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改  李章凤  李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9):2616-2618,2644
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算法引入社交网络信息到协同过滤算法中来,使得用户朋友的偏好能够影响用户本身的偏好。这些算法需要用到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信息。目前有两个流行的基于共同评分项目集的相似度计算函数(VSS、PCC)。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用户间没有共同评分项目集,故无法计算他们之间的相似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分解的新的社会化相似度计算方法。在真实的包含社交网络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性能优于几个经典的基于社交网络的协同过滤算法,而且能够解决新用户的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种融合项目特征和移动用户信任关系的推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勋  孟祥武  张玉洁  史艳翠 《软件学报》2014,25(8):1817-1830
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普遍存在评分数据稀疏问题.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的余弦、Pearson 等方法都是基于共同评分项目来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而在稀疏的评分数据中,用户间共同评分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小,不能准确地找到偏好相似的用户,从而影响协同过滤推荐的准确度.为了改变基于共同评分项目的用户相似度计算,使用推土机距离(earth mover's distance,简称EMD)实现跨项目的移动用户相似度计算,提出了一种融合项目特征和移动用户信任关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余弦、Pearson 方法相比,融合项目特征的用户相似度计算方法能够缓解评分数据稀疏对协同过滤算法的影响.所提出的推荐算法能够提高移动推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邹洋  赵应丁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1):3267-3270,3296
在传统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权重相似度的随机漫步推荐算法。为了解决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忽略了社交网络、热门项目以及共同评分项目之间影响等问题,通过引入万有引力公式计算社交网络中的用户相似度,并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的相似度进行改进,采用权重因子结合这两者相似度,最后开拓性地结合随机漫步算法进行商品推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比其他推荐算法更好的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4.
党博  姜久雷 《计算机应用》2016,36(4):1050-1053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仅通过使用用户评分数据计算用户相似度以至于推荐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以用户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点得出用户间的评分差异度,并将其作为权重因子计算基于评分的用户相似度;其次,依据用户项目评分和项目类别信息挖掘用户对项目类别的兴趣度以及用户项目偏好,并以此计算用户偏好相似度;然后,结合上述两种相似度加权产生用户综合相似度;最后,融合传统项目相似度和用户综合相似度进行评分预测及项目推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用户评分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所提算法在数据集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平均降低了2.4%。该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荐算法精度以及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5.
推荐系统中的辅助信息可以为推荐提供有用的帮助,而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在计算用户相似度时对辅助信息的利用率低,数据稀疏性大,导致推荐的精度偏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偏好和多交互网络的协同过滤算法(NIAP-CF).该算法首先根据评分矩阵和项目属性特征矩阵挖掘出用户的项目属性偏好信息,然后使用SBM方法计算用户间的项目属性偏好相似度,并用其改进用户相似度计算公式.在进行评分预测时,构建融合用户-项目属性偏好信息的多交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动态权衡参数综合由用户相似度计算出的预测评分和模型的预测评分来进行项目推荐.本文使用MovieLens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提高推荐的精度,降低评分预测的MAE和RMSE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兴趣点推荐模型认为两个用户之间对彼此的影响是相同的;同时,在计算社交用户相似度时仅仅考虑了用户的朋友集合,未考虑用户住所的地理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社会和地理信息的兴趣点推荐(Fuse Users、Social and Geographic,FUSG)模型。将非对称用户影响和PageRank算法融入到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中,挖掘用户偏好对兴趣点推荐系统的影响;结合社交用户之间的居住距离和用户的共同好友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利用地理信息挖掘用户签到的地理特征;将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社交信息与地理信息融合成FUSG模型,进行兴趣点推荐。在真实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FUSG模型不仅能够缓解冷启动问题,且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推荐结果。  相似文献   

7.
