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总结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004~2009年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54例。其中23例行术前血管介入栓塞,后行手术切除创面修复,31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术中均进行周边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辅助手段。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到4年,31例单纯行手术切除治愈26例(83.8%),复发5例;23例术前介入栓塞者治愈21例(91.3%)复发2例。平阳霉素注射后未见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血管介入栓塞,术中间断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有效的止血方法配合进行手术、术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综合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一种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贾伟君  陈跃辉  张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58-2259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化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态碘油配成的乳化剂,再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4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征象:“早出晚归”、末梢血管“枝上挂果”征像.未见肝动静脉瘘.术中随着注入栓塞剂,病灶异常血管显影消失,栓塞后碘油完全充填,肝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影良好.术后采用超声和CT随访6~12个月4例均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危由春  俞其春  文冰 《江西医药》2009,44(8):793-794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与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单独治疗与联合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60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介入栓塞治疗,B组介入栓塞与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联合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管瘤大小与血液速度。结果B组治疗后血管瘤的范围与血流速度都有显著变化,优于A组。结论介入栓塞是有效的治疗颌面部基里巴斯状血管瘤的方法,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直径>5 cm者为巨大肝血管瘤,当瘤体较大或靠近肝表面易出现压迫症状,有破裂出血的危险.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创伤大,易出血,且对多发肝血管瘤效果不理想.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栓塞硬化治疗肝血管瘤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疗效肯定.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介入科对3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了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8例肝血管瘤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后,再超选择至靶血管,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术后随访3~11个月.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瘤体缩小>50例(55.6%),缩小30%~50%5例(27.8%).缩小<30%2例(11.1%).1例无变化,总有效率83.4%.所有患者治疗后2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乔翠云  兰桂云  梁志强  石友民 《河北医药》2011,33(19):2987-2987
肝血管瘤是发生于肝脏的一种良性肿瘤,随着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利用平阳霉素加碘化油的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的血管,利用平阳霉素破坏血管内膜而硬化,抑制血管内皮增生,使血管闭塞,血运缺乏,血管瘤缩小或消失。平阳霉素是目前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7.
刘昭蓉  罗春芬 《医药导报》2012,31(5):624-62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肌间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肌间血管瘤患者34例,给予平阳霉素8 mg+0.9%氯化钠注射液4~10 mL+2%利多卡因2~5 mL,配制成平阳霉素0.5~1 mg.mL-1、利多卡因0.5%~1%溶液,加入地塞米松0.5~1.0 mL局部注射,每个疗程平阳霉素总剂量不超过80 mg,间隔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1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1例。无局部破溃坏死、纤维瘢痕形成,无高热、过敏性休克,无肺纤维化、骨髓抑制,无误穿。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肌间血管瘤操作简便,副损伤小,经济,安全,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几种体表复杂性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06~2010年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体表复杂性血管瘤41例。其中,21例进行介入栓塞+手术切除治疗(A方案);11例进行介入栓塞+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B方案);9例进行铜针留置+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C方案)。结果术后随访2年,A、B、C组3组的治愈率与复发率分别为:71.43%,4.76%;36.36%,18.18%;22.22%,11.1%。结论体表复杂性血管瘤的治疗当中,应根据CTA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在3组联合治疗方案当中,A方案治愈率高而复发率低,但必须瘤本有明确的供血动脉及未严重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才能采取该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和分析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0例,瘤体直径6~20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缓慢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海绵状血管瘤碘油沉积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CT复诊病变缩小80%4例,病变缩小50%以上12例,缩小50%~30%3例,缩小30%以下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好,严格掌握适应症值得临床推广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脏海棉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注入平阳霉素与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27例患者在介入术后血管瘤在不同时间内均有明显缩小,部分几近消失,有效率达100%,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微创、疗效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明胶海绵微粒(GP)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后肝癌瘤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39例经过穿刺病理检查或血清学证实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曾经在我院进行TACE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相关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别的GP+碘化油(LP)治疗组和单纯LP治疗组,TACE治疗中分别用GP+LP栓塞治疗和单纯LP栓塞治疗。表柔吡星、羟基喜树碱、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EPI+HCPT+5FU)在2组中的使用是相同的。所有患者分别于介入术前1 d及术后4周行CT灌注扫描。采用秩和检验,对于GP+LP组和单纯LP组间的肝脏活性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全部被观察资料中,1例GP+LP组病例由于肿瘤区术后表现为灌注信号完全缺失而被剔除;剩余GP+LP组18例和LP组20例比较中,治疗前2组的CT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TACE术后GP+LP组的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肝脏灌注分数和肝血容量)较LP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12和0.043),而治疗后2组中肝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门脉灌注量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P+LP联合栓塞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肝癌组织的动脉灌注。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出GP使用对TACE治疗后肝肿瘤组织灌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碘化油联合明胶海绵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急诊行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活动性出血停止,止血有效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第10天死于肝肾功能衰竭,住院病死率为7.1%,术后1、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86%、78.57%、71.43%、42.86%。结论利用碘化油联合明胶海绵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脲苷(FUDR),丝裂霉素(MMC),碘油和明胶海绵颗粒,治疗前后做肝肾功能、血常规和肝脏B超或CT检查并与顺铂方案对照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采用奥铂方案治疗后两周内患者ALT值,总胆红素值和白细胞数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月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素氮值、肌酐值、红细胞数、血小板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顺铂方案对照,除肌酐值用顺铂方案治疗后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顺铂方案比较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奥铂方案对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有一定影响,但与顺铂方案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对肾功能无影响,较顺铂方案为优,对部分肝癌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我院1995-02~2003-12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畸形56例,其中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2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Nd押YAG激光照射;2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手术治愈率92.9%。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和术中激光照射的32例均治愈;单纯手术切除治愈20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3例。结论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畸形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畸形,选择手术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或术中Nd:YAG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万高  辛炜  黄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62-1163
目的探讨动脉、经动脉门脉血管造影CT(CTA、CTAP)及碘油CT联合应用对肝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患者,联合应用CTA、CTAP及碘油CT三种技术进行检查。结果确诊7例以往诊断不明者;指导3例行外科摸介入治疗.发现转移性病变1例。结论联合应用CTA、CTAP及碘油CT对肝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及指导肝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手术前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通过置管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措施。结果 36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0~14d后行直肠癌根治术获得成功,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通过介入治疗提高了直肠癌根治术的成功率,术后观察及护理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肝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更为安全的肺血管受肿瘤侵犯或紧密粘连,导致肺癌手术困难时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选择适当患者,术中游离肺动、静脉主干,绕10号丝线套橡皮管阻断后再进行肺肿瘤的切除与肺血管的处理,使手术在一种无血状态下进行。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达100%,72%的患者未输血,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2例出现急性心律失常,全组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应用套线阻断控制肺动、静脉主干的方法对侵及肺血管肺癌的患者手术具有简便、安全、最大限度清除肿瘤等优点,可明显地减少手术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视透视下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子宫动脉灌注氨甲蝶呤(MTX)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血β-HCG值下降,妊娠包块吸收.2例栓塞后妊娠包块出血,急诊手术治疗,但出血量〈400 ml.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能够保留输卵管正常功能,对未生育的女性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