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Ni-Fe合金工业上被称之为高比重合金,它是以钨为基础,以铁族金属为粘结相的一种粉末冶金材料,在航空和航天工业、机械制造、仪表及电气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通常粉末冶金材料与制品生产经过混料、压制和烧结三大工序即可,但对于有些要求较高的产品,如高密度钨合金制作的刀杆、镗杆,高性能比赛汽车的曲轴等,烧结处理后性能仍不够理想,需进行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碳化硼、氢化锆-2粉为原料,用橡胶模成型和真空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碳化硼锆合金,用浸渍法测定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与开孔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烧结体的微观结构,研究了碳化硼含量、成型压力、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助烧剂加入量对碳化硼锆合金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硼对烧结有阻碍作用,烧结体的相对密度随碳化硼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坯体的成型压力越高,烧结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烧结体的相对密度越高;锡粉有较好的助烧作用,但锡粉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0.5%,如果添加量过高,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液相烧结Mo-Cu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Mo-Cu混合粉压坯在不同温度下液相烧结合金的部分性能和烧结机理。经TEM,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烧结过程中,Mo在粘结相Cu中有溶解-析出现象,并发现在Mo晶粒表面形成一定比例的Mo-Cu浓度梯度过渡层。合金晶粒细小,且组织均匀,最佳烧结温度为1300~1350℃。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水雾化法制粉钢液治炼的氧含量控制是影响雾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采用CSBA(Ca、Si、Ba、Al合金)新型脱氧合金用于水雾化钢液终脱氧,具有明显降低钢中氧含量、提高雾化效率,改变夹杂物形态作用,可推荐为水雾化钢液终脱氧工艺中首选脱氧合金。  相似文献   

5.
采用粉末冶金法和轧制工艺制备了掺杂不同镧含量的TZM合金,研究了掺杂镧对不同状态TZM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镧能显著细化TZM烧结坯的晶粒尺寸,La2O3掺杂量越多,细化效果越明显;掺杂镧可使TZM烧结坯的密度和硬度增大,显著提高TZM合金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合金成分、成形方法、压坯密度、烧结温度等方面。研究了各向同性钡-锶铁氧体永磁合金的生产工艺参数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温度下(1 150,1 200,1 250℃)对氩气雾化Ti-45Al-6Nb-0.3W合金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合金由γ相和α2相组成,随烧结温度升高,组织形态由片层和等轴状转变为全片层状,同时晶粒尺寸增大,γ相含量增加;合金密度随烧结温度升高略有增加,硬度变化不大;不同温度烧结合金的压缩性能均优于铸态合金的,1 200℃下烧结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最好,抗压强度、压缩率分别为3 012 MPa,40.8%。  相似文献   

8.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取Mo-8wt%Cu纳米复合粉末, 采用液相烧结和后处理工艺制备了全致密Mo-8wt%Cu合金. 通过扫描电镜对Mo-Cu液相烧结和变形加工后合金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Mo-Cu合金致密性、 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能球磨的Mo-8wt%Cu纳米复合粉末坯体, 经液相烧结后, 其烧结态为Mo和Cu的复合网状组织, 在1 250 ℃烧结30 min, 可获得相对密度高达98.6%的Mo-Cu合金. 再经静液挤压和旋转锻造变形加工处理后, 可获得全致密的Mo-8wt%Cu合金. 在室温静液挤压40%形变率的条件下, 其拉伸强度可达576 MPa, 延伸率为5.8%.  相似文献   

