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分析指出高炉利用系数的提高及其他指标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强化与节焦,强化与顺行并举的方针,并做好外围工作,防止炉外影响炉内的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矩良 《炼铁》1999,18(6):46-47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炉炼铁在利用系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300m~3级高炉,许多利用系数已达到2.2以上,其中一部分达到了2.6~2.8,具有代表性的3个厂家的指标见表1。由表1可看出,3个厂家虽然利用系数都较高,但高炉喷吹率都较低,焦比和燃料比较高,这种情况不利于增强高炉的竞争力,仍需大力改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要提高高炉利用系数并全面改善其他指标应采取强化与节焦,强化与顺行并举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唐志宏  张兴华 《钢铁》1998,33(8):9-12
柳钢高炉采用精料和小高压操作,同时加强了操作管理,使高炉利用系数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0.504t/(m^3.d)焦比降低96kg/t。  相似文献   

6.
杨双平 《钢铁研究》2001,(4):8-9,13
水冶高炉采用精料和球团烧结生产工艺 ,同时加强了操作管理 ,使高炉利用系数提高 0 .5 75t/ (m3 ·d) ,焦比降低 40 .6 6kg/t  相似文献   

7.
8.
湘钢高炉与全国同类型高炉相比,其生产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对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在逐步提高高炉冶炼强度至1.0以上的前提下,理顺高炉生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武 《承钢技术》1995,(2):36-39
承钢3^#高炉在改善原料,发行设备的基础止,提高风温,加强炉内操作,降低焦比,增加风量,降低休风率,提高冶炼强度,利用系数不断提高,至1994年利用系数达到2.326t/(m^3.d),比1985年提高了0.8t/m^3.d,实现了高炉冶炼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韩志英  陈敏 《炼铁》1995,14(A01):8-12
安钢高炉坚持以精料为基础,通过加强入炉料的筛分和计量、实现小高压操作、高风9温和富氧加湿综合鼓风、进行炉前技术革新、加新对高炉上中下部调剂以及实行综合管理等措施强化高炉冶炼,效益不断提高。至1994年上半年,冶炼强度达到了1.47,利用系数达到了2.61,并实现了安全、长寿、节焦、增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12.
熊良勇  赵志国 《炼铁》2001,20(9):78-80
对武钢2号高炉生产操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生产操作需要解决的问题。2号高炉大修改造投产后,不断改进和优化高炉操作,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较大进步,2001年上半年利用系数达达到2.002,入炉焦比降至403.2kg/t,煤比113.3kg/t.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号高炉为了响应公司降本增效的号召,在6、7月份原燃料质量有所好转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强化冶炼措施达到了降低入炉焦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就圆柱型冷却器在武钢高炉上的应用效果作了介绍,并就使用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侯兴 《江西冶金》2005,25(2):29-31
根据1998-2003年我国有代表性的部分大中型炼铁厂高炉利用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冶炼强度、休风率和综合焦比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大型高炉和中小型高炉提高利用系数的途径,对高炉采用高强度冶炼和超高强度冶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安钢集团水冶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十年来,通过优化炉料结构和工艺改造,提高操作水平,加强生产管理,使高炉的冶炼强度大幅度提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蔡祥魁 《炼铁》2002,21(6):32-34
酒钢高炉焦比多年来一直很高。2001年6月以后,通过转变观念、改善入炉原燃料质量和改进高炉操作制度,降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焦比由2000年的561 kg/t降到了2001年6~12月的511 kg/t。  相似文献   

18.
水克强  王振峰 《钢铁》1995,30(2):7-11
介绍安阳钢铁公司炼铁厂4号高炉高利用系数操作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了高冶炼强度操作与高炉利用系数、焦比、高炉长寿的关系及精料是高炉冶炼的基础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安钢300m^3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英  陈敏 《炼铁》1994,13(5):1-5
安钢高炉坚持以精料为基础,通过加强入炉料的筛分和计量,实现小高压操作,高风温和富氧加湿综合鼓风,加强对高炉上中下部调剂以及实行综合管理等措施强化高炉冶炼,效益不断提高。至1994年上半年,冶炼强度达到了1.47,利用系数达到了2.61,并实现了安全,长寿,节焦,增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徐矩良 《炼铁》1993,12(5):52-54
决定炉料和煤气在炉内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冶炼强度。操作矮胖高炉的要点是维持正常的冶炼强度。高炉的胖度应以不迫使操作人员采用超高冶炼强度操作为限。用“超矮胖高炉—超高冶炼强度—超高利用系数“的思想来配套改造或新建高炉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