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将糖尿病足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糖尿病足、非缺血性糖尿病足。非缺血性的占糖尿病足总数的85%左右,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法治疗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清法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感染控制的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1);炎症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清法治疗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21-922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与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发病的关系。方法:获取非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及外伤截肢对照患者的足部全层皮肤组织各一块,采用实时PCR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的方法检测组织中RAGE、NF-κB的基因表达。结果:糖尿病足标本中可检测到RAGE和NF-κB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AGE、NF-κB介导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是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发病中的重要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周锴  吴建国 《河北中医》2011,33(3):391-39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非缺血性糖尿病足6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控制感染、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分2期予中药内服治疗,进展期予糖足1期方,恢复期予糖足2期方,并联合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对照组予常规局部清创,凡士林纱布外敷.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缺血性糖尿病足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控制感染、降糖、降压、降脂等西药综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中药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且外敷湿润烧伤膏及足浴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局部清创,凡士林纱布外敷。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85.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具有低花费、低截肢率、低复发率等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现代检验技术研究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的糖脂代谢指标。[方法]收集136例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患者进行不同证型间指标的比较。[结果]湿热毒盛证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其他证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毒盛证患者C-反应蛋白(CRP)、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形成的原因与低营养状态下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及持续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足的高致残率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原因,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占糖尿病足患者总数的75%[1],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疏血通股动脉加压灌注技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60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缺血性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结果:出院时对静息痛的有效率为77.4%,溃疡或坏疽的有效率91.4%,出院后3个月对静息痛的有效率为83.9%,溃疡或坏疽的有效率85.8%。结论:规范的中西医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有效,介入治疗对迅速改善疼痛,提高创面愈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介绍奚九一用清法治疗脉管病的新思维。与传统活血化瘀法治疗脉管病有别,奚氏认为,脉管病以血热或络热多见,即使是脱疽的急性发作期,多以邪盛(热毒)为主,虽外见一派寒象,但其病证本质为"真热假寒",是热毒炽盛的表现,即所谓"热深厥深"。治疗时应辨清寒热真假,一法或多法并用。对糖尿病足坏疽的研究,除了重视缺血性的血管变性之外,更应重视非缺血性的肌腱变性(筋疽),以开拓糖尿病足的防治新途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韩强  柳国斌 《四川中医》2021,(3):112-117
目的:观察紫朱软膏外用治疗非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予紫朱软膏外敷治疗,对照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喷剂联合银离子抗菌喷剂湿敷治疗.两组观察4周,通过对临床截肢率、创面面积、创周皮肤温度、分泌物量、感染性炎症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舌象与2型糖尿病足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足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纳入2糖尿病患者180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120例。对舌象资料进行客观化判定,对比2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足的舌象特征,建立预报糖尿病足发生舌象的回归模型。结果 2型糖尿病足患者红舌、青紫舌的出现率比糖尿病患者组高,但红舌、白苔和滑苔的出现率比糖尿病组低(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青紫舌、黄苔、腻苔、裂痕舌、齿痕舌均是2型糖尿病足发生的正相关影响因素,紫舌出现时2型糖尿病足的概率是红舌的12.53倍;黄苔和腻苔时糖尿病足的概率分别是正常舌苔时的4.069和4.617倍;裂纹舌和齿痕舌时2型糖尿病足发生的概率是正常舌的5.723和3.776倍。结论 舌诊客观化在判断2型糖尿病足及预测2型糖尿病足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健康对照和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35±0.36mg/L、4.13±1.06 mg/L、8.69±2.98 mg/L和16.89±6.34 mg/L;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可监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其水平与糖尿病人肾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对链脲佐菌素注射加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给予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共8周。酶法测定血脂四项的浓度,RT-PCR法测定大鼠肝脏LDLRmRNA的表达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LDLR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8周时,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血清TC、TG和LDL-C浓度明显下降,肝脏LDLRmRNA水平比未治疗组有所升高,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未治疗组(中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P<0.05)。结论:复方黄连降糖片可增强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LDLR的基因表达,其防治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作用可能与增加LDLR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桑精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小剂量链脲佐茵素加高热量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桑精胶囊灌胃6周对葡萄糖耐量、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影响,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及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子4(GLUT4)水平。结果桑精胶囊能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改善糖耐量和调节脂代谢,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且表现为剂量-效应关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脏IGF-1 mRNA表达水平及骨骼肌GLUT4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桑精胶囊组肝脏IGF-1 mRNA及骨骼肌GLUT4含量表达明显上升(P<0.01或P<0.05)。结论桑精胶囊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之胰岛素抵抗,并可能与其改善脂代谢,降低游离脂肪酸有关,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增加骨骼肌GLUT4蛋白含量,上调肝脏IGF-1 mR- 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血糖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普  张艳 《天津中医药》2005,22(5):384-387
[目的]探讨心理防御机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以及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取样192名,对他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查和心理测查,通过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共同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结论]证实研究假设——心理防御机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血糖变化存在内在结构关系,并提示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焦虑情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透析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V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方法:88例DNV期患者采用非透析治疗,对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88例患者肾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2型糖尿病肾病V期病例可根据病情采取非透析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注射液静脉输注,疗程均为3周.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怀牛膝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p75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BL)水煎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P75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以不同剂量怀牛膝水煎剂灌胃的2型糖尿病大鼠每组10只,以生理盐水灌胃的2型糖尿病大鼠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各10只,用RT-PCR法测定脑组织P75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P75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服用怀牛膝水煎剂的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P75基因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怀牛膝水煎剂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P75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