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将我院 1982 - 0 7~ 1986 - 0 4乳腺良性疾病误诊 8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2 6~ 6 4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 17d~10 a,平均约 18.6个月 ;临床表现乳房肿块 7例 ,伴疼痛 5例 ,乳头溢液 2例 ;右侧 6例 ,左侧 2例 ;肿块在乳房外上象限 3例 ,内上象限 1例 ,乳晕处 3例 ,未扪及确切包块 1例 ;肿块直径 1~ 10 cm不等 ,其中大于 3 cm以上 5例 ;腋淋巴结扪及肿大 2例 ;8例中有 2例作了乳腺管造影 ,分别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较粗 ;手术标准根治 3例 ,改良根治 1例 ,单纯乳房切除 4例 ;病理报告 :标准根治 3例分别为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几种乳腺良性疾病误诊病例及图像特征加以分析,对降低乳腺疾病近红外线检查的假阳性有所裨益。方法:10例乳腺良性疾病予三算子乳腺电脑红外检查仪误诊为乳腺恶性肿瘤或可疑恶性肿瘤。结果:经病理证实或联合其他检查为乳腺良性疾病。结论: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特异吸收性能,当乳腺局部肿块透照为灰影并伴有血管出现时易误诊,临床上仔细触诊,分析病情,联合其他检查,可使假阳性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钼靶X线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了很大进步,但对乳腺不典型病例的早期确诊率仍较低。本文收集我院1993年8月~2 0 0 3年5月作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病例15 42 2例,对其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由良性疾病误诊为恶性疾病的2 8例(误诊率1 8‰) ,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 7~5 8岁。2 5例因乳房疼痛不适和(或)乳房内肿块就诊,3例为体检发现。术前均误诊为乳腺癌,后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分别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9例,乳腺病伴囊性改变12例,乳腺病伴钙化7例。1 2 典型病例【例1】 2 7岁。因自己…  相似文献   

4.
高应超声及乳腺导管声学造影诊断乳腺导管疾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12):933-935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6—07对120例乳腺良性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辛波  李敏  郝恩源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1002-1003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因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第二次手术的病例28例,对再次手术的原因、病理、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全组28例,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诉最多见,其次为乳头溢液;病理诊断以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最多见,其次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有3例癌变。根据病理结果对良性复发病例行病变局部切除或行单纯乳房切除,诊断为恶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结论: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可以癌变,局部切除加长期随访对于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了136例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纤维腺瘤46例,乳腺增生症54例,乳腺脂肪瘤1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腺瘤8例,乳腺脂肪坏死7例,乳腺良性分叶状肿瘤5例。对其疗效及术前、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临床总有效率为94.1%(128/136);术前与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临床疗效尤佳,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绝经前良性乳腺疾病血清性激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前良性乳腺疾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7例女性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依据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分组,分析各组良性乳腺疾病血E2、P、T、PRL、LH和FSH含量的变化。结果乳腺纤维腺瘤组E2水平814.9pmol/L与健康对照组595.2pmol/L相比明显增高,T和PRL水平分别为1.135nmol/L和185.3U/L,比健康对照组1.450nmol/L和258.3U/L低;乳腺增生组P、T、PRL水平分别为3.85nmol/L、1.020nmol/L和157.6U/L,比健康对照组低,LH和FSH分别为4.540U/L和3.28U/L,比健康对照组(2.770U/L和3.60U/L)高;乳腺纤维腺瘤组与增生组比较,乳腺纤维腺瘤组E2和P的水平高于乳腺增生组,而乳腺增生组LH和FSH水平比乳腺纤维腺瘤组(4.540U/L和3.28U/L)高。乳腺纤维腺瘤组黄体期E2高于健康对照组黄体期,T和PR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黄体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和PRL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性乳腺疾病时,性激素的水平的改变,特别是T和PRL水平的降低,对良性乳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9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17例、乳腺囊性增生症23例,乳腺纤维腺瘤48例、乳腺脂肪瘤6例。结果94例手术均顺利,90例术后6—7d拆线,无并发症;2例有术后皮下血肿,经局部穿刺抽吸及理疗后7—10d治愈;2例术后感染,换药及抗炎治疗后7d治愈。随防6个月~2年以上肿物无复发。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是治疗乳腺某些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86~ 1996年间共治疗 34 41例乳腺疾病 ,入院诊断为乳癌 76 4例 ,其中有 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性疾病 ,误诊率 12 .2 %。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3例均为女性 ;年龄 17~ 6 8岁 ,平均 39.2岁 ,其中≤ 30岁占 12 .9% ,31~ 5 9岁占 83.9% ,≥ 6 0岁者占 3.2 %。1.2 发病部位  91例为单侧发病 ,右侧 5 7例 ,左侧 34例 ;2例为双侧发病。外上象限 39例 (41.9% ) ,外下象限 2 4例 (2 5 .8% ) ,乳晕区 12例 (12 .9% ) ,内上象限 9例 (9.7% ) ,内下象限 5例(5 .4% ) ,弥漫性 4例 (4.3% )。