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和形成原理.方法:对颈椎侧位颈椎曲线测量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曲度的改变为颈椎曲度减小、生理前凸曲度消失(变直)或反向弯曲(后凸),发生率很高且呈低龄化.结论:颈椎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的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的挫伤、断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均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低龄化颈椎曲度改变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软组织前后力量平衡失调而造成属功能性改变,可恢复;中高年龄层的患者主要是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以及椎间盘,椎体骨质产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如韧带的断裂,椎间盘脱出,椎体骨质和椎间关节特别是钩椎关节的增生而造成,属器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是确保颈椎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条件。由于颈椎周围复杂的神经、血管等解剖情况,颈椎生理曲度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改变,都将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病理改变,继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本文拟对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改变与其应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颈椎生物力学的认识。方法对3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过伸及过屈侧位,左、右斜位的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颈椎的旋转、椎体角位移位和椎体间滑移,只能在颈椎各侧住照片中完全显示出来。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改变与其应力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总结近几年影响颈椎生理曲度的相关文献,从职业因素、年龄因素、疾病因素及颈椎手术因素等方面综述了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电脑办公的日益普及,绝大多数办公室白、蓝领人士,基本上人手一机。这些人士在电脑桌前,两眼直盯电脑屏幕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最近我们对电信部门1191名职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均进行了腰椎、颈椎正侧位摄片检查。检查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的阳性率特别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导致我国青少年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外治法对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改善及颈椎病的治疗种类繁多,诸如正骨手法、理筋手法、牵引、针灸治疗、中药敷蒸、中药冲击松解疗法、热敏灸等都有很好的效果。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康复锻炼对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疗效可观,枕头对颈椎生物力学可以产生影响,从而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择年龄10~86岁的健康志愿者120例,按年龄段分为6组。在透视状态下摄标准颈椎侧位片,分别测量各年龄段C1~C7的垂直距离、C2~C7各椎体之间的距离、颈椎曲度值(Borden测量法)及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垂直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C1~C7的垂直距离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20~29、40~49岁年龄组颈椎C1~C7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60~86岁年龄组(F=2.730,q=3.414~4.421,P0.05)。不同年龄组间颈椎曲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60~86岁年龄组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的垂直距离出现明显下移,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3.533,q=4.481~5.270,P0.01);而其他各年龄组间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的垂直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60~86岁年龄组C5-6椎体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其他年龄组(F=3.526,q=2.964~5.146,P0.01),其他各年龄组间C5-6椎体之间的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各年龄组其他椎体之间的距离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60岁以后C5-6椎间隙后缘距离呈锐减趋势,从而导致颈椎生理曲度的曲顶位置下移。  相似文献   

8.
刘静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X):109-109,112
目的:分析单纯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35例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部分患者加摄过伸过屈侧位(摄标准侧位片时患者立位的头颈部体位为听鼻线平行于水平面),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和应力线。结果:初诊时发现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26例,明显变直或消失9例,经过几年再次复诊时发现均见明显的颈椎病X线征象。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在排除外伤等其他因素后,可提示为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陈敬锋 《吉林医学》2012,33(20):4346-4347
目的:探讨青年单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早期颈椎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新的颈椎测量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颈椎侧位片结合临床诊疗资料合并分析。结果:接近半数单纯颈椎曲度异常的青年患者可诊断为早期颈椎病。结论:青年单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早期颈椎病的相关度较大,建议及早、有效进行治疗,防止颈椎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魏威  廖胜辉  韩颖 《浙江医学》2011,33(7):982-985,I0001
