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膏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喷雾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予患肢手指爬墙功能锻炼加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观察组予加味金黄膏穴位贴敷天泉、曲池、太渊穴联合温经活络方中药喷雾,对照组予安慰剂分别贴敷上述穴位,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肢体肿胀积分、疼痛积分、肢体麻木积分、中医症候总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积分、肢体麻木积分及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疼痛积分在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味金黄膏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喷雾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操作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硬膏贴敷配合熏蒸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硬膏贴敷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双侧上臂周径差值、上肢淋巴流量及肩关节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及两组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侧上臂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上肢淋巴流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水肿、疼痛、乏力、食欲不振、肩部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硬膏贴敷配合中药熏蒸可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回流量,有效减少淋巴水肿,提高上肢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用安慰剂穴位贴敷以及肢体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观察组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肢体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结果:改善率观察组90.0%、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KP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为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不同水肿程度患者9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法治疗。收集两组乳腺癌术后水肿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水肿等级、两组治疗前后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和上肢淋巴流量的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水肿改善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9.6%(χ~2=6.078,P=0.014)。治疗后,治疗组的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t=2.102,p=0.038),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7.429 p0.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t=7.097,P0.001);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t=-8.50,P0.001)。治疗组治疗后,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t=9.31,P0.001);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t=-36.05,P0.001)。结论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辅助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更加有效减少的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12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化疗,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结果:生活质量改善率观察组49.18%、对照组2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及缓解期KPS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及缓解期QO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和ALB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讨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方式对其呕吐和SF-36评分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乳腺癌化疗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的为试验组。从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KPS和中医症候评分、相关心肌标志物水平、相关胃肠血清水平以及呕吐情况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SF-36评分、KP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心肌标志物水平、相关胃肠血清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呕吐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护理的方式在乳腺癌化疗的治疗中,能有效减少呕吐,改善生活质量和相关临床症状,稳定体内的相关物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雯  杨秀英  王伟文 《新中医》2019,51(9):256-25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功能锻炼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疗法,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上肢消肿效果,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乳腺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BR23)评分。结果:上肢水肿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EORTCQLQ-BR23量表中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腺癌症状、上肢症状、对未来的憧憬、体象、系统治疗不良反应、对脱发的担忧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患肢水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稳斑汤与硬膏穴位贴敷联合辛伐他汀胶囊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稳斑汤、硬膏穴位贴敷联合辛伐他汀胶囊;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辛伐他汀胶囊。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中药稳斑汤与硬膏穴位贴敷联合辛伐他汀胶囊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及血流变学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邵剑琴 《新中医》2016,48(10):166-16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超声波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恶性肿瘤进行化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内科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昂丹司琼止吐治疗,观察组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超声波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4天。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胃肠道反应情况,进行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及化疗消化道症状量表(CGIS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患者KPS评分均提高,CGISI评分下调,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上调及CGISI评分减少更加明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超声波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胃肠道不适反应,有效保护机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消肿理疗法(CDT),试验组采用复方精油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和CDT的复合理疗方法,分别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8周,患侧手臂周径、中医症状积分及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协定处方“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并发上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探讨扶正调气利水法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肿瘤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为暴露因素,选取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4),观察组在物理治疗同时结合中药“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对照组只采用物理治疗,观察患侧上臂周径变化、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以扶正调气利水法为指导的中药“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加用物理疗法在改善患者上肢水肿方面优于单纯理疗组(89.6%对比70.5%);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调气利水法联合物理疗法可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可改善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体现出“身心同调、内外兼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霏 《光明中医》2016,(22):3277-3279
目的研讨安泰饮配合五倍子散贴敷(神阙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共计8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即安泰饮配合五倍子散贴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方法,即雌激素+周期性孕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3个月后主要症状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作用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泰饮配合五倍子散贴敷(神阙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穆学敏 《光明中医》2016,(15):2197-2198
目的研究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68例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按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及患肢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肢的肿胀及疼痛、改善患肢的肢体功能,还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节省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AHR)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AH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53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A 51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B 5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值(Hb)、D-二聚体水平、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切口并发症,下肢肿胀程度发生情况,评价预防疗效。结果:术后14 d,中药组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高于对照组B(P<0.05),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中药组DVT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DVT 发生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下肢肿胀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患者AH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16.
高建清  雷艳容  陈红蓓 《陕西中医》2020,(7):972-975979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配合针刺用于晚期肺癌疼痛控制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有规范三阶梯止痛方案,对照组采取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配合针刺治疗,以两周为观察周期,比较两组疼痛NRS评分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每日阿片类药物剂量、爆发痛发作次数,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焦虑抑郁情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P<0.05); 观察组每日阿片类药物剂量、爆发痛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5-HT、NPY、S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β-E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ADs量表中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SQI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5-HT、NPY、SP水平、HAD评分中焦虑、抑郁评分以及PSQI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配合针刺用于晚期肺癌中,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42-1045
目的:系统比较改良后的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与传统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药物使用量、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银屑病患者30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3组,各100例。以改良后的中药药浴方式药浴后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作为治疗组;以传统中药药浴方式药浴后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作为对照1组,两组药浴所选中药品种、光疗方式均相同,唯药浴方式有所不同;单纯光疗组为对照2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对3组患者皮损情况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1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节约了药量;治疗组和对照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中药药浴方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节约了药量,两组疗效均高于单纯窄谱中波紫外线组,3组疗法均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用三维组方方法自拟鼻鼽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68例,三组分别为自拟中药鼻鼽汤组(中药组),西药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联合组)。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鼻鼽汤治疗,西药组用单纯西药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联合组采用联合治疗,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8.23%,西药组为55.88%,联合组为9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喷嚏、清水样涕、鼻氧、鼻塞等),联合组低于单纯中药组(P<0.05),单纯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低于单纯西药组(P<0.05)。 三组血清免疫球蛋白 E(I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都明显下降,三组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治疗前比较都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三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为联合组免疫球蛋白 E(I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下降最为明显,单纯西药组指标下降低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鼻鼽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效果优于单纯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自拟鼻鼽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中西药配合使用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点阵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膏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可有效降低ECCA评分,且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痤疮凹陷性瘢痕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46-1050
目的:探讨中药雾化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放射治疗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治疗(药液含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卡氏量表(KPS)评分、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及唾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79.6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RS评分、KPS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唾液TNF-α、IL-6、CRP水平治疗后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雾化吸入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预防口腔感染,改善症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