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平面重建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各30例。常规组患儿在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下进行CT检查,低剂量组患者则低剂量扫描参数下的腺样体CT扫描,并在多平面重建(MPR)辅助下计量各类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辐射剂量情况。结果两组平均rNPA、rNPV、A/N值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儿童鼻咽部扫描参数CTDIvol、DLP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并不会降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检出率与确诊率,可显著降低患儿鼻咽部所受辐射剂量,对降低医源性损伤且保证诊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矢状面重组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住院儿童做鼻咽部螺旋CT检查了解腺样体肥大情况者,共计37例。扫描方法,先扫描鼻咽部水平侧位定位像,在定位像中做扫描计划。图像后处理,进入多平面重组(MPR)操作界面,在横断面鼻咽部层面中,对儿童腺样体进行矢状面重组,取最中间的层面,作为腺样体的测量层面。结果:37例腺样体A/N比值≤0.60者(正常)14例占38%;中度肥大者17例,占46%;显著肥大者6例,占16%。结论:应用螺旋CT矢状面重组图像测量儿童腺样体大小,其方法简便,准确,实用,能满足临床对儿童腺样体诊断与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附3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方法分析36例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咽部侧位片的检查结果。结果腺样体肥大从X线平片上所测的厚度及大小与临床手术所见具有一致性。结论鼻咽部侧位片是用于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且是可作为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4.
儿童鼾症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病因是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部分病例甚至可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儿童器官甚至整个身体的发育。螺旋CT是此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但传统的扫描方法对鼻咽部检查过于简单,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儿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儿的上气道的表现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OSAHS患儿(OSAHS组)与21例非OSAHS患儿(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行上气道低剂量扫描,测量鼻咽部、口咽上部、口咽下部及喉咽部的咽腔横截面积,分析上气道狭窄原因及解剖学定位.结果: 所有患儿均完成检查,无出现明显不适.OSAHS组的鼻咽部、口咽上部、口咽下部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均为P<0.05).OSAHS组患儿均可见扁桃体肿大与腺样体肥大,其中扁桃体Ⅲ度肿大33例,腺样体咽腔比值(A/N)等于或大于0.71者32例.结论:本组患儿多数为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造成鼻咽部、口咽上部、口咽下部狭窄.多层螺旋CT检查可准确定位OSAHS患儿存在的上气道解剖学狭窄.该法可作为不能接受纤维喉镜检查的OSAHS患儿的替代性检查方法,或用于术前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CT斜冠状位重组图像在判断样体肥大程度的应用。方法:分析28例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在斜冠状位重组图像进行A/N比值测量。结果: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为鼻咽顶后壁中央的软组织增生,引起鼻咽腔狭窄。结论:斜冠状位重组图像进行A/N比值测量能准确地诊断腺样体肥大,判断腺样体肥大程度,明确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实用的、相对简单、便捷、准确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指征.方法 根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制定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纳入标准,满足以下3条:(1)3岁以上.(2)术前声导抗测试异常,或长期睡眠打鼾,或张口呼吸.以上情况持续6周以上,或不足6周但每年出现3次以上;或出现腺样体面容.(3)鼻咽部CT检查,腺样体与鼻咽腔宽度两者比率(A/N)测定>66.5%.手术排除标准:具备其中1条:(1)3岁以下;(2)未经过内科治疗;(3)有腭裂等先天性疾患;(4)有手术禁忌证.对94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在鼻内窥镜下,应用动力系统及40°反向弯头电动切割头将肥大的腺样体组织予以切除.对同时伴有扁桃体Ⅱ、Ⅲ度肿大者常规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 本组94例患儿手术顺利,术后1周鼻内镜检查示:腺样体切除彻底,无残留,鼻咽部结构良好,无出血和咽鼓管口损伤.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2例仍有轻度睡眠打鼾但无张口呼吸;仍有2例张口呼吸未恢复;3例鼓室导抗图仍为“C”型曲线;4例患者仍有轻度鼻塞、流清涕;2例听力未完全恢复.随访期间未出现症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资料所提出的手术指征相对简单、便捷、准确,实际操作性较强,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肥大和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4月住院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217例,应用鼻咽侧位X线片和鼻内镜检查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肥大的腺样体.结果 217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堵塞鼻后孔≤25%者5例;26%~50%者58例;51%~75%者132例;≥76%者22例.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小儿肥大的腺样体,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治愈196例;有效17例;无效4例.结论 鼻咽侧位X线片结合鼻内镜检查可准确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及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9个月-14岁经临床确诊为腺样体肥大且行刮除手术治疗的儿童术前分别进行鼻咽部CT扫描和同层动态CT电影扫描(CINE)。通过蝶-枕骨结合部层面,测量正中矢状面腺样体最大厚度与鼻咽气腔前后径的比值(A/N)、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鼻咽气腔有效截面面积(Sn)、同层动态CINE扫描鼻咽气腔截面面积改变差值(△S),并与同龄同性别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①腺样体肥大在鼻咽部CT轴位上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弥漫性肿块形、单侧肿块形、嵌入鼻后孔肿块形;②肥大组50例,A/N:0.61-0.86;D:1-2.8mm;Sn:0-97.86mm^2;△S:0—32.54mm^2;正常组50例,A/N:0.34—0.61;D:7.5—12.2mm;Sn:217.87-623.98mm^2;△S:175.87—274.02mm^2。结论:腺样体CT检查方法较X线侧位平片信息量大、鼻咽腔结构显示清晰,尤其是CINE可以帮助了解鼻咽腔随呼吸时动态变化。正中矢状面腺样体厚度与鼻咽气腔前后径的比值、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是评价腺样体肥大的重要依据,当A/N≥0.71,D≤3mm时可视为儿童腺样体病理性肥大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1例临床证实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资料,利用A/V值进行腺样体肥大分度,并结合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螺旋CT影像表现: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呈团块状增厚,弥漫性向下突出98例,23例呈丘样突出,46例Ⅰ度肥大,50%〈A/N〈60%,无腭扁桃体肥大,而临床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效果佳;37例Ⅱ度肥大,无腭扁桃体肥大.60%〈A/N〈70%,临床症状明显,16例保守治疗有效,21例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行鼻咽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8例Ⅲ度肥大,腭扁桃体肥大A/N〉70%,伴显著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行鼻咽镜下腺样体刮除术症状改善。