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烟台市0~7岁青少年儿童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l)百分位标准及体质指数。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烟台市0~7岁11747例儿童(男6261例,女5486例)、出生年月及2003~2005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应用LMS方法建立烟台市0~7岁儿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结果:运用LMS软件,分别获得0~7岁男女WFA、HFA和BMI百分位曲线各9条,为P3、P5、P10、P25、P50、P75、P90、P95和P97。烟台市男、女儿童的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男、女儿童各年龄段P50年龄别身高百分位值与WHOP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男童0~5岁的体重略高于WHO标准,但差距不大,5岁以后明显高于WHO;女孩在0~5岁与WHO标准基本接近。结论:应用LMS软件,获得了烟台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百分位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刘钧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3):283-286
目的建立济宁市6~18岁中小学生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正常标准范围和评估模式,确立济宁市6~18岁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BMI界值点。方法通过对济宁市约3万余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指标包含身高、年龄别体重及年龄别体质指数的摸底调查,应用LMS软件建立该市中小学生身高、年龄别体重及年龄别体质指数百分位标准值。结果获得了济宁市6~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年龄别均值,WFA、HFA和BMI的P3、P10、P50、P90和P97百分位标准值各5组,BMI增加了P85;济宁市男生身高及体重在6岁开始就明显高于WHO标准,在16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到16岁以后开始低于WHO标准;女生的身高及体重在14岁之前均大于WHO标准,14岁以后则低于WHO标准。分别用当地标准(简称JNBZ)和WGOC两个体质指数推断出济宁市中小学生在6~18岁时的超重和肥胖流行情况(检出率),其平均值男生分别为18.2%、7.45%(JNBZ)和20.1%、9.50%(WGOC),女生分别为13.0%、4.07%(JNBZ)和13.7%、4.75%(WGOC),各年龄段男女性别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获得了济宁市6~18岁青少年中小学生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百分位参考值,并建议把24.3 kg/m2和28.5 kg/m2界值点推荐为济宁市18岁男生超重肥胖危险的触发点,而把24.2 kg/m2和28.0 kg/m2界值点推荐为济宁市18岁女生超重肥胖危险的触发点。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儿童身高别体重百分位标准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上海市0~11.5岁青少年儿童身高别体重(WFH)百分位、Z分法及百分比标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上海市区61 056名0~11.5岁儿童(男31 287名,女29 769名)1999~2001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应用LMS方法建立上海市0~11.5岁儿童WFH百分位曲线。[结果]运用LMS软件,分别获得0~11.5岁男女WFH百分位曲线各7条,为P 3、P 5、P 10、P 25、P 50、P 75、P 90和P 97,及Z分法标准。以P 50为基准获得超重及消瘦评估各项百分比标准。[结论]首次获得了上海市0~11.5岁男女童身高别体重百分位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7岁以下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并计算脂肪重聚发生年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月抽取乌鲁木齐市7个区、1个县7岁以下9682名维汉(维吾尔族)儿童(男童5139人,女童4543人,汉族6152人,维族3530人),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比较维汉民族男女童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的差异,绘制维汉男女童WHZ曲线并通过双变量随机模型和自然增长模型推算维汉男女童脂肪重聚年龄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组的维汉男女童比较发现,低年龄组体格发育差异较为显著,并且在婴幼儿期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均高于高年龄组儿童;在维、汉男童WHZ比较中,0月~(t=4.277,P<0.001)、6月~(t=2.133,P=0.033)、5岁~(t=2.278,P=0.023)、6~7岁(t=2.503,P=0.013)及各段合计组(t=5.2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汉女童WHZ比较中,0月~(t=2.533,P=0.011)和1岁~组(t=-2.141,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岁以下维、汉男童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高于女童(超重率:维族男童7.97%,女童5.46%,汉族男童12.55%,女童5.90%;肥胖率:维族男童5.58%,女童3.48%,汉族男童7.73%,女童3.92%),而维族女童超重-肥胖比(OOR=1.57)高于男童(OOR=1.43),汉族女童超重-肥胖比(OOR=1.50)低于男童(OOR=1.62)。经数学模型计算汉族男童脂肪重聚发生最早[3.94(95%CI 3.54~4.33)岁],其次为维族男童[4.17(95%CI 2.70~5.72)岁]和汉族女童[4.56(95%CI 4.14~4.99)岁],维族女童脂肪重聚发生最迟[5.57(95%CI 4.00~7.13)岁]。结论 2015年乌鲁木齐市7岁以下汉族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维族儿童,且汉族儿童脂肪重聚年龄早于维吾尔族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3—2018年鄂伦春聚居区鄂伦春自治旗实验小学7~12岁儿童身体体格发育情况,为开展体质与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和2018年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分析鄂伦春自治旗实验小学7~12岁儿童近6年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均值及增长率。  结果  2013—2018年7~12岁男女童的身高和体重均呈现增长趋势,身高增长值男童分别为1.8,1.7,1.9,2.6,5.7,5.9 cm,女童分别为2.8,4.5,1.9,1.8,3.6,2.9 cm;体重增长值男童分别为2.2,2.5,5.1,6.3,6.4,7.2 kg,女童分别为2.4,3.6,3.1,1.3,4.6,3.0 kg。其中7~8岁女童增长率高于男童,9~12岁男童增长率高于女童。