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前坪水库枢纽工程设计方案的前期水工模型试验表明,前坪水库导流洞、溢洪道、泄洪洞整体设计布置合理,上游库区来水平顺,库区水面较为平静,各建筑物敞泄时无大的不良流态,各建筑物泄量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溢洪道位于主坝左岸的山坡垭口处,受库区横向水流影响,进水渠左右岸导墙前部水流流态存在横向偏流,影响水流过闸流态。为较好改善水流流态,对溢洪道进口右侧6种导墙型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在选择其推荐方案体型的条件下,对左侧导墙优化体型做了3种工况的试验研究,起到了设计优化的效果,也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石滩水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安排、工程资金等问题,造成溢洪道未按时开工,为满足防汛要求,建设单位在垭口开挖了临时泄水通道,造成溢洪道轴线变更的既成事实。为节约工程投资,维持库区环境整体协调,设计进行了方案比较,通过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确定了经济、可行的溢洪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风力发电机基础的安全施工,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地震强度、地层岩性、湿陷性、地下水的评价论证,结合工程量、工程造价因素进行方案比较和优化,得出采用扩底端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区风机基础施工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造成该区域内输电线路杆塔基础不均匀下沉,导致杆塔倾斜、位移和变形,引起杆塔内部应力变化,严重威胁线路安全。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行的处理方案,有益于线路可靠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电网工程发展迅速,针对输电线路经过煤矿采空区、计采区的基础选型和设计方案的研究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对采空区的形成和沉陷特点的分析,提出具有可参考性的采空区基础选型及常用处理措施方案,为输电线路通过煤矿采空区时的基础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准 《华东电力》2005,33(12):92-94
分析了影响基础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提出对基础工程进行造价控制,应加强监理人员控制工程造价的能力,重点是加强现场监督,把好各种签证关,并应重视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相似文献   

7.
龙江水电站枢纽工程导流洞穿越一条51m长的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在洞挖过程中虽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使之成洞,但在成洞后2月发生冒顶塌方.文章介绍了冒顶塌方经过、原因分析、冒顶塌方前洞内处理措施与塌方后处理方案,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的高低压送配电线路,由于某种原因每年都有大量的电杆歪斜,需要扶正。如:长期运行的线路由于风荷载的影响使电杆向一侧歪斜,角度杆由于拉线张力不平衡而向内角侧歪斜;导线各挡距间  相似文献   

9.
上安电厂是国家重点项目,地基处理是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借鉴一、二期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为实现业主提出的“高速度、高质量、低造价”的方针,使业主以合理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本期主厂房荷载大小、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现场施工环境,对主厂房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最终确定了适宜的桩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得到了业主及专家的充分认可。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水库运用模式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控制理论,提出了水库自适应控制运用的概念,建立了水库自适应控制运用模型.该模型采用历史水沙资料确定水库的运用参数,并考虑了当前的来水来沙条件、水库地形条件、水库泄流能力、水库的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动态的特点.为检验该模型的合理性,以陕西亭口水库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模型对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实时调整水库运用参数,使水库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较传统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特点,对2种不同型式的冷却塔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地基处理方案。采用TSH3SCOQ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结构静力计算程序(有矩理论)对不同桩径(桩径为0.8 m和1.2 m)、不同布桩形式的桩基方案进行了的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了每对X支柱下布置6根直径1.2 m灌注桩这一合理、经济的桩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一台引风机跳闸引起炉膛压力急剧变化并导致机组跳闸的事故分析发现,现有的控制逻辑方案中辅机联锁时间过长、总风量指令上限不够合理、锅炉跳闸未联跳引风机等问题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根据停机事故反映出的问题,结合机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主保护逻辑、辅机联锁逻辑、自动控制逻辑、机组控制方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修改后的控制方案更有利于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3.
堰塞湖一旦溃决,将对下游人民造成严重威胁,开挖泄流槽成为应急处置最常用、最关键的工程措施。如何快速、定量确定其断面形状,减少开挖量,以降低溃决洪水风险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土水耦合机制,提出DBIWHR 2.0泄流槽自动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基于水力学参数和双曲线冲蚀模型,可模拟溃口纵、横向快速扩展,实现溃决全过程快速分析(1小时内),进而在分析溃决特征值基础上快速获取泄流槽最优设计方案。将此模型应用于白格“11·03”堰塞湖发现:白格堰塞湖泄流槽最优设计时,溃决洪峰流量为31041.18 m^(3)/s,与实际溃决流量31000 m^(3)/s基本保持一致。但开挖量可由135000 m^(3)减少到71029.16 m^(3),仅为实际开挖量的53%,泄流槽最大深度由15 m减少到4.04 m,仅为实际槽深的27%。优化后的泄流槽在避免过度开挖导致堰塞湖坝体失稳的同时,也节约了施工时间、减少了抢险工作量,为堰塞湖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快速、详实、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冷却塔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弱下卧层,且杂填土的厚度变化大,离散性大,工程特性差,地基须进行处理的情况,对冷却塔地段基础类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荷过重或支路开断引起输电断面内部线路可能出现越限的实际问题,研究了有功潮流灵敏度(节点注入有功功率对线路有功功率的灵敏度)和综合灵敏度(考虑各输电断面内部线路有功越限权重时,节点注入有功功率对输电断面有功功率的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粒子群优化算法,选取断面处实际功率与目标功率值的偏差为目标函数,得到发电机组出力进行断面越限控制。利用IEEE39网络模型,采用AP聚类算法进行网络的分区及输电断面的识别,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两者均可应用于越限控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地基岩土三维建模在电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厂地基岩土的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数字化电厂设计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基于GIS软件提供的平台,结合某电厂各建设阶段获得的工程地质信息,通过岩土体分层的归一化处理等手段进行地基岩土体的三维地质建模;实现以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消除信息孤岛,全面反映扩建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的目的;并通过地质模型的三维分析处理和关键岩土体单元的可视化等研究,为地基方案比选提供更翔实、更直观的地下空间资料。最后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输电断面是整个电网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输电断面的识别和控制对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电网调度断面控制因缺乏顶层设计而难以整合断面辨识和传输极限计算等问题,研究了以断面控制为核心的电网调度运行控制体系及其系统开发。研究了基于二分法的数学模型,计算输电断面的极限传输功率,构建以断面控制为核心的运行体系。并重点讨论各支撑断面控制分析的关键技术。通过本系统在地区电网一年多来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鸣  李永诰 《电力建设》2012,33(2):40-43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管角钢组合型输电塔进行了地层移动下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根据位移加载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输电塔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输电塔架单支座沉降很严重。为增强铁塔自身的抗地表变形能力,除需加大靠近塔腿处的杆件强度外,变坡度处的横隔杆件也应加强,并提出了杆塔基础沉降的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