9.
庆华  心仪  冬玫 《机械》2008,35(10)
一项填补当今世界超大规格高合金连铸圆管坯空白的记录,在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诞生。9月15日,该公司成功投产Ф800mm高合金连铸圆管坯,以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为我国特钢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FY-1中间合金粉末高强度烧结钢制品的开发及其应用丹东市焊条线材厂宋吉德韩仁田FY-1中间合金粉末是一种含有Mn、r、Mo、C的高合金粉末材料,用这种粉末做添加剂(通常加入量小于4%),与纯铁粉经混合、压制、烧结而制成的烧结钢制品,具有合金元素消耗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15日,Ф800mm高合金连铸圆管坯在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诞生,为我国特钢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感应热处理工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感应加热的工业应用日益广泛,除感应熔炼,感应焊接及一些场合的特殊应用三个方面外,着重有感应热处理和棒、管、线,板的整体加热、半固态成形中料坯加热等两个方面,其中在感应热处理中主要有淬火,回火、去应力处理、退火、正火,球化和烧结等。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产和对外协作活动中,常常会碰到各种高合金工具钢如Crl2、3Cr2W8V等冷热模具锻坯的锻造,且多数属于圆饼类带孔锻件。这类高合金工具加工难度较大,尤其是冲孔工序,常常会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工件开裂报废。为此,经研究分析,我们对高合金工具钢的冲孔工艺提出了一些新的工艺方案和措施,且在实践应用中证明是可行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Ti-215Nb合金为例,介绍了粉末烧结工艺的应用情况以及内燃机用粉末烧结Ti-215Nb合金组织的意义、材料、方法、结构、实验结果的分析,以期在Ti-215Nb合金的制备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合金的生产成本,还能避免污染物的大规模产生,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W-Ni-Cu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LM)直接成形工艺及其热物理性能,设计了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线长度、搭接率为变量的工艺实验,研究各参数对致密度的影响,采用SEM、热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机械分析仪研究合金的微观组织、导热率与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优化工艺参数,W-Ni-Cu(SLM)成形致密度最高达到94.5%;微观组织为难熔相W发生了桥接与团聚,基体相CuNi呈网络状包裹于W相周围;测试试样所加载热流平行于烧结成形方向时,导热系数与热膨胀系数分别是120.314 0W/(m·K)及7.16×10~(-6)/K,加载热流方向垂直于烧结成形方向时,导热系数与热膨胀系数分别是99.257 2W/(m·K)及7.02×10~(-6)/K。不同方向成形测试件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是由难熔相W在CuNi相中的分布以及孔隙数量决定的。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可以成形性能较好的W-Ni-Cu合金。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讨论和对比了不同电子束精炼方式对Mo合金提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垂熔烧结棒经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后,其杂质元素总和不大于150ug/g,而两次电子束熔炼原料棒经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后,其杂质元素总合不大于50ug/g。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不同烧结温度(850,950,1 050,1 150℃)保温5min条件下制备AlCoCrFeNi_(2.1)高熵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合金的烧结性能、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合金表面气孔数量逐渐减少,合金相对密度增大;当烧结温度升至1 150℃时,合金颗粒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烧结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屈服强度均先增后降,当烧结温度为1 050℃时,烧结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屈服强度最大;烧结合金的断裂机制为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纯铬粉、商用低碳Cr-Fe粉、自制机械合金化Cr-Fe粉等3种形式将铬元素引入到原料粉中,经700MPa压制成型和1 200℃烧结1.5h后制备得到Fe-2Cu-3Cr-0.8C合金,研究了铬元素添加形式对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铬添加形式下,烧结试样的组织均以珠光体为主,同时含有少量铁素体和碳化物,其中添加机械合金化Cr-Fe粉烧结试样的组织均匀,珠光体含量较多,致密程度较高,烧结密度为7.07g·cm-3;添加机械合金化Cr-Fe粉烧结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硬度为95HRB,抗拉强度为448MPa,拉伸断口形貌主要为韧窝,其断裂形式是以韧性断裂为主的韧-脆混合断裂;添加机械合金化Cr-Fe粉烧结试样的腐蚀质量损失最小,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使用感应加热烧结方法,调整不同的工艺参数(温度、烧结次数)将金刚石料坯通过烧结粉烧结到不锈钢外套上,研究了烧结工艺参数对于金刚石拉丝模坯烧结区表面性能的影响。测量了各试样的显微硬度,并通过对试样进行显微形貌观察,分析了模坯试样出现显微硬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烧结区域维氏硬度等均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烧结温度为730℃时达到最大;烧结温度过低,烧结区存在气孔,而烧结温度过高,烧结区存在缩孔。经过预烧结工艺处理的PCD拉丝模坯,烧结区的表面质量和维氏硬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液相烧结Mo—Cu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Mo-Cu混合粉压坯在不同温度下液相烧结合金的部分性能和烧结机理。经TEM,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烧结过程中Mo在粘结相Cu中有溶解-析出现象,并发现在Mo晶粒表面形成一定比例的Mo-Cu浓度梯度过渡层。合金晶粒细小,且组织均匀,最佳烧结温度为1300 ̄13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