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战略环评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001年,欧盟通过了战略环评指令,规定了战略环评的目标、范围、流程、报告书内容和公众参与等,同时给予了成员国一定的自主空间.2007年的评估表明,欧盟战略环评的实施确实使环保有效地纳入到了战略中,使之更符合环保的要求,此外,战略环评提高了战略制定的规范性和决策的透明度与参与度.2008年,欧盟加入了联合国战略环评议定书,对人群健康、政策和立法环评以及公众参与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鉴欧盟战略环评的实践经验,我国应在战略环评的范围、加强大纲审查环节、定期评估和总结经验、“定制化”的战略环评以及追赶战略环评国际新趋势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建设项目只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计划、规划、项目)的末端,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中国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评法对规划环评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完成了向全局性战略环评的转变,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16,(12):2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战略环评工作以规划环评为抓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环评工作,为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推动战略环评制度完善并真正落地,应当在找准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党政同责等层面共同发力,使战略环评制度成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分析国外开发战略环评的成功做法,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提出通过立法建立战略五评法定制度,完善战略环评配套的法规,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推进我国战略环评工作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评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施行以来,在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制度施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甚至质疑。本文就环评监管法律机制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环评制度以审批制为核心调整为以环评文件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环评文件质量管理为核心,提出完善环评管理措施与环评文件质量责任,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加强环评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完善环评监管法律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环评制度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环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追问环评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本文对德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德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过程、德国环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正处于环境保护内生性需求的阶段,在环评制度改革和完善时,需致力于打造内嵌式和结合式环评制度,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环评从业机构,倡导合作式的部门关系,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正确认识环评对决策的影响以及强化环评法令与其他法令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确立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标志着中国战略环评的正式起步.几年来,规划环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与此同时,不断深化的管理实践也迫切要求对规划环评的整体定位、所涉及各方的职责分工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本文从规划环评与规划管理、战略环评、区域环评和项目环评这四者的关系入手,初步研究了规划环评在规划管理体系和环评管理体系中的基本定位;并根据对规划环评承担单位、介入时段、审查组织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分析了规划编制机关、审批机关、环保部门、评价单位、社会公众等各方在规划环评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就规划环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后,众多学者对战略环评开展的障碍和瓶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大都集中在战略环评的理论分析等内部制约因素上,有关战略环评开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则鲜有涉及。本研究从战略环评的制度建设(法律、体制和机制)入手,分析战略环评的发展中的法律、组织管理、部门利益和实施机制(责任、监督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对今后战略环评在法律、体制、机制方面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清洁生产战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进生态建设项目环评、做好环境风险评价和规划环评、完善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和制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参与、全球环境共同治理等对战略环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战略环评具有灵活性不断增强、评价对象不断扩大、评价内容不断扩展、公众参与不断深入等显著特点。在实践中,我国的战略环评主要包括规划环评和区域战略环评,仍然把欧美在创立该项制度之初所关注的环境要素和敏感目标作为评价重点,与新时代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和国际上的战略环评前沿还存在不小差距。建议今后的战略环评应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整体评价和系统评价的原则,二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思想,三是扩充战略环境评价的内容,四是将制度评价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五是更加重视对空间性规划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资源环境约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分析了实施战略环评的必要性,指出十八大之后我国已具备了开展战略环评的政治、组织和技术诸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实施战略环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挥战略环评作用 落实生态文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坦  乔盛  白宏涛 《环境保护》2016,(12):16-20
《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十余年来,我国在规划环评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如何从生态文明的新高度和角度来处理我国复杂的环境问题,这既是战略环评工作面临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将生态文明理念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到四大建设全过程,战略环评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完善决策的理性工具作用;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升环境保护理念,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环境质量以及生态健康等,战略环评可以以此为契机,总结过去十余年的实践经验,进行自我提升与制度完善,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战略环评着眼于政策、规划的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项目环评主要解决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而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均是环评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两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有利于环评体系成为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体系.首先分析国内外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研究现状,识别影响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因素,其次建立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框架,最后提出完善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唐大为  孙钰 《环境保护》2006,(16):35-39
内蒙古自治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的核心部分--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近期通过高端评审,这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次进入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环评,内蒙古战略环评实践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以下简称“战略环评”)的作用和目的。本文将对结构严密的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战略环评,以及灵活的非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战略环评进行讨论。之后,本文将介绍战略环评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了描述性的、分析性的以及参与类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环评制度探索与实践已有近四十年,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源头预防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些要求,环评制度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如审批事项多、规划环评落地难、项目环评针对性不强、"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等违法行为易发多发。为完善环评制度,需要加大环评改革的力度,通过推动战略(规划)环评落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源头预防作用。本文分析了环评改革的背景与方向,指出基层在环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基层的问题与需求提出推动战略(规划)环评落地、按环境影响大小分级审批、简化和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效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完善环评制度顶层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第六章介绍了五个应用于荷兰、英国、德国以及奥地利的空间/土地战略环评,分别体现着不同的战略环评管理方法。在本章,将介绍五种战略环评中的基于环境影响评估过程和灵活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评制度的独特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运行机制发现,发达国家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污染追责制度,而我国环评制度对污染追责制度的依赖性较小,形成了独立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 我国环评制度的缺陷体现在:①缺乏解决信息成本问题的有效途径;②部门权力边界限制了环境管理的激励约束能力. 据此,建议我国环评制度从2个方向加以改进,一方面完善污染追责制度,建立环评制度对污染追责制度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延续过去环评制度的改进方向,继续独立于污染追责制度之外,使环评制度独立、有效地针对项目主体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如第一章和第二章所介绍的,第四章以战略环评为背景,提供并介绍了11种战略环评制度,对世界范围内的10个国家的制度进行了比较、回顾和评估。这些制度包括五个欧盟国家和五个非欧盟国家。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那些从其他地方寻找经验的国家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应其本国自己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