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克服社会保障多部门管理、统计口径调整的局限,从社会保障支出分权的新视角研究经济增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我国199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社会保障支出及分权、财政分权等的经济效应进行了DriscollKraay标准误回归与计量检验;证实了以上变量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出合理界定政府间社保支出责任、权衡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管理世界》2021,37(5):71-86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波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现有的文献假定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能够像其他国家那样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与现有的经验证据是矛盾的。并且,现有的研究也没有准确揭示财政分权的多种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本文利用1986 ̄2004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从整个时间跨度来说,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在不同时间区域内其影响有所差异,在1994年前它对经济增长并无促进作用,而1994年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同时,我们发现财政分权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在分权的体制下,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也表现出类似的增长效应和波动效应,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加剧了地区差距。针对这些证据的一个共同解释就是,目前我国的财政分权其实是一种不完整和不规范的分权,如果要在保持分权的增长效应的同时,弱化其波动效应,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那么最关键的就是实行公共财政体制,并在这一新体制下实现合理分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保障的财政管理实践也取得较大突破。但针对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现状,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量较少、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严峻,阻碍了财政应在社会保障支出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建立了1987-2006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关系之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保障关注更多的是对其本身制度建设和完善等方面的研究,就其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则显得捉襟见肘。社会保障是一国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鉴于此,本文就两者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爬梳整理,对各种观点去粗取精,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劳动社会保障在农村的建立和发展,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都会产生影响,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史较短,目前未能发挥对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理想作用。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层面对农村的消费增长路径进行论述,希望以此建立长效机制,稳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9.
李文胜 《决策探索》2007,(14):55-56
一、财政分权理论 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主要包括乔治·施蒂格勒关于最优分权模式的"菜单"理论、奥茨定理、布坎南的"分权俱乐部"理论以及蒂伯特的"以足投票"理论,它们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证分权的合理性.总而言之,他们主要强调两点分权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内涵与外延的不断创新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文从经济波动中社会保障政策的选择及我国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社会保证政策的选择两方面来探讨社会保障计划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支出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这既包括与大规模的公共支出相伴随的安装和调配成本,也包括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寻租和“非生产性寻利”行为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考察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效应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展开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经验分析。自198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的财权相对于地方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外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预算外支出主要由地方所控制等种种现象都表明,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了,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詹新宇  刘文彬 《管理世界》2020,(3):23-38,75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秦欣 《经营管理者》2009,(22):145-145
本文从2009年中央财政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这一事件入手,分析了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福利。然而人口增长并不能无限制的带来经济福利,我们还应当考虑人口增长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论述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来引出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孟琳 《管理与财富》2009,(11):19-19
政府公共支出既可能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也可能对居民消费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通过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可以实现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促进居民消费增长,从而扩大内需,使国民经济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8,(9):27-27
2007年总体情况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4.03亿元,比2006年增加12543.83亿元,增长32.4%,完成预算的116.4%。全国财政支出49565.4亿元,增加9142.67亿元,  相似文献   

19.
二元社会结构造成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带来了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目前,城市正在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农民实际上是游离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边缘群体。以国家近年来社会保障费用支出为例,2001年,占人口70%左右的农民的社会保障费支出仅占全国保障费总支出的11%,而占总人口30%的城镇居民却占全国社会保障费的89%。人均占有方面,城市人均社会保障费455元,农民仅人均15元,相差30倍。实行承包制后,全国95%的农村已没有合作医疗。直至2002年底,全国8亿农民中,只有404万农民享受了农村低保。这种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差距,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历了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与国际社会共同对抗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2009年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引起了各种讨论。本文通过论述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分析了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和抗风险能力,并阐述了中国政府将采取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由此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论述了保持8%增长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