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性高血压大鼠脑梗死早期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脑梗死早期梗塞边缘区域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双肾双夹法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和线栓法复制持续的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模型,并设置假手术组,术后12 h取梗塞边缘区域脑组织,提取RNA,经过荧光标记后与5705条基因的oligo DNA芯片杂交、扫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表达4165条,差异表达129条,其中表达上调93个, 下降36个。转录调控、逆境反应、细胞粘附和细胞凋亡组全部上调。运输、信号、分化、发育、代谢、细胞周期组双向变化。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缺血区功能基因明显变化,可预示脑梗死的分子机制和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葡萄糖、胰岛素对肾血管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的不同影响。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后30分钟,分别腹腔注射葡萄糖、胰岛素和生理盐水,24小时内记录动物神经症状并处死,光镜、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葡萄糖组脑缺血和脑水肿较对照组严重;神经元线粒体高度肿胀,数目减少;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较对照组明显肿胀、变形,线粒体肿胀。胰岛素组上述组织病理及超微结  相似文献   

3.
肾性高血压动物红细胞变形性及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脑动脉的病理影响及实验性高血压时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方法 肾性高血压兔及正常对照兔各10只,进行脑病理观察,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测定血浆及脑组织内皮素(ET)含量。结果 发现肾性高血压兔脑动脉普遍性管壁增厚,管腔缩小,脑组织有缺血和出血性病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浆及下丘脑和颞叶皮层脑组织ET含量增高,且正常兔和高血压兔下丘脑ET浓度均高于相应的颞叶皮层。结论 高血压小动脉病变是  相似文献   

4.
肾性高血压大鼠脑血管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形成的可能机制 ,观察脑内大动脉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比较 14周后的肾性高血压大鼠 (实验组 )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变化 ,并检测血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 (ET) ,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脑组织c sis基因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平滑肌增厚、血管横切面积、中层面积、管腔面积增大 ;基底动脉平滑肌增厚、中层面积增大 ,血管横切面积、管腔面积变窄。血液粘度增高 ,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c sis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肾动脉狭窄可引起大鼠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管重构 ,血液粘度增高以及血浆ET、CGRP合成、分泌不平衡 ;c sis基因表达增多等这些变化都可能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易卒中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运用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常规饲养4个月后检测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术后4个月,易卒中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比积、低切全血还原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大鼠。结论 易卒中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具备了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是研究高血压性脑卒中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大鼠脑血管早期病理改变与脑微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脑血管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发现2个肉眼可见的动脉瘤及10个镜下早期动脉瘤。动脉分叉部内膜垫的变化与动脉瘤的病理改变程度有密切关系,动脉瘤形成早期即有内皮细胞损伤。结论 持续高血压引起的内弹力膜与平滑肌的破坏导致了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微血管形态计量学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双肾双夹肾动脉狭窄术复制成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10只,同龄正常血压鼠(SDR)10只,两组均等压灌注中华墨汁,取脑,制片,在显微镜下行微血管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显示RHR顶叶脑皮质毛细血管直径、单位体积脑组织毛细血管长度(Lv)、表面积(Ao)、通过200μm的毛细血管支数均较SDR减少,表明高血压可致脑微血管稀疏,是对微血管血流压力增高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肾性高血压大鼠孤束核区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NOS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孤束核区NOS的变化情况。结果 大鼠形成肾性高血压后其孤束核区NOS的数量明显少于未行肾动脉狭窄术血压正常的大鼠。结论 孤束核区NOS的下降是引起血压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模拟人类高血压致大脑动脉瘤的病理过程,利用肾性高血压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制备大鼠脑动脉瘤模型,通过观测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大鼠血浆内皮素一1(ET-1)的变化,探讨ET-1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肾性高血压组(RH)、假手术组,体重为200~250g,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于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16周分别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血浆ET-1含量。手术16周后处死动物,在光镜下观察脑动脉瘤的发生及部位。结果:①RH及SHR大鼠在术后第2周血压开始升高,血浆ET-1水平随血压升高而增加,在术后第4周时达到高峰,两组大鼠血压及血浆ET-1含量均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②在手术16周后处死动物,其中10只SHR大鼠、6只RH大鼠形成脑动脉瘤,有脑动脉瘤形成的大鼠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未形成动脉瘤的大鼠。③结论:肾性高血压时,随着血压增高缩血管物质ET-1血浆水平增高,ET-1可能通过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内皮结构破坏参与了脑动脉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被认为是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Sacco等进行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结果显示,81%的腔隙性脑梗死患有高血压病史。但亦有研究报道15%-30%的腔隙性脑梗死患并无高血压病史翻。笔通过对无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患与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患在一般特性、血管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部位及腔隙性脑梗死类型的比较,说明无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患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自发脑卒中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通过研究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自发脑卒中的病理形态,发现高血压所致的脑内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透明变性和微动脉瘤形成等是出血性脑卒中和脑梗塞的共同病理基础。