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CDK4和P53在成人和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21例成人和1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在全部35例标本中,P16阳性率为62.9%,CDK4阳性率为100%,P53阳率为28.6%,其中P16蛋白在成人中的表达(16/21)要高于在儿童中的表达(6/14),P53蛋白在成人中的表达(3/21)要低于在儿童中的表达(7/14),但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均与预后无关。结论:P16蛋白的表达缺失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但对预后无意义。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现象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2.
C—myc、N—myc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细胞核转录因子C-myc、N-myc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21例成人和1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在全部病例中,C-myc有5例表达,阳性率为14.3%(5/35),N-myc在石蜡切片中未见表达;C-myc在成人患者中的表达(1例)明显低于儿童患者中的表达(4例),生存曲线分析表明C-myc的表达与否与预后无关.结论 C-myc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但与预后无关.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现象要高于成人,N-myc在石蜡切片中无表达可能与固定过程抗原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细胞核转录因子 C- myc、N - m yc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以及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对 2 1例成人和 1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在全部病例中 ,C- myc有 5例表达 ,阳性率为 14.3% ( 5 /35 ) ,N- m yc在石蜡切片中未见表达 ;C- myc在成人患者中的表达 ( 1例 )明显低于儿童患者中的表达 ( 4例 )。生存曲线分析表明 C- myc的表达与否与预后无关。结论  C- m yc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但与预后无关。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现象要高于成人。 N- myc在石蜡切片中无表达可能与固定过程中抗原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yclinD1和P16蛋白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6例肾母细胞瘤和8例正常肾脏组织中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1) 肾母细胞瘤中cyclinD1及P16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56%(20/36)、61.11%(22/36);肾母细胞瘤组cyclinD1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组织P16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对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3) cyclinD1蛋白与P16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 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2) cyclinD1和P16蛋白的浆型表达与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P16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群  易少波 《中国医刊》2004,39(12):39-4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和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大肠癌及3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16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观察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16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29%(22/56)和66.07%(37/56),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阳性率为90%(27/30)和0(0/30),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P16蛋白表达随肿瘤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随淋巴结转移率升高而降低,P53蛋白表达随淋巴结转移率升高而升高.结论检测P16和P53蛋白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5 3在肝母细胞瘤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S -P法对 2 6例肝母细胞瘤行P5 3免疫组化染色 ,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定阳性细胞百分率P/A(% )、平均光密度 (AOD)、积分光密度 (IOD)。结果 :P5 3在肝母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为 6 9.2 % (P <0 .0 1) ,P5 3的阳性表达水平 ,临床分期越晚越高 (P <0 .0 5 )。结论 :肝母细胞瘤的发生与P5 3蛋白异常表达有关 ,测定P5 3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P2 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 4 2例乳腺癌组织中 P2 1蛋白的表达。结果 :P2 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 ,在 I/ 期和 / 期乳腺癌 P2 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90 .3%和 4 5 .5 % (P<0 .0 5 ) ,在生存期≥ 5 a组和 <5 a组 P2 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8.2 %和 37.5 % (P<0 .0 5 )。结论 :P2 1蛋白表达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谷化平  尚培中  倪灿荣 《四川医学》2004,25(12):1292-1293
目的 探讨P16和PTEN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和其与肿瘤分级、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5例前列腺癌组织进行了P16和PTEN蛋白检测。结果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P16和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 7 8% ( 2 6/4 5 )和 3 1 1% ( 14 /4 5 )。P16和PTEN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和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P2 7在骨巨细胞瘤 (GCT)中的蛋白表达特点及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16、P2 7蛋白在 5 1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 :P16和 P2 7蛋白的阳性表达均定位于骨巨细胞瘤的基质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在骨巨细胞瘤 级、 级、 级中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 6 4 .3%、2 2 .2 %、2 1.1% ,P2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 5 7.1%、2 7.8%、15 .6 %。 P16和 P2 7蛋白在骨巨细胞瘤 I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 级和 级 (均为 P<0 .0 5 )。结论 :P16、P2 7基因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癌基因CyclinD1,抑癌基因p16、p2 1与胃癌发生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 43例胃癌CyclinD1、P16和P2 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5 5 .81% ,CyclinD1与胃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5 ) ;P16和P2 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 48.84%和 46.5 1% ,P16和P2 1与胃癌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 (P <0 .0 5 ) ;CyclinD1与P16、P2 1分别呈负相关 ;P16与P2 1无相关性 ;CyclinD1、P16和P2 1与胃癌的预后相关。