1.3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 男,45岁。右乳腺肿胀疼痛3个月余,近日症状明显加重。查体:右乳腺肿大明显.外观似青春期女性乳腺.约10cm×8cm×3cm大小,内下象限皮肤稍红,触之囊性感,压痛不明显,X线胸部平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应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观察组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乳房美观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可显著优化相关手术指标,提示乳房美观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18-1519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分析。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乳腺外科治疗的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两组患者手术均100%成功(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外形美观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血肿、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更佳,美观度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取117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研究组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乳腺外形的满意率。研究组术后疼痛得分(6.81±1.03)分,对照组(8.12±1.09)分(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4.13±0.69)d,对照组(7.02±0.85)d,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47%,对照组22.41%(P<0.05);研究组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率91.53%,对照组为75.86%(P<0.05)。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有助于减轻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临床恢复时间,且乳房外形更好。  相似文献   

15.
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53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1998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5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2 - 0 5~ 2 0 0 0 - 0 9收治 92 8例乳腺疾病患者 ,误诊 2 3例 ,分析误诊乳腺癌的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17岁~ 5 8岁 ,中位 34岁。月经初潮 12岁~ 19岁 ,绝经前 2 1例 ,绝经 2例。就诊原因乳头溢液 9例 ,乳腺乳晕区红肿 7例 ,乳头糜烂 3例 ,乳腺皮肤轻微凹陷 2例 ,乳腺肿块 1例 ,乳腺腺体的局限性增厚 1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综合表现为乳腺的疼痛、乳头溢液及糜烂、乳晕区红肿 ,查示乳腺乳晕区红肿触痛、皮肤轻微凹陷、乳腺肿块、腺体的局限性增厚等。1.3 检查方法 根据病情分别采用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2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B超引导下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结果 62例乳腺良性肿块均被切除,平均旋切13次,共用时25 min。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127除乳腺良性肿块,其中纤维腺瘤105处,乳腺纤维腺病22处。结论 B超引导下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具有穿刺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适合≤2.50 cm的乳腺小肿块。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女,29岁。10a前发现右乳肿块,因无明显不适未治疗。近1周因右乳肿块局部皮肤微红伴疼痛就诊我院。查体:WBC11.6×109/L,N0.79。专科检查:右乳外上侧象限皮肤见一约1cm×1cm微红区,无破损,可触及一约4cm×3cm肿块,质中偏硬,界不清,活动差,有触痛,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钼靶乳腺X线摄影(图1)示:右乳后上方见一约3.5cm×2cm肿块,边缘毛糙,肿块内及周边见细钙化,右乳后上方血管影稍粗,皮下组织受累,局限性皮肤增厚,考虑右乳良性肿物恶变待查。彩色多普勒示:右乳外上象限见一约5.2cm×3.4cm×1.1cm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超声(ultrasound,US)显像评价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例共41个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分别行US和MRI检查,观察结节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及造影增强等情况,超声引导定位,精确地将微波电极穿入结节内行微波消融,治疗后利用MRI和US显像判断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消融治疗前后结节平均大小分别为(17.5±5.6) mm和(15.9±6.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P=0.012)。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结节表现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83%);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MRI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CEUS检查结节呈无增强35个(85%),结节边缘少量星点状增强6个,经再次消融治疗后结节内无增强;MRI显示结节内均呈无增强,消融区域周边见水肿带。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结论 MRI有助于全面了解结节的大小、空间结构及血流分布;US显像术前了解结节情况,实时引导和监测消融过程,两者联合应用对制定正确的消融策略和远期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5例乳腺导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乳腺导管疾病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205例311支乳腺导管造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扩张258支(83%),导管内乳头状瘤17支(5.47%)。乳导管分布分型:全支型36支,其中导管扩张占100%;多支型138支,导管扩张牛94.9%;少支型100支,导管扩张占82%;单支型20支,导管扩张占45%。结论;掌握乳腺导管解剖形态和病变的X线特征对正确诊断导管内疾病很有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