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UNOS)的统计,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按程度排序依次为:PRA、HLA-B及DR的错配、移植次数、移植前输血、供者年龄和种族差异。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肾移植的组织配型的方法,可指导供体的选择、预测预后和指导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对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和存活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与关注。我中心自2003年开始采用PRA方法为肾移植患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尿毒症患者血清标本112例,其中男76例,女36例,年龄15~6…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追踪到具有PRA结果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于2012年10月采用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检测肾移植术后PRA。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02例。肾移植患者移植手术时间最早在1995年11月,最迟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2008年3月。结果 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PRA阳性患者11例,占17.46%(11/63),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5例,占45.45%(5/11)。902例正常对照组的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患者94例,占10.42%(94/90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83例,占88.30%(83/94)。肾移植术后正常患者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肾移植术后产生PR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3,P0.25)。结论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和正常患者间产生PRA的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频率和肾功能的变化,为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可追踪的7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和血肌酐/尿素氮观察。74例患者术前PRA均阴性。结果 23例患者接受了父亲提供的肾脏,5例PRA阳性患者,其中1例抗HLA-I+II类抗体,4例抗HLA-II类抗体。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2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且均为抗HLA-II类抗体患者。19例患者接受了母亲提供的肾脏,2例PRA阳性患者,其抗体分别为抗HLA-I+II类抗体和抗HLA-II类抗体,且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在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中,2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仅1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PRA均阴性。结论接受亲属移植肾的肾移植患者术后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低,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肾移植的128例患者。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I类I、I类混合抗原板。DSA检测使用Micro-AMS HLA-I&II DSA检测试剂盒。结果 128例肾移植患者有13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期的3个时间点的PRA和DSA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在128例肾移植患者有10例为再次肾移植患者,其中有9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期的3个时间点中呈现不同程度的PRA和DSA阳性结果。而初次肾移植患者为118例,仅有4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3个时间点的PRA和DSA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结论DSA和PRA检测在肾移植抗体检测中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病人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群体淋巴细胞来源。采用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进行了55例肾移植病人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和随机淋巴细胞毒试验(random panel lymphocytotoxicity test,RPLT)的检测,结果显示,55例病人进行血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实验(CDC)检测,只有1例阳性(1.82%),而PRA及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前输血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4月肾移植前1034例患者,其中输血患者374例。采用美国Onelan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抗原板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374例肾移植前输血的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238例。男性和女性PRA阳性率分别为11.76%(16/136)和20.59%(49/238)。结论输血是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患者抗体产生的概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刘旭华  曲青山  陈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54-1455,145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监测对移植肾存活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于该院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共计1 430例次,根据术前PRA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PRA<10%)和致敏组(PRA≥10%),分析两组间术后一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存活率的差异;结合临...  相似文献   

8.
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亲属肾移植后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频率如何,对术后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是否有影响,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目的:调查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频率,为预测亲属.肾移植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纳入2005-03/2007-10收治的亲属肾移植患者54例,分别于移植后一两年内再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尿素氮浓度.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及结论:5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中有7例移植后产生了抗体,占12.96%.其中6例产生了抗HLA-Ⅱ类抗体,仅1例产生了抗HLA-Ⅰ,Ⅱ类抗体.在此7例患者中6例为初次肾移植,且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1例为再次肾移植,移植前抗HLA-Ⅱ抗体阳性.1例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2例高强度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均超过正常水平,而另外4例出现低水平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则在正常水平.结果提示,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高效价抗HLA-Ⅱ类抗体影响亲属肾移植患者的肾功能,而低效价的抗HLA-Ⅱ类抗体并不影响亲属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中群体反应性抗体与性别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别在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penal reactive antibody,PRA)时的差异以及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参照肖露露建立的PRA检测方法,对自1991年起10年间的4242例初次或再次等待肾移植的男女患者检查PRA。结果:女性患者每年的PRA阳性率与男性患者每年的PRA阳性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9例肾移植术由于高PRA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8/9例由于HLA配合程度低造成预后非常差。结论:有妊娠史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致敏淋巴细胞免疫抗体,因此女性患者应该避免输血和特别重视初次移植。  相似文献   

10.