结论螺旋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分度准确可靠,临床应用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科1例行腺样体摘除术后合并疱疹性咽蛱炎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病历摘要男,3岁.因睡眠打鼾伴张口呼吸3 a余,诊断为腺样体肥大于2011-04-10入院.专科检查:口咽黏膜完整,无肿胀溃疡、假膜及异物,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咽部CT检查提示腺样体肥大;声导抗提示双耳鼓室压曲线"A"型,双耳镫骨肌反射引出,排除分泌性中耳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11-04-13在全麻下行经鼻内镜腺样体摘除术,手术顺利,2011-04-14患儿出现高热,最高体温达39.4℃,给予对症处理后未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4月—2005年3月诊治的51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作硬管鼻内镜检查,以腺样体占鼻咽部前后径的情况进行分组。第1、2组患者进行了腺样体切除术,第3组采取保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作呼吸睡眠监测。结果:3组间的血氧饱和度有差异。3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内镜检查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所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术后疗效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价值及标准。方法分析正常者与腺样体肥大者的CT图像,观察测量鼻咽气腔及后壁软组织,计算腺样体指数。结果腺样体肥大者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左右侧对称性增厚,密度均匀,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多数隐约可见,少数显示不清,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后鼻孔不同程度受阻塞,多与鼻旁窦炎、中耳炎、扁桃体肿大并发,腺样体指数≥0.70。结论CT诊断腺样体肥大明显优于鼻咽镜检查及鼻咽侧位片测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在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超声和X线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70例健康志愿儿童进行腺样体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对腺样体具有较好的显示,显示率为95.7% (67/70).超声能清晰显示腺样体肥大,声像图上,肥大的腺样体呈低回声.超声对腺样体肥大的检出率为90.1%,X线对腺样体肥大的检出率为9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腺样体肥大的超声测值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可对腺样体肥大做出较准确地判断,并能提供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全麻应用吸切钻行腺样体切除术(ETA)、局麻传统腺样体刮除术(TCA)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腺样体肥大患儿45例,均接受腺样体切除术,其中行ETA 21例,行TCA 24例。比较两种术式治疗夜间打鼾、鼻塞的有效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部分患儿声导抗峰压值的结果。结果两种术式治疗打鼾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鼻塞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主观听力下降症状的腺样体肥大患儿23例,其声导抗测试的峰压值显示鼓室负压的占39%。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打鼾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鼻塞及声导抗峰压值异常的患者,ETA术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例1:女,6岁.因反复发作夜间睡眠时呼吸不畅、喘憋曾在多家医院小儿内科诊为哮喘,而给予平喘抗炎药物治疗达8个月之外,但无明显效果,后到我院耳鼻喉科就诊,行耳鼻咽喉专科检查及纤维喉镜、鼻咽部CT检查诊断为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收入院后,行多导睡眠仪监测AHI为5.6,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给予气管插管全麻下扁桃体剥离除及腺样体刮除术,术后患儿夜间呼吸畅、喘憋消失,随访1a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腺样体大小与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相关性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将116例患儿分为腺样体中度肥大组和病理性肥大组,分析腺样体肥大程度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两组间OME发病率的差异及切除腺样体对OME的疗效。根据接受手术与否,将鼓室声导抗图B型曲线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其治愈率。结果两组之间OM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样体切除对OME的疗效优于单纯保守治疗组。结论腺样体肥大程度与OME发病率呈正相关。腺样体切除是治疗OME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01-4402
目的探讨低剂量64排螺旋CT在儿童腺样体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于我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以及高新区人民医院疑诊腺样体肥大患儿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CT检查(120kV管电压),观察组给予低剂量CT检查(80kV管电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在儿童腺样体检查中,应用低剂量CT可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疑似腺样体肥大患儿治疗前均行MRI常规T1WI、T2WI I横轴位和矢状位扫描,以MR-SET1WI正中矢状面为测量面,分别记录腺样体肥大的厚度(A)、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及鼻咽通气孔(PAS)大小。将46例患者按治疗或术后病理结果分为2组:研究组31例为腺样体肥大患儿,对照组15例为非腺样体肥大患儿:比较2组的MRI特征。结果46例MRI均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鼻咽腔变窄,在T1WI呈均匀、中等信号,在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研究组A/N为0.7467±0.0500,对照组为0.5935±0.068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PAS为(4.983±1.270)mm,对照组为(7.894±1.630)mm,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以A/N〉0.67、PAS〈6.5mm可作为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临界值。结论MRI可在腺样体肥大诊断中作出准确的量化,为ll缶床提供了全面、直观的影像学信息,有利于临床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罗松  李井成  鞠丽娴 《临床医学》2011,31(2):99-10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对81例腺样体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结果所有患者出院6个月后行鼻内镜下检查鼻咽部,均无腺样体残留,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