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适度人口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均居于重要地位。综合考虑区域承载力,就滨州市2007年至2017年11年间在一定经济、资源、环境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适度人口数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滨州市2007-2017年人口容量在603万~643万之间,生态适度人口在505万~534万;其实际人口374万~394万,"二孩"政策对人口增长影响较小,人口数量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其人口压力指数也均小于1大于0.7,说明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较富余,却也不容乐观;环境压力指数较高,人口承载力偏低。  相似文献   

2.
对全州这样一个地处西南边疆的县级城市在历史上人口总量的估计,得出其在整个历史发展历程中人口增长的规律和特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其本身的社会经济历史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政权对于边疆地区的政策和态度,同时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地域分布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出生率也下降到低水平后,人口会因高速增长期间出生者进入劳动年龄而形成一个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的这样一个阶段,人口经济学家称这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阶段为“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4.
闫磊 《新农村(黑龙江)》2011,(9):233-233,47
当出生率也下降到低水平后,人口会因高速增长期间出生者进入劳动年龄而形成一个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的这样一个阶段,人口经济学家称这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阶段为“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人口对耕地数量驱动作用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江苏省人口和耕地数量进行时序分析及区域差异分析得出结论: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作用逐步减小;人口对耕地减少的驱动机理包括房屋建筑占地、交通建设用地、城市规模扩张和用地方式转化等4个方面。针对人增地减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耕地保护和加大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力度等5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于1996年开始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并持续至今,负增长问题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延边州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和不利影响的分析,发现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要大力发展经济吸引人口回流、提高女性的生育意识、转变男性的传统择偶观、制定适宜的人口政策、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人们的身体素质,以此促进朝鲜族的人口增长,推动延边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人口的1/4,虽然地大物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占有量却很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均资源不足。在较为偏远、闭塞、落后地区还有未摆脱贫困的状态。人口基数大增长较快,虽然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沉重包袱。解决好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双重作用 ,人既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它的创造者。长期以来 ,人们忽视了人口增长对农业生态平衡的影响 ,从而造成了人口的盲目增长和生态平衡的进一步破坏。因此 ,实现“两种生产”一起抓 ,是保持生态平衡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12-7716
根据贵州省1978~2007年的统计资料,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其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之间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贵州耕地数量与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及GDP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及GDP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②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及GDP增长是其耕地减少的重要驱动力,尤其与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控制人口数量,并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集约利用土地以提高耕地的经济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人口红利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红利是任何一个人口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学术界一致认为我国从1990年到2030年是人口红利期。作者分别介绍了人口红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探讨了二者的关系。认为只有将其中的关系理顺了,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才能在我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也是经济发展不可抗抿的规律。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能够使生产要素有效配置,能增加消费市场容量,可以改变就业结构偏差并填补职位空缺,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数据(National data)1960—2019年的年度数据,构造预测模型和回归模型,利用SPSS 23统计软件,使用两阶段回归方法研究农村人口占比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占比对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农村人口占比越大越利于第一产业发展,农村人口占比越小越利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时间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均小于农村人口占比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新二元经济的结构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已成为制约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建立动态多元回归模型,对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投资增加与耕地资源之间动态变化弹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对耕地数量做出了预测,从而为协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并由此提出,今后我们应加强土地整理、推进节地型经济增长技术对土地的替代,全面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耕地非农化成本以及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实现人口、耕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人口一步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农村人口一步步向城市人口转变,因而导致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城市人口却越来越大,这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我国人口城市化是从“十一五”时期开始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还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其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往往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浅析,提出合理途径,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技术,对我国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关联度、耦合度和时空 演变特征进行测度分析,揭示了两大系统的耦合机理.研究表明:① 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性强,各要素存在交 互影响,但彼此关联强度不等;② 中国区域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度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中部高、东西低的弱 倒“U”型分布规律.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和耦合度大小,大致将全国31个省区划分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和 协调四种类型,其中以拮抗和磨合类型为主;③ 中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度在时序上总体表现出递减性趋 势.  相似文献   

16.
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我国人口数量大、基数多、增长快和老龄化问题严重等特点,分别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通过国家统计局的年度数据分析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各个方面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另外也提到人口城市化进程的缓慢也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两者的协调发展才是所有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50-151
研究人口红利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所以,关于人口红利的持续期限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根据人口年龄移算法预测中国的人口红利从1985年开始,大约2030年结束。  相似文献   

18.
湘西州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35-2437
人口与经济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时空范畴.从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建国以来湘西自治州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况,从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地关系矛盾、城市化滞后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湘西州的人口经济问题,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合理进行人口分布、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绿色发展的包容性经济增长的理念下,对人口要素进行了空间表达,并研究了人口空间要素对绿色发展空间的作用机制。应用地理信息方法与空间分析技术,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基础,提取绿色发展空间要素,形成了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同时,提取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载体,量化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测度社会经济中的传统型资源要素和创新型驱动要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人口空间要素与绿色发展空间作用方程,明确人口与绿色发展空间之间的作用机制。在保持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前提下,模拟传统型人口增长和创新型人口增长两类情景下,绿色发展空间的演化结果。从成都市的研究可以发现,创新型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潜力,导致土地需求下降,相同的空间单元中人口密度最高可提升49%。创新型人口的增加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传统型人口的增加对绿色发展具有负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对江津县未来30年人口发展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提出了江津县人口控制方案,并分析了在该控制方案下的重要人口经济目标,讨论了该县人口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人口质量和人口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