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频率,为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48例术后亲属肾移植患者的PRA及血肌酐、尿素氮结果,术前PRA均阴性。PR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筛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结果接受了父亲提供肾脏的15例患者中,3例PRA阳性,其中1例抗HLA-Ⅰ+Ⅱ类抗体,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分别为170μmol/L、8.57 mmol/L;2例抗HLA-Ⅱ类抗体,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接受母亲提供肾脏的14例患者中,仅1例PRA阳性,其抗HLA-Ⅰ+Ⅱ类抗体,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分别为162μmol/L、8.59 mmol/L。接受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19例患者中,6例HLA抗原全相合,其中4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正常值,但PRA均阴性;12例HLA抗原半相合和1例HLA抗原不相合,血肌酐、尿素氮正常,PRA均阴性。结论接受亲属移植肾的肾移植患者术后产生抗HLA抗体的概率低,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和肾功能正常患者与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AMICA)抗体的关系。方法追踪1992年至2004年间在我院接受尸体肾移植的48例患者,采用MICA抗体流式筛查技术检测其近期(2009年7月)MICA抗体,在此期间其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均为阴性,且血肌酐和尿素氮均正常。此48例患者目前人/肾存活最长已达17年,最短也达5年以上。结果 48例肾移植术后PRA阴性、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基本正常的患者中有12例MICA阳性,阳性率25%。其中9例患者呈现多价抗体阳性。MICA抗体呈规律性阳性,其中有6例表现为MICAG1同时阳性(MICA001,MICA 002,MICA 007,MICA 012,MICA 017,MICA 018),3例表现为MICAG2同时阳性(MICA 004,MICA 006,MICA 008,MICA009,MICA19),另外3例表现为MICA017单价抗体阳性。48例肾移植术后有36例MICA抗体阴性患者,经过1年左右的观察发现,6例患者移植肾功能呈逐渐下降趋势。12例MICA抗体阳性患者,有3例移植肾功能急速下降,1年后恢复透析。结论 MIC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改变及存活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再次肾移植手术患者HLA供受者分型和PRA水平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中HLA-1~6个抗原错配的患者分别为3例、16例、19例、12例、9例和1例;PRA阳性患者分别为2例、3例、7例、1例、3例和0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分别为2例、5例、6例、1例、4例和0例.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比较,肾功能下降或丧失的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0.72,P〈0.001).HLA配型与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无显著性差异(χ2=0.19,P〉0.5).结论 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PR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亲属肾移植父母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患者父母供肾对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2月前行肾移植手术的父母为供体的86例亲属肾移植受者于2011年12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血肌酐和尿素氮),并以子辈供肾移植肾功能作对照。结果以父母为供体的86例亲属肾移植受者中,42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48.84%(42/86);44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占51.16%(44/86)。父亲给子女供肾38例,肾功能正常患者22例,不正常患者16例;母亲给子女供肾48例,肾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不正常患者28例。父母分别给子女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χ2=6.649,P<0.01)。大于或等于55岁和小于55岁的父母供肾移植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χ2=1.254,P>0.05)。42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受者3例PRA阳性,44例肾功能不正常患者12例PRA阳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73,P<0.05)。父母供肾与子辈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7.025,P<0.005)。结论子辈与父辈作为肾移植供体相比,高龄供肾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PRA影响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II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的321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抗MICA抗体,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原板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检测采用流式筛查技术。结果 321肾移植患者中共检测出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66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18例,分别占肾移植术后患者20.56%(66/321)和5.61%(18/321);抗体总阳性率26.17%(84/321)。66例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13.64%(9/66);57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占75.76%(57/66)。18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患者2例,占11.11%(2/18);肾功能下降患者或丧失患者16例,占88.89%(16/18)。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对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5.80,P0.001)。结论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近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icroAMS HLA-III供者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9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及恢复期2个时间点的DSA,同时检测移植肾功能。结果①96例肾移植患者有8例肾移植术后出现DSA,占8.33%(8/96)。②8例DSA阳性患者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5例为抗HLA-I类抗体,1例为抗HLA-II类抗体;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2例为抗HLA-II类抗体。移植肾功能恢复时,仍有2例DSA-I类弱阳性。③DSA阳性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和肾功能均有影响。结论 DSA是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脑外伤患者生存和死亡的早期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和血管外肺水的不同情况,分析不同情况相关的发病机制,探求脑外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与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的脑外伤患者45例,根据患者14d时的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n=29)和死亡组(n=16),记录两组初始GCS评分(GCS)、APACHEⅡ评分、TI指数(T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24h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4d后的总死亡率为36.7%。脑外伤患者早期都会出现心指数(CI)增高,心率(HR)增快,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正常,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死亡组增加的更加显著。存活组和GCS〉8的心指数和心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和GCS≤8的(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脑外伤患者的早期,心指数、组织氧合、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死亡的脑外伤患者通常是的血流量不足从而导致了脑缺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作为远期高血压发生危险因素的可能性。方法自制调研问卷,针对妇科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妊高症50例,列入妊高症组,非妊高症750例,列入非妊高症组。结果妊高症组患者确诊高血压患者比率(36.00%)明显高于非妊高症组(5.73%),高血压征兆患者比率(24.00%)也明显高于非妊高症组(1.47%)(P<0.05);妊高症组患者确诊高血压患者比率(36.00%)明显高于非妊高症组(5.73%),高血压征兆患者比率(24.00%)也明显高于非妊高症组(1.47%)(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3个不同年龄段中,妊高症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妊高症组(P<0.05)。结论妊高症可作为远期高血压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对于分娩时发生妊高症的妇女应加强高血压发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