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汤旺河流域实测降雨、径流资料以及带岭径流实验站实验观测资料,分析森林流域的蒸散发(雪面、雨季和少雨季节的蒸散发)。  相似文献   

2.
基于1960―2019年三北地区396个气象站点数据,通过K-means方法将三北地区划分为5个子区域,使用Segmented方法诊断了三北地区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变化趋势的转折点,采用偏微分法定量评估了相对湿度(RHU)、净辐射(Rn)、温度(T)、风速(U2)等气象要素对PET趋势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三北地区大部分站点年PET的变化趋势在1992年前后发生转折,在1960―1992年,面平均年PET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1.753 mm/a2),而1992―2019年,面平均年PET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1.927 mm/a2);三北地区PET变化对相对湿度最为敏感,其次为净辐射和风速,对温度的变化相对最不敏感;1960―1992年,三北地区PET减少趋势主要由风速的下降引起,其中研究区北部受风速的影响比南部更强烈;1992―2019年,相对湿度的减小和温度的上升是导致三北地区PET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相较而言,相对湿度对研究区东部PET...  相似文献   

3.
由于区域蒸散发时空变异性较大,难以采用点位监测方法来测定,因此,流域蒸散发估算是目前水文学领域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从水热耦合平衡理论入手,采用傅抱璞公式估算嫩江流域及典型汇水区的实际蒸散发。结果表明,傅抱璞公式的逐年蒸散发估算结果具有较高精度,且干燥度较大的汇水区的估算结果精度较高。然后,对嫩江流域蒸散发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在1956—2000年,年实际蒸散发和潜在蒸散发均无趋势性变化;在2000—2013年,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在空间上呈相反分布,整体上从上游至下游递减(递增)。最后,分析了下垫面参数w的分布规律,其表现为由上游至下游随植被覆盖率的减小而减小的特征。研究表明,傅抱璞公式为流域的蒸散发估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对于流域水资源预测和生态需水推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实验资料表明:森林覆盖有调节温度、增加湿度、削减风力的作用。林内的水面蒸发和土壤蒸散发都不及林外的1/2。用林内土壤含水量的资料,尝试估算了森林蒸散发。  相似文献   

5.
佳木斯市城市蒸散发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佳木斯市精测研究区蒸散发量的各种计算方法。对于研究区水面、不透水面、透水面的蒸发量,进行了理论模型计算和实测数据的校核,并进行了不透水下垫面蒸发实验和分析。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对研究区蒸散发量的计算成果合理,可用于佳木斯市城市水资源精测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下垫面能量平衡及能量支出分配的规律性出发.研究了大气逆辐射增大1%、2%及5%以后、近地层气温及陆地实际蒸散发量的变化值.并指出大气保温效应增强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引入了基于MODIS叶面指数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实现了对区域尺度上日蒸散发的有效估算,并同时实现了对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分别估算.对澳大利亚东南区域的流域410061的蒸散发的研究表明,利用此模型模拟的蒸散发与实测蒸散发有很好的一致性,日蒸散发拟合的R2为0.80,Nash-Sutcliffe有效性系数为0.77.在总的蒸散发中,蒸腾约占70%,蒸发约占30%,蒸腾作用强于蒸发.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遥感叶面指数的Penman-Monteith模型可以很好地估算区域尺度的日蒸散发.  相似文献   

8.
参考作物蒸散发(ET0)是估算作物需水量的基础指标,对区域农田用水灌溉、管理和调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ET0估算模拟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利用由耦合模拟退火算法与单纯形法组合得到的CSA-SIM算法,进行模型参数的自适应调节,以此提出CSA-SIM-LSSVM模拟模型.以华北平原边...  相似文献   

9.
黑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为解决上下游分水矛盾,以调水计划取代了历时近300年的均水制,并开始进行水权市场交易。阐述了做好初始水权配置工作的意义,并对黑河流域水权交易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黑河古径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祁连山中段树木年轮资料,重建了黑河230年来春末夏初(3-6月)的径流变化。230年来黑河3-6月径流的变化振幅在各时段强弱不同:19世纪初之前丰枯变化振幅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变化幅度减弱,20世纪20年代以来,丰枯变化幅度又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集黑河上游排露沟小流域的多个土壤剖面的84个土壤样品,自然风干处理后,利用美国ASD光谱仪获得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分析其光谱特性与响应原理。结果显示:个别土壤曲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波浪状形态;有机质对反射率的影响在600~800nm最为明显,当其质量分数小于20g/kg时,表现出明显的陡坎状凸起;土壤反射率随粉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1 414和1 919nm附近的吸收谷是由OH伸缩振动的一级倍频和二级泛频产生,2 210和2 350nm附近是由金属-OH和CO32-倍频或合频引起,包络线去除后,420,490,540,660和900nm处表现出明显的吸收谷,是因为存在铁氧化物。  相似文献   

