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65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第1、3、5、15、3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后第1天,PT、APTT较介入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5d以后,PT较治疗前均表现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介入治疗后15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FIB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成渐进性下降趋势,术后30dFIB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hild分级各组PT结果显示只有ChildA级第5天以后,PT较治疗前表现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应加强观察,尤其在介入治疗早期,及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尤其对于Child C级的患者更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94例创伤性患者,根据输血量进行分组,其中48例需大量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需少量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四项、D-D及FDP水平。结果输血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APTT、PT、TT、FIB、D-D及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观察组APTT、PT、TT、D-D及FDP均较输血前及对照组高,FIB较输血前及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APTT、PT、TT、D-D、FDP较输血后1 d降低,FIB较输血后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APTT、PT、TT、FIB、D-D及FDP与输血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创伤大量输血可能导致患者凝血四项、D-D及FDP改变,可能造成患者凝血功能紊乱,输血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避免引发相关并发症,提升大量输血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水蛭胶囊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肿瘤符合高凝状态的患者,行原发性肝癌TACE术,出院后服水蛭胶囊,每次介入治疗前检测凝血象、血常规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不良出血事件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水蛭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PT较治疗前有轻度延长,FIB值、D-二聚体有所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选当天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所有患者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和7天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对照组治疗后第3和第7天PLT和FI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第7天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均有增高,PT、TT、APTT均缩短,D-D下降,其中治疗后第7天上述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非妊娠妇女组Ⅰ;健康临产妇女组Ⅱ和子痫前期组(轻度、重度)Ⅲ;子痫组Ⅳ;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组Ⅴ;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Ⅵ妇女的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组Ⅱ妇女的PLT、APTT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妇女的PT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Ⅳ、组Ⅴ、组Ⅵ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Ⅳ、组Ⅴ、组Ⅵ妇女的FIB、D-二聚体测定值较组Ⅰ、组Ⅱ妇女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指标,对预防、诊断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在分娩前、后可能出现大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仅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 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2);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3).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APACHEⅡ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动态变化;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PC、MPV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3 d和7 d后PLT较用药前明显升高,MPV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T、APTT、TT较前缩短,FIB较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PLT、降低 MPV,改善凝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鼓浪屿疗养因子对高原脱适应官兵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组:高原人群分别于入院的第2、11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照组:久居海滨人员于高原人群入院的第2天检查凝血功能。结果试验组高原官兵前后10 d的海滨疗养PT、T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养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高原脱适应官兵10 d海滨疗养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凝血仪和血常规检测仪检测患者的PT、APTT、TT、FIB和PLT,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晚期恶性肿瘤组患者的PT、APTT、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在乳腺癌组、肺癌组、结直肠癌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组有增高的趋势,肝癌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TT时间显著延长,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经常的凝血功能检测及适当抗凝药物的使用有助于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且在乳腺癌组、肺癌组、结直肠癌组FIB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 6 0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 4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 ,PT、APTT、TT均显著延长 P<0 .0 1,FIB明显降低 P<0 .0 5 ,肝癌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相比 ,PT、APTT均显著延长 P<0 .0 1,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1;原发性肝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相比 ,PT、APTT明显延长 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5。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 PT、APTT和 FIB有显著差别。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评估肝癌肝损害的程度、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我国肝癌病人多合并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一般状况较差,术后极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本研针对患者肝癌术后营养支持问题设立品管圈管理,旨在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进程。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癌患者。由我院肝肿瘤外科病区10名护理人员组成QCC小组后进行现状调查,经小组讨论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实施干预。结果:QCC干预组患者对营养状况及饮食认知正确率明显提升(88.5% vs 34.2%, P<0.01)、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5.6% vs 43.4%, P<0.01)。同时,QCC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6±1.1 vs 8.2±1.3, P<0.01),住院费用降低(42.5±8.0 vs 46.7±9.6, P<0.01)。结论:我们的QCC干预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术后患者的营养干预效率及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了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对治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35例.