳癖消片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予以相应药物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用药。观察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性改变及乳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液呈高黏、凝、聚状态,各用药组血液流变性指标大部分接近或低于正常水平,其中以止痛消结丸大剂量组作用尤为显著(P〈0.01)。结论:止痛消结丸可改变乳腺增生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改善乳房的微循环,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芦白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芦白胶囊(芦根,白芍,防风,荆芥穗等)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用冰水中游泳和sc注射肾上腺素制造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芦白胶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用肾上腺素制造大鼠肠系膜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其对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以体外法,用PT及KPTT试剂盒测定血液凝固时间,观察该药对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的影响。结果:芦白胶囊能明显降低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沉及血小板粘附率,减轻血瘀大鼠血液的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可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细动脉管径缩小、流速减慢、毛细血管开放量减少、流态改变,并改善这些现象;可显著延长家兔PT及KPTT。结论:芦白胶囊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有抑制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故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逆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四逆汤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性。结果:四逆汤能降低PTCA术后患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全血粘弹性,减少红细胞的聚集性,疏通微循环的血液流动。结论:四逆汤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复方银杏叶片对阴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素复制阴虚血瘀模型大鼠,观察复方银杏叶片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能够降低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沉降,提示复方银杏叶片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是指携带胆固醇或甘油三脂的血脂蛋白浓度超过随机正常人群的水平,伴有脂代谢紊乱,与人类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证。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为了减轻推迟血管的老化,应及时预防:①合理饮食;②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劳逸结合、平时加强锻炼;③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吸烟、饮酒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对脑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测作用,作为指导临床早期预防。方法:临床通过两组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比较,采用r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并确立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脑血栓形成高风险的重要评价指标。结论:进一步讨论血液流变性原理及如何应用于中西医预防。  相似文献   

20.
正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公众应积极关注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定期检测血脂状况,了解自身心脑血管的健康状况。正确认识胆固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四家单位联合发布的"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坏胆固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