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在小儿急腹症中,对部分患儿病变部位及定性的诊断,为临床提供一个新的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0例急腹症患儿行过锝酸盐(^99mTcO4^-)显像。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内窥镜、X光及其它检查所证实。结果20例患儿显像阳性的11例(55%)。其中美克尔(Meckel)憩室6例,肠重复畸形2例,结肠息肉1例,肠套叠2例。对Meckel憩室、肠重复畸形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有助于小儿急腹症中部分患儿的定性及病变部位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和无创伤性,可作为首推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核素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对Meckel憩室、肠重复畸形的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6例腹痛、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患儿行99m锝酸盐(99mTcO-4)显像,其中12例显像阴性者于检查后24小时有活动性出血者,再行99m锝标记红细胞显像。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经手术、病理及内窥镜等检查所证实。结果99mTcO-4显像诊断Meckel憩室和肠重复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12/14)、91.7%(11/12)及88.5%(23/26)。结论核素显像具有无创、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特别是对异位胃粘膜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核素显像可作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99mTcO4-联合99mTc-RBC显像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9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先进行99mTcO4-显像,阴性者再进行99mTc-RBC,显像资料均参照临床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结果:94例患者中99mTcO4-显像阳性者32例,其中29例证实为Meckel憩室,2例为小肠重复畸形,1例为空肠黏膜下血管畸形9。9mTcO4-显像阴性62例,进行99mTc-RBC显像阳性28例,经手术及胃、肠镜证实胃溃疡或肠息肉18例,空肠黏膜下血管畸形5例,其余5例及阴性病例治疗好转出院9。9mTcO4-联合99mTc-RBC显像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1.9%。结论:99mTcO4-联合99mTc-RBC显像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且无创、简单易行、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4.
MeckeI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辅助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检查在Meckel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eckel憩室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辅助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9mTc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TLRBCS)对含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诊断率为88.24%.选择性血管造影68.42%的病例可明确出血部位.结论TLRBCS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它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助检查在Meckel憩室并间歇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eckel憩室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辅助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9mTc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TLRBCS)对含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诊断率为88.24%。选择性血管造影68.42%的病例可明确出血部位。结论:TLRBCS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它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Meckel’s憩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与组织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eckel’s憩室的小儿患者24例。结果:Meckel’s憩室并发下消化道出血15例、肠梗阻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14例行^99mTcO4、腹部显像,与病理符合率为57%。结论:下消化道出血是小儿Meckel’s憩室的常见并发症,核素显像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活动期出血、血管畸形可导致假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美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8年间45例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主要以腹痛、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第一诊断:阑尾炎居多,其后依次为便血查因、肠梗阻、肠套叠、胃肠穿孔、憩室疝。多为剖腹探查治疗中发现,其余分别为同位素99锝腹部扫描、腹部B超、腹腔镜探查确诊。4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憩室治疗,愈后效果良好。结论大部分小儿美克尔憩室是在手术探查中发现,故在行剖腹探查手术时,若腹腔内病变与术前诊断不符,应常规检查回肠末端100 cm以内。在患儿病情允许条件下处理憩室,可以避免因憩室而行二次手术。通过腹部B超、同位素99锝腹部扫描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回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 :33例空回肠出血患者分别行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核素扫描、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等单项或多项检查 ,手术及病检证实。结果 :33例患者中 ,小肠肿瘤占 13例 (39 39% ) ,以平滑肌瘤多见 ,小肠感染性疾病 8例 (2 4 2 4% ) ,Meckel’s憩室 7例 (2 1 2 1% ) ,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瘤 ) 3例 (9 1% ) ,其它 2例 (6 0 6 % )。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 ,黑便多见 (4 2 42 % ) ,约 1/ 3的患者伴有腹痛 ,以中度贫血为多见 (4 8 48% )。核素扫描检查 7例 ,5例均发现小肠出血部位 ,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均为Meckel’s憩室 ;胃镜和 /或结肠镜检查 2 0例 ,5例提示小肠病变 ;剖腹探查 6例 ,其中 1例蓝色橡皮疱痣血管瘤、1例血管畸形、1例坏死性小肠炎 ,3例经术中肠镜发现 1例副伤寒、1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肠道钩虫病。结论 :空回肠出血以肿瘤为最常见病因 ,对不明原因的中度贫血伴黑便者应高度怀疑小肠病变 ,核素检查对诊断Meckel’s憩室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9.
