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瑞生  武琳  秦利  张涛  徐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884-3884,3888
调查了中华大刀螳不同龄期的头壳及其他体躯结构生长情况,建立了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前胸、触角和体躯间单对数形式、指数形式的生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头壳等体躯结构随着龄期的增长呈指数生长,即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宽度、前胸背板、触角以及体长的对数呈直线关系;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吻合度均较高,其中以头壳的吻合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2.
开展螳蝎蝽属(Ranatra Fabricius)昆虫的形态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这一类群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探明该属一些疑难物种的分类地位,还有助于推动这一水生半翅目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对河南省分布的2种螳蝎蝽,中华螳蝎蝽(R.chinensis)和一色螳蝎蝽(R.unicolor),进行了重新描述,绘制阳茎、抱器等形态图共17幅。除了形态特征,还介绍了螳蝎蝽的生物学特性、生态意义及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锈翅蚁蛉试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7℃温度范围内,锈翅蚁蛉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31℃下发育速率降低。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27℃>23℃>19℃>15℃>31℃,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33℃、11.55℃、8.30℃、8.42℃和7.24℃,有效积温为254.51、312.39、535.59、1164.20和574.01日.度。温度对锈翅蚁蛉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瓜实蝇B actrocera(Z eug od acus)cucurbitae在10、14、18、22、26、30、34和38℃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羽化、取食、交尾和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瓜实蝇的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最适发育温度在26~30℃范围内。14℃下卵期3.5~4.0 d,平均(3.68±0.14)d,30℃下仅需1 d;幼虫于14℃下历期最长为(9.0~16.0)d,平均(11.73±1.21)d,30℃下最短为4.0~6.0 d,平均(4.83±0.24)d;蛹14℃下最长为24.0~33.0 d,平均(26.95±0.41)d,最短30℃下为6.0~7.0 d,平均(6.39±0.02)d。成虫白天活动,黄昏时交尾,羽化多集中于凌晨。卵产于瓜皮内,以幼虫蛀食瓜肉为害,老熟幼虫脱离瓜果进入土中化蛹。  相似文献   

5.
以榆林市杏树害虫黄斑长翅卷叶蛾为研究对象,设置30、35和40℃3个温度(以25℃为对照),1、2和4 h 3个处理时间,探究短时高温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的卵孵化率,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以及寿命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虫态发育历期在30℃时均显著缩短,而35℃和40℃下却是延长的,卵的孵化率,各虫态的存活率,成虫的繁殖力以及寿命都有明显降低。试验结果说明该虫可以适应30℃的生存环境,但35℃和40℃对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20,(1):27-30
为科研试验提供数量大、发育整齐、生理状况稳定一致的桔小实蝇试验材料,同时也为实蝇类昆虫的饲养研究提供参考,利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实蝇多虫态养虫箱和改进后的饲料配方及方法饲养桔小实蝇。结果表明:饲养的桔小实蝇产卵天数长达37~42d,每雌产卵量(880.75±58.03)粒;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84.33±2.67)%、(89.40±2.08)%和(88.34±2.88)%;27~43d可完成一个世代,其卵期2~3d,幼虫期8~16d,预蛹期+蛹期9~14d,产卵前期8~12d。饲养的桔小实蝇产卵天数长、产卵量大,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均较高,各阶段发育历期正常及各指标良好,能保证桔小实蝇全年饲养,并获得发育健康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明纹柏松毛虫生活史、幼虫生活习性、发育历期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头宽、体长和体重,初步总结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角轮刺猎蝽Scipinia subula Hsiao et Ren为茶园捕食性天敌,在室内研究了温度、猎物对它发育历期的影响,并观察该猎蝽的产卵动态.结果表明,以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为猎物时,角轮刺猎蝽在4个温度梯度(20、25、30、35℃)下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卵期为6.5~34.1 d,整个若虫发育历期为26.9~72.0 d.卵孵化率在各温度下无明显差异,整个若虫期在25和30℃下的死亡率明显低于20和35℃.取食茶蚜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对该蝽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在30℃下以小菜蛾为猎物时,该蝽平均产卵214.1粒·雌-1,产卵前期平均为8.0d,产卵期平均为46.1d.  相似文献   