结论 :CyclinD1的高表达 ,P16和P2 1的低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成为研究胃癌发生、发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P16、cyclinD1、P5 3、mdm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尿脱落细胞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1例膀胱TCC尿脱落细胞及组织中P16、cyclinD1、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TCC尿脱落细胞中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1.4 % (15 / 2 1) ;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8.6 % (6 / 2 1)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3.3% (7/ 2 1) ;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3.8% (5 / 2 1)。对照组P16蛋白表达均为阳性 ,cyclinD1、P5 3、mdm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16、cyclinD1、P5 3、mdm2基因在尿脱落细胞中异常表达均与相应的组织中表达相吻合。多基因蛋白联合表达肿瘤检出率为 81% (17/ 2 1) ,常规尿细胞学检查肿瘤检出率为19.1% (4/ 2 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8.0 8,P <0 .0 0 5 )。结论 :尿脱落细胞的P16、cyclinD1、P5 3、mdm2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膀胱TCC诊断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3、P21蛋白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KT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NK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取62例NKTL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P53、P21、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法原位凋亡检测,计算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 P53、P21蛋白在NKTL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9.03%、58.06%.P53和P21在Ann Arbor Ⅰ、Ⅱ、Ⅲ、Ⅳ期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75.00%、86.67%、100.00%和47.83%、56.25%、60.00%、87.50%,随着肿瘤进展,二者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21二者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467,P<0.05),其阴性表达组预后好于阳性表达组(P<0.05);P53蛋白表达是独立预后因素.随着P53、P21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加,PI亦逐渐升高,它们均与PI呈正相关(r=0.177,0.184,P<0.05),而与AI无关联性(P>0.05).结论 P53、P21蛋白表达与NKT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Ki67表达,可作为评估该病患者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性等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P53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应用P53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微波炉抗原修复法研究40例结直肠腺癌的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65%(26/40)的结直肠腺癌为P53蛋白异常表达阳性。阳性病例的五年存活率为50%(13/26),而阴性病例为857%(12/14),提示P53蛋白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预后关系密切(P<005),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判测指标。如结合传统的预后判测因素,可更全面地监测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胃癌及癌旁黏膜中P16、CDK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2例胃癌,24例癌旁组织中P16、CDK4的表达。结果:胃癌中P16、CDK4阳性表达分别为59.4%、53.1%;癌旁黏膜中P16、CDK4的表达分别为87.5%、20.8%。CDK4胃癌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黏膜(P<0.05),P16胃癌中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癌旁黏膜(P<0.05)。结论:P16、CDK4表达特征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砷角化皮损中P53蛋白、Bcl—2蛋白及PC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砷中毒角化皮损中肿瘤相关蛋白P5 3、Bcl- 2、PC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2 1例砷角化皮损中P5 3、Bcl - 2、PCNA的表达。结果 :砷角化皮损P5 3阳性率2 8 5 7%、Bcl- 2阳性率 2 3 81%、PCNA阳性率 5 7 14% ,而慢性皮炎组PCNA阳性率为 10 0 0 % ,经 χ2 检验 ,P<0 0 5 ,存在显著性差异。共同表达P5 3蛋白及Bcl- 2蛋白的标本 4例 (19 0 5 % )。结论 :砷角化皮损表皮细胞增殖活跃 ,在此基础上 ,某些易感个体可能发生P5 3基因突变 ,并引起Bcl- 2过度表达 ,二者协同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16和CDKd在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4例乳房外Paget病及2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P16和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房外Paget病组织中P16阳性表达率为29.4%,P16在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表达(P〈0.05)。(2)cDK4在乳房外Paget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6%,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CDK4的表达(P〈0.05)。(3)CDK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16和CDK4在乳房外Paget病中表达增加,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乳房外Paget病的发病过程,并且CDK4与乳房外Paget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组织HSP27与P53、P21癌基因蛋白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热应激蛋白 2 7(heat stress protein 2 7,HSP2 7) ,P5 3及 P2 1癌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 SABC相结合的双重荧光染色法 ,分析 3种蛋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32例 NPC中 HSP2 7,P5 3和 P2 1阳性表达比例 (阳性率 )分别为83.8%、 5 0 %、 93.8% ;8例鼻咽增生性炎症组织中三者比例为 4/ 8、 0 / 8、 4/ 8;4例正常组织则全部阴性表达。 HSP2 7、P5 3、 P2 1的共表达以 HSP2 7与 P2 1的共表达最为显著 ,且与 NPC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 :HSP2 7及 P2 1阳性表达可能是 NPC发生的早期变化 ,可将二者联合作为 NPC早期诊断及预防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BV感染与癌基因P5 3、P2 1、P16在食道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对 6 0例食道癌病例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P2 1、P16的表达。结果 EBV阳性表达率为 72 % ,P5 3阳性表达率为 83% ,P2 1阳性表达率为 6 5 % ,P16阳性表达率为 30 %。在EBV阳性病例中P5 3、P2 1、P16的阳性病例分别为 2 7、2 8、5例。结论 EBV感染对食道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P2 1、P16的表达与EBV感染有关 ;P5 3、P2 1、P16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