随着年龄增加,7~12岁男女童BMI均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同年龄男童BMI始终高于女童。其中,2018年7~12岁男童BMI均值均超过超重的临界值。  结论  鄂伦春族7~12岁儿童的身体形态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发展趋向于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海口市7~14岁儿童在超重和肥胖层面的腰围界值点,为儿童超重和肥胖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19年“海南省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海口220所中小学校,对学校整群抽样7~14岁儿童调取身高、体重和腰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计分析283054名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腰围值和百分位点腰围值均低于全国平均腰围,腰围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各年龄组儿童腰围男生均大于女生(P<0.0001),城市均高于农村(P<0.0001)。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界值点集中P 75~P 80(56.50~71.75 cm)、P 80~P 85(54.50~68.50 cm)。在肥胖层面,男童7~11岁和12~14岁的界值点分别是P 85(58.5~72.50 cm)、P 90(75.50~79.50 cm),女生7岁和8~14岁的界值点范围在分别是P 85(56.50 cm)和P 90(59.85~71.50 cm)。结论该地区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为56.50~71.75 cm和54.50~68.50 cm;肥胖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是58.50~79.50 cm和56.50~71.50 cm。除了男生7岁和女生9岁超重界值点及女生青春期前8~10岁肥胖界值点外,其他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界值点与全国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张兰华  刘清  马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57-4560
目的:探讨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兰州市区城市人口为主的4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3~12岁男女儿童3 200人进行体格测量。计算BMI百分位数分布,通过拟合BMI界值模型,最终确定兰州市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肥胖、超重BMI界值。结果:建立了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按照本研究初拟界值判断,兰州市7、9、10、12岁组儿童超重问题最突出,每10人当中至少有1人超重;3~6岁儿童超重、肥胖随年龄增大而上升,其中在5岁期间增长幅度迅速增大;10岁组肥胖比例最高。结论:本研究各年龄组儿童除9岁和10岁男童超重、肥胖BMI界值在P80和P90百分位数,其余各组儿童主要集中在P85和P95百分位数。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男童8.57%,女童9.39%),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男童6.07%,女童4.32%),男女童在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上并不总是男童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上海市区0~18岁男女年龄别身高及体重百分位及Z分法参考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区0~19岁儿童96 104例(男48 790例,女47 314例)的性别、出生年月及1999—2002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应用LMS方法建立上海市男女童年龄别身高(HFA)及体重(WFA)参考值。[结果]获得了上海市区0~18岁男女年龄别体重及身高7条百分位参考值和相应曲线,即P3、P5、P10、P50、P90、P95和P97;及Z分法±1s、±2s及±3s的参考标准。上海市区0~18岁男性的HFA中位数依次为50.1、77.2、88.7、96.6、103.8、110.9、117.5、123.5、129.2、134.7、139.9、145.5、152.5、160.1、166.4、170.8、173.2、174.1及174.2 cm。女性的HFA中位数依次为49.8、75.6、87.4、95.4、102.6、109.8、116.6、122.4、128.1、134.2、140.4、146.8、153.1、157.6、159.9、161.3、162.0、162.1及162.3 cm。上海市区0~18岁男性的WFA中位数依次为3.4、10.6、12.9、14.7、16.8、19.1、21.7、24.6、27.6、30.8、34.3、38.3、43.4、49.1、54.3、58.6、61.8、63.9及65.1 kg。女性的WFA中位数依次为3.3、9.9、12.2、14.3、16.2、18.4、20.9、23.3、25.8、29.0、32.6、37.1、42.0、46.2、49.0、50.8、52.0、52.4及52.6 kg。[结论]建立了上海市区0~18岁男女百分位、中位数百分比及Z分法3套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泉州市区6~18岁儿童少年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身高别体重(WFH)标准。[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市区和55所学校65874名学生2008年测得的身高、体重值,分别计算各组段男女生WFA、HFA和体质指数(BMI)的百分位数和算术均数,与“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及WHO推荐标准(1997年)进行比较。[结果]取得了6~18岁男女生WFA、HFA、和BMI各组段P5~P95值、平均值及标准差。男生身高、体重随年龄持续增长,15岁后增长变缓;女生身高、体重15岁以前随年龄持续增长,12岁后增长变缓,15岁以后基本持平。6~18岁儿童少年HFA、WFA标准已与1995年全国标准、WHO推荐标准在数值上明显不同。[结论]泉州市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评估应采用新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区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特点,为相关政策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15 791例城区0~18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8 062例(51.05%),女7 729例(48.95%)。测量身长(高)体重,根据美国卫生统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NCHS/CDC)参照人群值,体重≥身高别体重的10%~19%为超重,≥20%为肥胖。结果:青岛市城区0~18岁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总检出率为10.48%,男童为12.68%,女童为8.19%。超重总检出率为16.28%,总肥胖超重比为0.64。