协同过滤算法是推荐系统中使用广泛的一种算法,然而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仅利用评分信息,实际场景下会面临相似度计算准确率低,推荐个性化程度不高的缺陷,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针对协同过滤算法的不足,结合用户主观偏好与项目属性扩充提出一种改进算法,首先在项目相似度计算上做了两个改进:引入标签相关度,依据项目标签相关度来研究项目之间的相似度,并根据项目历史评分用户的特征构造项目的扩充属性,可用于从项目受众类型的角度衡量项目相似度;其次考虑到用户存在主观偏好的情况,使用支持向量机为每个用户训练标签偏好预测模型,可用于项目预测评分的修正,提高推荐的个性化程度和准确度.基于MovieLens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更准确地计算项目间的相似度,且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偏好得出更精确的预测评分.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面临着计算可扩展性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文中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推荐的框架下,通过融合社交关系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变换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根据用户社交网络信息,运用社区发现算法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其次,基于评分信息,根据用户和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各个用户类所对应的物品类;最后,通过各个物品对每一物品类的隶属关系,将稀疏的高维评分信息矩阵转换为一个低维稠密的物品隶属度矩阵,进而基于该矩阵进行相似度计算并进行协同过滤推荐。在公开数据集上将所提方法与其他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推荐准确性的同时明显提升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
余永红  陈兴国  高阳 《计算机科学》2014,41(2):33-35,54
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偏好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等,能够帮助用户有效解决信息过载问题。基于内容的协同过滤算法缺少合适的度量指标用来计算项目之间的相似度。提出一种基于耦合对象相似度的项目推荐算法,即通过耦合对象相似度捕获项目特征频率分布相似性和特征依赖聚合相似度。首先从项目文本中抽取项目的关键特征,然后利用耦合对象相似度构建项目相似度模型,最后使用协同过滤的方法为活动用户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项目。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耦合对象相似度的推荐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基于内容推荐系统的项目相似度度量问题,在缺失大量项目特征数据的情况下改进传统基于内容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推荐系统中,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往往面临数据集的高度稀疏性和推荐精度有限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推荐框架下,分别在物品相似度的计算和用户对物品的评分预测阶段,利用社交网络中朋友关系信息选择性地填充评分矩阵中的缺失值,最大化利用评分矩阵中的已有信息,提出融合社交网络信息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最后,在Epinions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同时在评分误差和分类准确率两个指标上优于其它协同过滤算法.  相似文献   

11.
Online social networks (OSNs) like Facebook, Myspace, and Hi5 have become popular, because they allow users to easily share content. OSNs recommend new friends to registered users based on local features of the graph (i.e., based on the number of common friends that two users share). However, OSNs do not exploit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Instead, they consider only pathways of maximum length 2 between a user and his candidate friend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global approaches, which detect the overall path structure in a network, being computationally prohibitive for huge-size social networks. In this paper, we define a basic node similarity measure that captures effectively local graph features (i.e., by measuring proximity between nodes). We exploit global graph features (i.e., by weighting paths that connect two nodes) introducing transitive node similarity. We also derive variants of our method that apply to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directed/undirected and signed/unsigned). We perform extensive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gainst exist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using synthetic and real data sets (Facebook, Hi5 and Epinion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FriendTNS algorithm outperforms other approaches in terms of accuracy and it is also time efficient. Finally, we show that a significant accuracy improvement can be gained by using information about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dg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容算法与社会过滤算法都是迄今为止在社交网络中较为成功的好友推荐算法。结合两者的优点,根据用户已有的好友来给用户推荐新的好友,并与用户的兴趣爱好、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好友推荐问题。通过实验验证以及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评测显示,改进的算法比传统的好友推荐算法在推荐性能上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顾军华    谢志坚    武君艳    许馨匀    张素琪 《智能系统学报》2019,14(4):743-751
针对目前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的数据稀疏性问题和可扩展性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稀疏性问题,在传统的皮尔逊相关相似度中引入交占比系数计算用户间直接相似度,该方法缓解了用户间共同评分项的占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游走的间接相似度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间的直接相似度建立用户网络图,在用户网络图上通过游走计算用户间的间接相似度,并进行推荐。在Spark平台上实现本文方法的并行化,缓解了数据规模增加带来的可扩展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推荐准确度,并且在分布式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4.
15.
