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塔西南山前构造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西南山前构造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构造特征。由西向东分为依格孜牙、齐姆根、叶尔羌河-棋盘、柯克亚-曲吕西、玉力群-克里阳、桑株-杜瓦6个弧形构造段,由南向北分为杜瓦-桑林-克里阳-帕米尔、曲吕西-柯克亚-棋盘、苏勒阿孜-固满-依格孜牙、泽普-英吉沙4排褶皱-冲断构造带。各弧形构造段之间以走滑断裂、斜冲断裂、褶皱带为界,各段的构造样式不同;由南向北,4排褶皱-冲断构造的变形程度依次减弱,褶皱-冲断时代依次变新。在此基础上,对塔西南西南缘的含油气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依格致牙背斜带-达尔鼻状构造──齐姆根弧形三角带构造、棋盘鼻状构造-柯克亚背斜、甫沙背斜-玉力群-克里阳三角构造带为最有利的含油气区。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北东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南东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南东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且向南东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前陆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阿瓦提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油气聚集区带:沙井子断裂油气聚集带、阿恰断裂油气聚集带、阿瓦提前缘隆起(乌鲁桥—阿拉尔)构造油气聚集带。其中沙井子断裂带是阿瓦提前陆盆地中含油气远景最好的区带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为我国中新生代海相沉积最发育的地区,存在着众多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很大,尤其是羌塘和措勤盆地,但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限制,区内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在海相中生界石油勘探方面,几乎为空白区。羌塘盆地为青藏高原面积最大、构造上较稳定的地区,基底埋深大,存在着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生油岩厚度大,生储盖组合条件较好。措勤盆地基底埋深较大,也存在较厚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的含油气盆地是属多个板块构造旋回、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两大油气源叠合、富集的特征,是中国和全球特殊的高原型含油气盆地.其特殊性与中新生代发生的陆块问和大陆间的碰撞活动有关,属于强烈碰撞型含油气区.其特点是地壳厚度大、地面隆升幅度高、自然地理环境差,是我国日前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但与近年来兴起的热点地区--北冰洋和南极洲相比,又有它有利的一面,是我国油气资源持续发展的后备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5.
前陆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陆盆地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找到大油气田的几率较大,本文以国外6个重要的含油气前陆盆地为例,分析了前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探讨了前陆盆地的油气潜力与勘探前景,同时指出中国前陆盆地,特别是中西部的前陆盆地,类型特殊,差异较大,需要加强综合研究,总结其油气形成规律,以指导今后的勘探。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划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塔里木盆地含油气系统具有多源叠加复合、油气普遍混源、形成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多、成藏期次多和含油气系统多的特点。根据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构造背景与烃源岩叠合分布特征及油气源对比结果,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克拉通型、前陆型和克拉通-前陆叠合型3类10个含油气系统。其中库车、塔西南油气系统为已证实的两个前陆型含油气系统,成气条件十分优越。轮南-草湖、哈拉哈塘、塔中、巴楚-盖麦提油气系统为已证实的海相克拉通型含油气系统,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塔东、阿瓦提油气系统则属克拉通-前陆叠合型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前陆盆地勘探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选区之一。作者在20 多年来研究中国板块和大陆构造演化的角度,结合近10年来前人研究成果,从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中国前陆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并与国外前陆盆地对比,从而提出“中国型前陆盆地”名称的建议;它在烃源岩类型、盆地结构中的含油气性和成藏期次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综合分析了中国前陆盆地成藏条件,依据烃源层多少、稳定大陆边缘海相烃源层保存条件、盆地变形期早晚、盆地规模大小和勘探现状等因素,把中国15个前陆盆地含油气远景分为有利、较有利和有远景三类,供勘探决策者参考,并提出中国前陆盆地研究中存在 5 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前陆盆地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由于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造山带,而在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中国的主要前陆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缘、塔西南昆仑山前缘、塔东南阿尔金山前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东部博格山前缘;贺兰山一六盘山前缘;南方地区的两个前陆盆地.这些前陆盆地都是寻找油气前景广阔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地震剖面的重新对比解释,对盆地构造格架、形成演化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第四纪与第三纪柴达木盆地为不同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叠合盆地。第三纪柴达木盆地主要位于乌图美仁—大柴旦断裂带以西,第四纪盆地主要位于该断裂带以东,一里坪坳陷是两期盆地的主要叠合区域。第三纪盆地形成于早喜马拉雅运动,发展于中喜马拉雅运动,消亡于晚喜马拉雅运动,经历了由断陷到坳陷至反转隆升的过程。下第三系具有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中新统与上新统具有相对统一的坳陷中心,后期构造变形强烈,断裂、褶皱发育。而第四纪盆地形成于晚喜马拉雅运动,为走滑盆地,沉积中心在纵向上向东有所迁移,构造变形弱,多为同沉积构造,幅度较小。柴达木盆地独特的油气地质条件,决定了在油气勘探上必须采取非常规思路和方法,向斜部位、构造裂缝可能有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中国的板块构造演化表现为小陆块拼合、多旋回运动以及强烈的陆内构造变动等特征,使得中国的古生代盆地多为台内坳陷-断陷,陆缘盆地不发育,且多受改造,以至卷入造山带。中、新生代盆地则受板内构造影响,呈多期发展与改造特征,尤以前陆盆地发展独具中国特色。与国外典型的前陆盆地"二元"结构不同,中国的前陆盆地具"三元"结构特征。早期被动陆缘不发育,多以裂陷槽为特征;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多以陆相为主;晚期的强烈挤压叠加了巨厚的山前沉积。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和多期次的盆地叠加使中国的盆地多具叠合盆地的特征,影响到烃源岩的演化及油气的运移和分布。因此,中国的含油气系统多为复合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1.