目的 建立生理曲度变直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发生机制进行验证与分析.方法 选取符合颈椎曲度变直纳入标准的患者,采集其CT数据,使用生物力学有限元建模软件,精确重建颈椎各节段的独立实体模型,直接从三维实体模型划分生成高质量有限元体网格,进一步精细生成各种韧带、椎间盘、关节突软骨等组织和结构.结果 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情况下,生理曲度变直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活动度范围比正常值范围要小并且出现再分配.同时,在应力分布方面,C3~4、C4~5 之间的小关节、钩突关节,和C3~4之间的椎间盘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情况,表明易出现损伤和退化.结论 新型生物力学有限元建模软件简单易用,所建生理曲度变直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结构完整,空间结构精度高,单元划分规则精细,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生理曲度变直的颈椎病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我国飞行员颈椎生理曲度的正常值,并探讨飞行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对1 000例健康飞行员的颈椎生理曲度进行X线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C线最大值为25 mm,最小值为-6 mm,平均值为(10.84±4.56)mm;C值在7 mm以下者占26.9%;颈椎生理曲度的大小与年龄无关,且不受飞行负荷的影响。结论:适当地增加颈椎功能性锻炼或预防性治疗,对于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飞行部队战斗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国人新鲜颈椎标本4具,应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颈椎生理曲度后的颈椎椎体、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场与位移场的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人体颈椎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4种不同生理运动工况下应力平均增加41%,位移增加18%,小关节的平均应力增加23%,最大扭矩和扭转刚度,分别下降17%和28%。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引起椎间活动度明显减少并出现再分配,同时下颈椎的小关节、钩突关节、椎间盘应力集中,出现扭转失稳状态,形成颈椎不稳,加速颈椎退变。  相似文献   

13.
孙艳红  王海艳 《海南医学》2016,(23):3868-3870
目的 探讨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影像学特征和主要临床症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治的有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并伴有X线异常的青少年患者116例,根据X线平片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程度,将入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44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结果 颈椎生理曲度减小和变直分别占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的29.31%和37.93%;轻、中、重三组患者中头痛积分随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程度增加而逐渐加重,且血压呈上升趋势,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三组阳性Hoffmann征积分分别为6.0、18.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berg征阳性积分分别为18.0、35.5、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曲度异常是颈椎病较早出现的X线征象,对青少年早期颈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可及时明确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单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颈椎病的早期X线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单纯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35例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部分患者加摄过伸过屈侧位(摄标准侧位片时患者立位的头颈部体位为听鼻线平行于水平面),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和应力线。结果:初诊时发现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26例,明显变直或消失9例,经过几年再次复诊时发现均见明显的颈椎病X线征象。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在排除外伤等其他因素后,可提示为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的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颈椎病患者与200例正常人员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人员均行X线颈椎侧位片摄片,研究观察两组人员在X线颈椎侧位片下颈椎曲度的形态。结果:有颈椎病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异常187例,占93.50%,正常13例,占6.50%;对照组颈椎曲度异常77例,占38.50%,正常123例,占61.50%。结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患者中普遍存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这对颈椎病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量化颈椎曲度的概念,探讨X线片报告对颈椎曲度的语言描述不准确的弊病,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颈椎曲度表。推广使用X线片颈椎曲度的数字报告方法。方法:利用圆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原理,制作了颈椎曲度表。结果:语言描述颈椎曲度只是对颈椎曲度的一个大概测定,是个模糊的概念。利用颈椎曲度表便于查询用于说明颈椎曲度的弧度数字,以指导明确治疗效果。结论:语言描述颈椎曲度的方法,已失去了对临床预防治疗颈椎病的指导意义而应被废止。颈椎曲度对照表的推出,将使数字报告法的推广应用变的更加容易和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药敷、牵引、整骨及手法治疗相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并对比治疗前后颈曲改善情况,分析颈曲和本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改善颈曲有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明显(P〈0.05)。结论:综合治疗改善颈曲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病房护士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下称颈椎曲度变直),与其工作性质和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调查通过了解病房护士颈椎曲度变直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房护士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下称颈椎曲度变直),与其工作性质和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调查通过了解病房护士颈椎曲度变直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0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患者行颈椎正侧位常规X线检查。结果280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75例(占60.50%),反弓或S形97例(占34.64%),椎体水平位移107例(占38.21%),角度位移88例(占31.43%)。结论颈椎正侧位摄片,尤其是颈椎侧位X线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目前诊断颈椎病最简便、直观、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是其它检查不可替代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