探讨了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并为混合性脑卒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银夹形状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远期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不同形状银夹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远期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用内径均为 0 3mm的环形和槽形银夹分别复制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记录两组大鼠在肾动脉狭窄术后 3 0周内的血压水平、自发脑卒中率和心肌梗塞率。  结果 肾动脉狭窄术后 1~1 4周内 ,两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 ,1 4周后环形银夹组血压高于槽形银夹组 ,3 0周内自发脑卒中率和心肌梗塞率也高于槽形银夹组。  结论 用环形银夹复制的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更适用于高血压性心、脑并发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及胰岛素对高血压大鼠脑梗塞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 为研究葡萄糖、胰岛素对高血压大鼠脑梗塞的不同影响。  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前半小时分别腹腔注射葡萄糖、胰岛素和生理盐水 ,术后 2 4小时观察动物神经症状并处死动物 ,用光镜进行脑组织病理观察。  结果 葡萄糖组脑缺血和脑水肿较对照组严重 ,并且伴有皮层下白质出血 ;而胰岛素组脑缺血和脑水肿较对照组轻微 ,未见皮层下白质出血现象。  结论 葡萄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害 ,而胰岛素具有防治脑缺血性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用双肾双夹肾动脉狭窄术复制成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54只;同龄正常血压鼠(SDR)54只,各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前、后不同时间的9个实验和对照组,各组均即时从心腔等压灌注中华墨汁,取脑顶叶梗塞灶边缘区,行冠状、矢状、水平三方向取材,制片,在显微镜下作微血管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显示RHR顶叶脑皮质毛细血管直径、单位体积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通过200μm的毛细血管支数均较SDR减少,表明高血压可致脑微血管稀疏;同时观察到局部脑梗塞后上述反映毛细血管网三维构筑的参数变化远较对照鼠明显,缺血后脑损伤更严重。说明毛细血管损伤程度与梗塞灶的大小直接相关,因此应加强高血压的防治,以保护脑微血管立体构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芦荟大黄素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大脑中动脉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取造模成功的36只RHRSP大鼠随机分成3组:芦荟大黄素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和高血压组,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除不上银夹外,其余措施同高血压模型组)。测量收缩压(SBP)和血浆中ET水平。血管平滑肌细胞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免疫组化染色后,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大脑中动脉血管外径、中膜厚度、管腔内径、壁腔比和中膜平滑肌面积。结果低剂量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显著低于高血压组(P〈0.05),而高剂量治疗组则稍低(P〉0.05)。镜下观察发现低剂量治疗组血管形态损害比高血压组轻,而高剂量治疗组则无减轻甚至更重。低剂量治疗组血管外径、管腔内径、中膜厚度均大于高血压组(P〈0.05),壁腔比则小于高血压组(P〈0.05)。低剂量治疗组中膜平滑肌面积比高血压组大(P〉0.05),但在高剂量治疗组反而缩小(P〉0.05)。结论低剂量芦荟大黄素可降低RHRSP血浆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PAI—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及再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及再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5 0例初次脑梗死 (FCI)患者、45例再次脑梗死 (RCI)患者及 6 0名健康对照者以发色底物分解法测定血浆PAI- 1活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AI- 1基因启动子区 4G/ 5 G和第四内含子区 (CA) n序列多态性。结果患者血浆 PAI- 1活性 ,无论 FCI(1.13± 1.1AU/ ml)和 RCI(1.13± 0 .15 0 AU/ ml)均显著高于对照者 (0 .7±0 .2 5 AU/ m l) (均 P<0 .0 1) ;4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脑梗死组均显著高于对照者 (均 P<0 .0 1) ,且 RCI高于FCI(P<0 .0 5 ) ,并与血浆 PAI- 1活性升高及高血脂有关 ;短片段 (CA) n重复倾向于与血浆 PAI- 1活性升高相关联 ,长片段者在脑梗死特别是 RCI者中较少 ;4G等位基因的脑梗死患者中短片段 (CA) n频率较高。结论  PAI- 1基因启动子区 4G等位基因及第四内含子区 (CA) n二核苷酸重复数少可致血浆 PAI- 1活性升高 ,从而参与脑梗死特别是 RCI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 (CI)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法对 75例 CI、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检测。结果  CI组 AGT基因 T2 35等位基因频率为 0 .78,2 35 TT基因型频率为 0 .6 4,与对照组 (分别为 0 .6 0 4和 0 .375 )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8.82 P<0 .0 0 5 ;χ2 =8.2 7P<0 .0 0 5 )。校正了 CI的几种危险因素 (血总胆固醇、血糖及年龄 )后 ,2 35 TT基因型仍可使 CI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分别为 OR=3.2 89,P<0 .0 5 ;OR=2 .49,P<0 .0 5 )。结论  AGT基因 2 35 TT型可能是中国人群 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48名40岁及以上人群(对照组)人和39例原发性高血压、6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A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人群对照组(x2=3.92、4.53,P<0.05)和高血压组(x2=6.59、11.8,P<0.05)。高血压组与人群对照组则无差别(x2=0.026,0.023,P>0.05)。AC基因型、C等位基因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型AC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中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Review Manager 5.2统计分析软件对已发表的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ApoEε3/3、ApoEε2/3、ApoEε4/4、ApoEε3/4及ApoEε2/4基因型的OR值分别是0.55(95%CI为0.43~0.72)、0.81(95%CI为0.66~0.98)、2.72(95%CI为1.63~4.57)、2.25(95%CI为1.66~3.04)、1.70(95%CI为1.12~2.60);携带ε4等位基因、携带ε3等位基因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对照组的2.44倍(95%CI为1.84~3.22)、0.59倍(95%CI为0.46~0.75)。结论 ApoEε3/3、ApoEε2/3基因型及ε3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保护因素;ApoEε4/4、ApoEε3/4及ApoEε2/4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及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0.
Ⅱ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付氧酶1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付氧酶1(PON1)A191B基因多态性与单纯Ⅱ型糖尿病及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72名正常人(对照组)、42例单纯Ⅱ型糖尿病、45例Ⅱ型糖尿病并CI患者PON1 A191B基因型。结果 对照组PON1 191基因B多态性频率与单纯Ⅱ型糖尿病患者(0.63)没有相关关系;而与Ⅱ型糖尿病并CI患者(0.78)显著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并CI患者PON1 191B基因频率明显增高,B基因突变可能是Ⅱ型糖尿病并发CI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