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丧失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1].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林见欢  黎春常  梁肖玉 《广东医学》2006,27(12):1790-1790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对于无机械通气、直接在气管套管吸氧的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呼吸道粘膜干燥,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的损伤,纤毛运动损害,分泌物干洁,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下呼吸道感染;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  相似文献   

5.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效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1].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2],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3].雾化吸入治疗是指将药物制成气溶胶,经吸入途径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4].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李敏 《河北医学》2004,10(10):942-944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在重症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SICU)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已广泛应用临床。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下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  相似文献   

8.
骆秀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144-14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密切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充分湿化气道,正确彻底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结果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的正确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救治的过程中进行规范的气道护理,有利于改善缺氧及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9.
宋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1,(9):53-53
目的寻求有效湿化气道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气道雾化吸入。结果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雾化吸入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气道护理是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人工气道建立时,吸入气体湿化不足可导致气道内粘膜细胞变性、脱落、粘膜溃疡、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最终导致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小气道塌陷、肺不张。损伤的程度与无湿化气体通气时间成正比。同时,患者咳嗽反射受抑制,分泌物潴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因此,呼吸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9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96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例气管切开后7 d放弃治疗,6例病情严重行气管切开后2~9 d死亡,余85例成功拔管。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要进行严格呼吸道护理,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保持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通畅,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方法 通过对21例患者气管切开营造气道满意湿化环境,保持满意湿化的护理,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21例患者经过综合湿化护理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提高了疾病康复率.结论 颅脑疾患致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再度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气道满意湿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及护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70例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要点及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护理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切开期间未发生感染62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有1例因病情严重死亡。结论:科学规范的实施温度、湿度、气道湿化等护理,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对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 本组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79.3%.正确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两种溶液应用于口腔护理与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颅脑疾病患由于长时间昏迷或呼吸中枢受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能有效排出致缺氧、脑水肿加重、ICP升高而危及生命。为便于及时有效地清除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对重症颅脑疾病患往往需要进行气管切开,致使患鼻腔加温湿化功能不起作用,干燥气体直接吸入下呼吸道,气管粘膜因水分丧失而变得干燥,分泌物粘稠。临床上为保持口腔与呼吸道粘膜湿润,防止感染与痰痂形成,普遍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口腔护理液和气道湿化液。本科2004年10月-2005年9月对60例气管切开患分别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和生理盐水作为口腔护理液和气道湿化液,并比较其效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乔红然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27-152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术后的护理。方法对我科36例重度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结果 36例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成功封管12例,失语合并不同程度偏瘫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36例患者中只有1例并发肺部感染,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1],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我科利用一次性50ml无菌注射器,经过加工后,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显著,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2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5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危险期,无切口感染、呼吸道阻塞、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常人工气道建立后,患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患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这是多年来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对4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息进行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管理、机械通气的监护以及心理护理是吸入性损伤护理的三个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将直接影响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本中心近十年来收治吸入性损伤病人共48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呼吸道管理吸入性损伤病人,常需要气管切开,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做好气道的湿化、排痰、畅通是呼吸道管理的关键。11 湿化气道气管切开后,大量吸入湿化不足的气体,造成气道干燥,分泌物粘结不易排出,导致气道抗感染力明显下降[1]。作者采用以下二法有效地解决了气道的湿化问题:(1)持续气管内滴入。这可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