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6.43%,超重检出率为17.54%;~13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6.64%,超重检出率为12.32%;~18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8.72%,超重检出率为15.73%。脂肪重聚年龄(AR)为3岁;脂肪重聚比ARR1男童为1.1、女童为1.7;ARR2男童为1.2、女童为1.7。结论:青岛市城区0~18岁儿童单纯肥胖和超重检出率较高,已成为影响青岛地区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有效防治单纯肥胖症是当今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区6~11岁儿童身高与体重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 建立上海市区 6~ 11岁儿童年龄别身高 (HFA)、年龄别体重 (WFA)及身高别体重 (WFH)标准。 [方法 ] 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 ,收集上海市 12个市区 31所小学 2 5 981名学生 (男 132 2 0名 ,女 12 76 1名 ) 1999年5月测得的身高、体重及出生年月资料。②按百分位数法 ,分别计算男女各年龄段身高和体重及各身高段体重的P3 ~P97、P50 ± 1s、P50 ± 2s及P50 ± 3s共 19项原始值 ,并运用指数回归拟合曲线软件获得相应的校正值即标准值 ,再与WHO相应标准曲线作比较。  [结果 ] 上海市区 6~ 11岁男生HFA、WFA及WFH标准曲线与WHO相应标准曲线的走势基本平行 ,且平均值均明显高于WHO的相应曲线。上海市区 6~ 11岁女生的HFA、WFA和WFH标准曲线与WHO相应曲线走势基本一致 ,HFA、WFA平均值明显高于WHO相应标准值 ,而WFH平均值略低于WHO相应标准值。  [结论 ] 上海市区6~ 11岁男女儿童HFA、WFA及WFH标准已与WHO相应标准在数值上明显不同 ,更适用于上海市区该年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病情况。 【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西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13 994人,采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超重和肥胖。采用三次样条对西安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身高和BMI百分位数进行拟合,将身高,体重P50,及BMI的P85、P95百分位数值与2005年中国全国标准进行比较。 【结果】 西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超重总发病率为10.42%,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1.85%和8.83%;肥胖总发病率为4.67%,男生和女生分别为4.92%和4.40%。男生身高P50值在10~15岁(除12岁)比全国标准稍低,男女体重和女生身高P50中位数与全国数值基本接近;男生BMI的P85、P95数值与2005年全国水平基本接近;女生P85和P95值在14岁以前与全国水平基本接近,15岁后有所减低。 【结论】 西安市中小学肥胖发病率在17年间增加了一倍,制定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京市3~6岁儿童腰围、臀围、腰臀比的现状及其与体格相关指标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南京市4 300名3~6岁儿童的腰围、臀围指标,计算腰臀比并对体格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童腰围、臀围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腰臀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平均腰围:男童49.4~54.5 cm,女童47.5~53.2 cm;平均臀围:男童53.3~62.5 cm,女童53.0~60.9 cm;平均腰臀比:男童0.87~0.96 cm,女童0.87~0.90 cm。儿童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在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腰围和臀围分别与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腰臀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与身高、臀围呈负相关。结论 南京市3~6岁儿童腰围、臀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腰围、臀围、腰臀比与其体重、身高及BMI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法)建立并比较乌鲁木齐市7~18岁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7~18岁维、汉族中小学生9146人,绘制两民族7~18岁青少年年龄别、性别BMI百分位曲线,确定18岁时分别通过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成年人超重、肥胖标准的特殊百分位数曲线,由此获得两民族7~18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界值标准。结果18岁时通过25及30kg/m^2的百分位曲线:维族男生为P94.46和P99.58,维族女生为P92.44和P99.64,汉族男生为P85.05和P97.26,汉族女生为P90.92和P99.03;通过24及28kg/m^2的百分位曲线维族男生为P90.54和P98.86,维族女生为P86.96和P98.77,汉族男生为P78.98和P94.72,汉族女生为P86.15和P97.56。结论BMI分布具有民族特异性;对维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检时建议参考使用该研究标准。  相似文献   

15.
陈玉凤  熊健  高传威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61-2763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儿童的身体机能发育状况,为流动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2岁流动儿童500名,城区常住儿童500名,分别测试其身体机能指标。结果:9岁男女儿童中除心率以外,其他指标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10岁男女儿童中,男性身高、体重、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率、肺活量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而BMI、心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儿童中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11岁男女儿童中,身高、体重、BMI、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率、肺活量等指标,城区常住儿童均高于流动儿童(P<0.05),而心率无统计学差异。12岁儿童中,男性的体重、BMI、身体脂肪率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儿童中身高、体重、BMI、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率肺活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城区常住儿童身体机能指标优于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