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中生代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发育张扭伸展断层系(边界走滑断裂.盆内伸展正断层)。一级构造单元为断陷、断隆;新生代盆地是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扭压逆冲断裂系,盆地一侧发育逆冲推覆体,一级构造单元为逆掩冲断褶皱区、坳陷、斜坡。因此,可以利用酒西盆地的资料和勘探成果认识六盘山盆地.借助酒西盆地的勘探经验指导六盘山盆地的下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12.
焉耆改造型盆地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方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叠合、改造型盆地,中生代为类前陆盆地,之后虽经历了燕山运动中晚期的冲断、隆升剥蚀和喜山期的长期改造,但盆地构造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烃源岩以煤系地层为主,主生烃期为燕山期末,喜山期生烃贡献不明显;圈闭类型多样.多与冲断活动有关,形成于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燕山期末已存在的圈闭成藏条件较好,但控制圈闭的断层在喜山期活动与否及其活动强度,决定着燕山期形成的油气藏能否保存;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圈闭及地层圈闭的油气来源有限,盖层条件较差,油气成藏条件欠理想。下步勘探方向应以与燕山期末主生烃期相配置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古近纪处于弱伸展坳陷阶段, 发育河湖相为主的沉积; 新近纪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由于幔源岩浆的活动使盆地以沉降作用为主, 达到全盆最大湖泛面, 发育湖相为主的沉积; 上新世以来盆地发生了多次构造运动, 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表明: 盆地的沉积受走滑冲断构造的控制和改造, 发育河相、湖相、冲积、洪积、风积等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4.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裂缝与油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河盆地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裂谷盆地。东部凹陷是辽河盆地的一部分,频繁的火山活动是本区的重要特征之一。新生代时期,受燕山运动、喜山运动Ⅰ、Ⅱ、Ⅲ幕的强烈影响,本区喷发了多期强度不等的火山岩。本区火山岩油藏的裂缝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原生裂缝是岩浆冷凝结晶过程中形成的裂缝;次生裂缝是火山岩及其原生裂缝系统受后期构造运动、溶蚀、风化等作用改造而形成的裂缝。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喷发形式和所处的构造位置是火山岩裂缝形成的内因,构造运动、溶蚀作用、风化作用是火山岩裂缝形成的主要外因。这种内因和外因的联合作用,形成本区的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叠加的复杂裂缝系统。其中,构造裂缝是本区最主要的次生裂缝,裂缝反映出的应力场与区域或局部的应力场一致。不同级别、不同期次的断层活动过程也是局部或区域裂缝的产生和叠加的过程。本区构造裂缝的产生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Ⅰ、Ⅱ、Ⅲ幕的强烈影响密切相关。裂缝的发育是形成本火山岩油气藏的关键,本区有效的裂缝为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构造裂缝预测是钻前裂缝预测的有效手段,裂缝与孔隙的良好组合是本区火山岩油气藏发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塔北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及油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作基 《中国石油勘探》2006,11(4):16-20,60
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前陆盆地是一对共轭的、正负相依的构造地貌单元,它们自北而南分为6个构造单元:拉尔墩基底卷入厚皮冲断带、哈尔克山褶皱冲断带、库勒前缘叠瓦冲断带、拜城—阳霞前渊坳陷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前陆盆地的发育演化共同控制了塔北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变形特征和构造样式。塔北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分布主要受含油气系统和区域盖层控制,克拉苏构造带、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秋立塔格构造带和塔北轮台断隆带等4个构造带是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带;已发现克拉2特大型气田等多个油气田,预计仍能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6.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伸展-走滑关联断裂体系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与大别地区变质核杂岩组成了完整的伸展拆离体系。盆地沿北西西与北东向基底断裂带分布特征、盆地沉降方向的转变过程以及与造山带北侧前陆盆地体系的时空分布关系,均揭示盆地群的发育经历了造山挤压与区域伸展2个发育阶段。它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由挤压到造山后伸展的演化过程具有同步特点。综合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特征、造山后期"气球膨胀式"花岗质杂岩的发育过程,推断造山带上叠伸展盆地具有区域伸展与造山带深部调整双重体制动力。盆地群的形成是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陆内俯冲、松弛与区域伸展共同控制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伊通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伊通盆地可以划分出莫里青-鹿乡断陷E2s、E2sh含油气系统和岔路河断陷E2s、E2sh含油气系统2个含油气系统及岔路河断陷E2s、E2sh、E2y-E3w复合含油气系统;在分析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条件及含油气系统内油气富集带、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分析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现状 ,表明火山岩油气藏是东部诸盆地中的一个新的油气藏类型 ,是我国东部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 ,火山岩油气藏的探明地质储量现已超过 2 .5× 1 0 8t。文章还指出了火山岩油气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勘探技术上也有难点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