并与同期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36例)做对照,共同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介入组治疗前后出现肝功酶等显著性改变;HIFU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酶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IFU治疗肝癌对早期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利声显造影显像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利声显造影显像,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PMCT)前后肝癌图像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方法 对28例肝癌进行44次PMCT治疗,在PMCT前和治疗后5d内各检查1次,增经结果用半定量方法评价。治疗前应用利声显造影,增加了肿瘤内血管树的彩色血流信号;治疗时以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治疗后再用利声显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内血流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PMCT治疗前,肿瘤血供丰富,利声显增强效果明显;PMCT治疗后彩色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利声显对肝癌的彩色多普勒信号具有确定的增强效果;用利声显造影定位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可提高疗效,而且,利声显造影对判断PMCT疗效具有实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超声导向植入式微波留置固治疗肝癌时,应用利声显作血管树定位和治疗后判断疗效的价值。方法 28例肝癌,作44例次微波凝固治疗,治疗前应用利声显超声造影,显示肿瘤内血管树,以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治疗后再次利声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内血流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44例次均清晰显示肿瘤内血管树主,并以此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经复查随访肿瘤区内未发现血流,结论 以利声显超声造影显示的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经复查随访肿瘤区内均未发现血流,结论 以利声显超声造影显示的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重点,可提高疗效,建议将利声显造影多普勒检查作为判断微波凝固治疗疗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连续白蛋白循环吸附系统(continuous albumin circulating absorbent system,CACAS)用于危重症合并肝衰竭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危重症合并肝衰竭患者行CACAS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2h患者生命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并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患者血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血总胆红素485.46±34.85 μmol/L比305.89±43.54 μmol/L P<0.01,结合胆红素293.62±25.67 μmol/L比190.85±32.13 μmol/LP<0.01,游离胆红素212.98±16.18 μmol/L比159.70±23.57 μmol/L 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42%±8%比80%±3% P<0.01),患者神志均转清,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结束后12h患者所有指标较治疗结束时无明显改变.结论 CACAS系统用于危重症合并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危重症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的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癌介入治疗技术对其进行诊治,对比治疗后效果以及对其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2次后,患者的完全缓解率(58.00%)明显高于治疗1次后完全缓解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患者的存活率(66.00%)与治疗后1年患者的存活率(78.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治疗1 d后,患者ALT、TBI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白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AFP降低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清除患者肿瘤病灶,改善其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深静脉血栓(DVT)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武警海警总队医院5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经静脉采血后,测定溶栓前和溶栓后1,2,3和6 h的TEG和血凝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溶栓过程中,TEG测定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Angle)、血凝块最大硬度(MA)和血凝指标都发生了变化。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1 h R值增高,2 h达最高值。溶栓后1 h K值达最高值,溶栓后1 h a-Angle值、MA值均降低,TEG各参数在溶栓后3 h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 h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均达高值,溶栓后3 h纤维蛋白原(FIB)达最低。溶栓后2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达高值,血凝指标在溶栓后3 h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各参数与血凝指标相关性分析,R值、K值分别与PT,APTT比较呈正相关,与FIB,DD比较呈负相关。a-Angle,MA分别与PT,APTT相比呈负相关,与FIB,DD比较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与血凝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评估以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前后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探讨与病情转归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54例,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PL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vWF: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A)、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Ⅹ,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及静脉溶栓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凝血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轻型卒中(NIHSS评分≤5分)和重型卒中(NIHSS评分≥6分)2组患者溶栓前各项指标变化;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升高组及降低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溶栓后24 h跟溶栓前相比,PT、APTT、MPV增高,FIB、PLG、vWF:Ag、vWF:A、凝血因子Ⅷ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卒中和轻型卒中2组患者相比,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时NIHSS评分升高组和NIHSS评分降低组相比,PLG明显降低,vWF:Ag、vWF: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24 h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功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较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观察能辅助预后和评估出血转化,对指导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5项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及其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 CS-2000i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该院确诊的208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以及Plt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肺结核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TT延长,Fg、Plt、D-二聚体升高(P<0.05),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规化疗1个疗程后患者Plt趋于正常,TT和Fg下降,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治疗前、后相关,并且与治疗效果相关,可作为肺结核诊治监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