空回肠出血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空回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33例空回肠出血患者分别行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核素扫描、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等单项或多项检查。手术及病检证实。结果:33例患者中,小肠肿瘤占13例(39.39%),以平滑肌瘤多见,小肠感染性疾病8例(24.24%),Meckel‘s憩室7例(21.21%),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瘤)3例(9.1%),其它2例(6.06%),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黑便多见(42.42%),约1/3的患者伴有腹痛,以中度贫血为多见(48.48%).核素扫描检查7例,5例均发现小肠出血部位.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均为Meckel‘s憩室;胃镜和/或结肠镜检查20例,5例提示小肠病变;剖腹探查6例,其中1例蓝色橡皮疱痣血管瘤、1例血管畸形、1例坏死性小肠炎,3例经术中肠镜发现1例副伤寒、1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肠道钩虫病。结论:空回肠出血以肿瘤为最常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中度贫血伴黑便者应高度怀疑小肠病变,核素检查对诊断Meckel‘s憩室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110例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上消化道以粘膜浅表性或糜烂性炎症出血最多见,消化性溃疡次之。下消化道出血以小肠麦克耳憩室为首,坏死性肠炎为次。小儿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常以突然便血或呕血入院。纤维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快速、准确,对浅表粘膜的出血和炎症较钡餐透视阳性率明显提高,小肠憩室及肠重复畸形出血首选Tc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美克尔憩室疾病临床易误诊的主要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复习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各类美克尔憩室疾病病例,对比其术前和术后诊断,归纳各类美克尔憩室病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的特点.结果 25例均经手术诊断或证实.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术前多诊断为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穿孔;憩室致肠梗阻病例则大都考虑为常规性肠套叠、肠扭转或粘连性肠梗阻,未明确主要病因;憩室出血病例误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者居多,个别病例误诊为消化道肿瘤.术后病理证实部分为美克尔憩室炎(单纯性或伴坏死穿孔),部分系憩室内迷生组织出血.结论 美克尔憩室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多因其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临床表现复杂,与常见外科疾病易混淆,故术前容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2008年12月收治25例反复便血患儿均行腹腔镜诊治。结果:22例有先天性畸形,3例未见器质性病变,分别行憩室锲行切除术13例,病变肠管切除术7例,肠重复畸形囊肿剥离2例,术后4~5d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对儿童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诊治价值,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反复便血或伴有严重贫血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eckel憩室的小儿,分析其在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时的超声表现及特征。结果超声表现为管状回声肿块5例,囊样回声肿块6例,混合型回声肿块4例。表现为肠套叠2例,表现为肠梗阻2例,此为Meckel憩室并发症的表现。另外因气体干扰未能显示异常1例;超声未见异常1例。高频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有效的Meckel憩室诊断方法,部分小儿Meckel憩室术前超声可诊断。若患者表现为阑尾炎、肠套叠及肠梗阻时会因并发症声像图而掩盖原发Meckel憩室病变,造成漏诊。另外当憩室较小、位置靠后及大量肠气干扰时也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l0月我院收治的25例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5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年龄大、死亡率高、既往疾病多。结论: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年龄大、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需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董荣坤  韩明福  张笃  车军 《西部医学》2006,18(6):744-745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腹腔镜诊治方法及价值。方法对31例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放射性核素99mTC异位胃粘膜扫描16例阳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例,阳性3例。所有病人接受腹腔镜诊治,19例美克尔憩室,11例小肠肿瘤,1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腹腔镜下单纯憩室切除3例,其余病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结论腹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反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Seldinger's法靶动脉插管PUCK造影,其中24例造影阳性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定位诊断率87.5%(21/24),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18/24),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6例,血管畸形15例,麦克尔氏憩室2例,克隆氏病1例。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从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院33例经多项常规检查阴性、疑为小肠出血的患者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分别以经口或经肛方式检查完小肠,检查所用平均时间为(50.5±13.4)min;绝大部分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良好。结果检查阳性率87.9%,其中多发性小肠溃疡5例,克罗恩病3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小肠间质肿瘤4例。高分化腺癌1例,钩虫病2例,小肠血管瘤出血2例。其他小肠血管畸形出血4例,美克尔憩室2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无明显异常4例。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小肠病变,是一种直观、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