9.
棕榈红棕象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棕榈红棕象甲(Rhynhophorus ferrugineus Fabriciu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室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棕榈红棕象甲在广西南宁市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蛹、成虫在寄主植物组织内越冬。成虫对频振式诱虫灯、黄色光灯具有较强的趋性;卵散产,多产于寄主幼嫩叶鞘组织内;室内常温条件下,平均每雌虫产卵量为(370.6±0.8)粒;在26 ℃恒温条件下,幼虫共有13龄。1年内各代幼虫出现期为:3月中旬至5月、5-9月和7月至翌年3月。成、幼虫均可为害寄主植物的心叶和茎秆内组织。该虫在南宁市主要为害国王椰、老人葵、加拿利海枣、霸王棕等植物。[结论]为棕榈红棕象甲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茶翅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翅蝽是本地区梨生产上为害最重的害虫之一,一般防治区害果率达18.23% ̄38.9%,管理不善的梨园害果率达99.36%。本文对梨茶翅蝽各若虫期进行了调查;报道了生活史及习性;不同季节为害梨树的特征;并提出了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榕透翅毒蛾对不同榕属植物的寄主偏好性和选择性,为榕透翅毒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4种榕透翅毒蛾寄主植物(黄金榕、高山榕、垂叶榕、小叶榕)为对象,分析榕透翅毒蛾取食不同榕树叶片后的生长发育和摄食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榕树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龄期存在差异,黄金榕5~7龄,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6~8龄;垂叶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而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在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的每一龄级,以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体长、体质量和排泄物鲜质量最大;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2~7龄头壳宽最宽(1龄头壳高山榕最宽);黄金榕和高山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垂叶榕和小叶榕;幼虫取食黄金榕的榕透翅毒蛾雌成虫寿命最长,而取食高山榕的雄成虫寿命最长,雌成虫预卵期最短,单雌产卵量最多;1~4龄幼虫取食黄金榕的5龄幼虫更偏爱取食高山榕,而取食其他3种榕树的5龄幼虫寄主偏好性不明显。【结论】榕透翅毒蛾对4种榕树的偏好性和选择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黄金榕和高山榕比垂叶榕和小叶榕更适合榕透翅毒蛾幼虫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蛹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花卉瓜叶菊上饲养的美洲斑潜蝇在15、20、25、30、35℃时全世代的发育历期为47.0、25.0、15.5、12.5、12.0 d;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9.8、10.2、10.4℃,有效积温分别为52.7、75.8、158.5、262.2 d.℃;美洲斑潜蝇在宁夏露地瓜叶菊上一年发生7代,温室中全年发生。温室中美洲斑潜蝇在瓜叶菊、翠菊、黄瓜、豌豆上的发育历期长短顺序为黄瓜〉翠菊〉瓜叶菊〉豌豆,而蛹的羽化率顺序为豌豆〉瓜叶菊〉翠菊〉黄瓜。在10、0、-15、20℃时美洲斑潜蝇蛹存放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宁夏露地美洲斑潜蝇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13.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14.
异形眼蕈蚊(Phyxia scabiei Hopk.)雌成虫无翅,头胸部不发达,腹部粗大,多爬行或跳跃,雄成虫具有一对翅。寄主复杂,以为害生姜等块茎,块根类蔬菜为主,自然条件下在原寄主田以幼虫越冬,菜窖内无越冬期。成虫不取食,有趋光性,幼虫行隐蔽式生活,常在寄主表皮下取食,易引起局部腐烂,抗逆力强,在4~35℃及腐烂的寄主条件下均能生存,各代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15.
白龙江林区狭冠网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狭冠网蝽(Stephanitis angustata Bu.)在白龙江林区年发生1代,以卵在针叶组织内越冬。卵期123~131d;若虫期29~32d;雌虫寿命60~75d,雄虫寿命56~72d;雌雄性比接近1:2。本要为害粗枝云杉等云杉树种。若虫具群集、喜阴湿的习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花椒台湾狭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成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的调查.明确了台湾狭天牛1年发生1代,幼虫自花椒树干的皮层逐渐蛀入木质部,并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成虫喜静息于枝叶上,产卵于衰弱或半枯死的枝条上;建立了花椒台湾狭天牛成虫发生消长动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成虫种群数量在田间呈单峰型,发生高峰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记述首次发现采自广西防城和钦州地区的长翅狭顶蚱Systolederus longipennis Zheng et Jiang雄性,标本保存于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7♂5♀)。  相似文献   

18.
白杨透翅蛾为吉林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隧道里越冬。4月下旬取食,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成虫。6月上中旬每隔7d喷洒40%氧化乐果或3%高效氯氢菊酯600~800倍液,可有效防治白杨透翅蛾为害。  相似文献   

19.
杨干透翅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干透翅蛾(Sesia siningensis)在青海2 a发生一代,幼虫蛀食树干,成虫一生只交配1次,雌雄比近似1:1.1 a中成虫羽化呈主、副双峰型.该虫的发生与树种、海拔和林型等有较大关系,其危害是由低向高逐步侵入,并具有积累危害的特性.防治采取性引诱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20.
黑翅竹蝗在云南主要危害热性丛生竹。用调查、饲养和野外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翅竹蝗在云南思茅1年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次年5月中旬蝗卵开始孵化,若虫共5龄,在竹冠下杂草中取食和活动,蝗蝻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8月上旬开始交尾,8月下旬产卵,雌雄性比为0.9:1。查明了该虫主要危害的寄主竹种有版纳甜龙竹、云南甜龙竹、油勒竹、黄竹和棉竹。防治应采取清理竹林杂草和翻土除卵,用生物杀虫剂适时防治,营造混交林等措施。发现并证实了黑翅竹蝗蝗蝻与其成虫共有的形态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