12.
Data from eleven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slope of west Kunlun mountains, and eighteen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Kaidu-Kongque river, Akesu river, Kashiger river and Yankant river oases were examin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changes in potential evaporation from 1960 to 2006 in the mountainous and oasis regions of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se changes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e decreasing trends in potential evaporation were primarily due to the decrease in the aerodynamic terms in both the mountainous and oasis regions, but the trends in the oasis regions were more pronounced. Based on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potential and actual evaporation, the decreasing trends in potential evaporation appeared to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ing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s in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oasis regions, thus reflecting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natural changes and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50579031, 50721140161, 5067908) and the Key Projects of China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Pillar Program (Grant No. 2006BAD11B08)  相似文献   

13.
松花江中下游造床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反映松花江中下游的河道特性,确定出造床流量.收集整理了松花江中下游江桥至富锦8个水文站33 a的流量、输沙率、实测大断面等项水文资料,采用平滩流量法、宽深比法、马卡维耶夫法进行造床流量的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平滩流量法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适于用来确定松花江中下游的造床流量.马卡维耶夫法难以保证计算精度,宽深比法不具有普适性,但该方法帮助验证了平滩流量法的计算结果.松花江中下游造床流量所对应的洪水频率46%左右,属于半湿润地区.研究结果为制定松花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水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下游水情变化趋势作了分析,指出长江下游地区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6~8月降雨相对集中,极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下游水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辽河中下游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辽河中下游水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分析测定。由色谱测得的结果表明,水和沉积物中所检出的OCPs浓度分别为7.59-34.98ng/L和0.45-7.26ng/g。水中OCPs的浓度与其他几个水体水中的浓度接近或略低。毓宝台大桥(L02)水中六六六(HCHs)包括明显高于其他站点,且α-HCH所占比例与工业产品中该异构体比例基本接近,因此,在L02上游附近应有HCHs污染源存在。各个站点滴滴涕及其降解产物(DDTs)在水和沉积物两相中的分配不均匀,且相差较大,说明悬浮物在整个监测河段上的沉降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对辽河中下游水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 (OCPs)进行了分析测定。由色谱测得的结果表明 ,水和沉积物中所检出的OCPs浓度分别为 7.5 9~ 34.98ng/L和 0 .45~ 7.2 6ng/g。水中OCPs的浓度与其他几个水体水中的浓度接近或略低。毓宝台大桥 (L0 2 )水中六六六 (HCHs包括 )明显高于其他站点 ,且α HCH所占比例与工业产品中该异构体比例基本接近 ,因此 ,在L0 2上游附近应有HCHs污染源存在。各个站点滴滴涕及其降解产物 (DDTs)在水和沉积物两相中的分配不均匀 ,且相差较大 ,说明悬浮物在整个监测河段上的沉降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淮河中下游底泥中的重金属与有机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淮河中下游底泥6种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初步认为底泥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淮河淮南段的平圩和洛河一带,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带,伴随有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污染;大部分重金属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机质也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台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2010年梅雨期间(6—7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落区,将该年梅雨期间的降水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7—11日,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阶段为6月18—22日,雨带中心南压至江南地区;第三阶段为7月7—17日,此时雨带北抬重回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NCEP/NCAR逐日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述3个阶段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雨带出现南北摆动的现象与强冷空气南下有关;2)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处在暖式切变和弱的暖式切变的控制之下,是造成降水的主要原因;3)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点位置明显偏西,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二者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时间都对应着西太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降水发生的位置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量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包括下荆江裁弯、葛洲坝和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与枯水位及泥沙特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长江中下游枯水位表现为宜昌至监利河段下降明显,城陵矶至螺山上升显著,汉口至大通略有上升.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及输沙量下降明显,悬移质中值粒径大幅减小,枯水位降低.枯水位变化与河段河床演变以及河道的冲淤变化密切相关,由此带来的河岸崩塌、引水及航道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典型分汊浅滩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沙市河段为例,针对微弯分汊河段复杂的地形和河势,建立了正交曲线坐标下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考虑到阻力分布的确定是模型能否准确模拟微弯分汊河段年内主流摆动频繁、冲淤幅度大、洲滩变化剧烈等特点的关键,采用“动床率定”的方法确定糙率系数等参数,使阻力分布与地形相匹配,以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通过对该河段水流泥沙运动过程及河床演变过程进行复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模拟该河段水流运动规律,不仅可以用于该河段复杂的冲淤变化模拟及预测,对其他浅滩河段数值模拟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