复杂网络环境下基于信任传递的推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推荐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数据稀疏和冷启动等问题,本文结合用户自身评分与用户的社会信任关系构建推荐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关系传递的社会网络推荐算法(Trust transition recommendation model,TTRM).该方法首先通过计算信任网络中节点的声望值与偏见值来发现信任网络中的不可信节点,并通过对其评分权重进行弱化来减轻其对信任网络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算法又利用朋友的信任矩阵对用户自身的特征向量进行修正,解决了用户特征向量的精准构建及信任传递问题.同时为了实现修正误差的最小化,算法利用推荐特性进行用户相似度计算并通过带有社会正则化约束的矩阵分解技术实现社会网络推荐.实验结果表明,TTRM算法较传统的社会网络推荐算法在性能上具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胡文斌  彭超  梁欢乐  杜博 《软件学报》2015,26(9):2339-2355
网络演化分析与事件检测,是当前社会网络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网络提出不同的模型,并用网络特征指标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这些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 每种方法仅针对特定网络,通用性不高;(2) 特征指标多种多样,不同模型的表现情况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3) 未考虑网络演化的时间特性,难以描述网络演化的波动性,无法检测事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链路预测的社会网络事件检测方法LinkEvent(由相似性计算算法SimC和事件检测算法EventD组成),它可以对不同网络的波动性进行统一评价,并依此建立事件检测模型.主要工作包括:(1) 证明了链路预测可以反映网络演化机制,相同机制下的模型演化法和链路预测在分析网络演化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2) 基于链路预测,提出一种网络相似性计算算法SimC(similar computing),并在考虑微观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改进;(3) 利用相似性计算结果,提出一种事件检测算法EventD(event detecting)检测出新事件.在不同特征的网络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LinkEvent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网络演化波动性问题,实现事件检测;同时也证明了利用链路预测技术进行网络演化分析的可行性以及相似性计算和事件检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善涛  肖波 《软件》2013,(12):41-4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越来越困难。推荐系统正是解决这一难题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数据稀疏性问题是当前推荐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缓解数据稀疏性的问题,本文借助社交网络,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社交网络的推荐算法,将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亲密度引入推荐系统。在实验部分,本文采用百度电影推荐算法创新大赛的数据集,设计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传统协同过滤算法面临的数据稀疏性问题,明显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程宏兵  王珂  李兵  钱漫匀 《计算机科学》2018,45(Z6):433-436, 452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网络来发言、聊天、交友。在互动过程中,除了用户主动关注感兴趣的人之外,社交网络也会为其推荐朋友。然而,所推荐的朋友大部分只是社交网络的推广,不一定符合用户的兴趣。针对社交网络推荐朋友的随机性和不可靠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标签匹配的高效朋友推荐方案。首先,通过Word2Vec来训练语料库中的关键词,得到每个关键词的向量,产生一个词向量空间。其次,利用余弦相似度技术计算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并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实验中,综合选取合适的相似度值作为两个词向量是否相似的判断阈值。最后,将选取的相似度阈值应用到所提出的朋友兴趣匹配推荐算法中,并进行性能测试和各方案的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可靠且准确。  相似文献   

19.
Toward intelligent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building personal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intelligent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Huron points out that since the preeminent functions of music ar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the most useful characterization would be based on four types of information: genre, emotion, style,and similar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Daubechies Wavelet Coefficient Histograms (DWCH)for music feature extraction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e histograms are computed from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db/sub 8/ Daubechies wavelet filter applied to 3 s of music.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und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on a dataset compiled by Tzanetakis shows that combining DWCH with timbral features (MFCC and FFT), with the use of multiclass extensions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achieves approximately 80% of accuracy, which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ver the previously known result on this dataset. On another dataset the combination achieves 75% of accuracy.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issue of detecting emotion in music. Rating of two subjects in the three bipolar adjective pairs are used. The accuracy of around 70% was achieved in predicting emotional labeling in these adjective pairs.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groups of artists based on their lyrics and sound using a semi-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Identification of artist groups based on the Similar Artist lists at All Music Guide is attempted. The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resulted in nontrivial increases in the accuracy to more than 70%. Finally, the paper conducts a proof-of-concept experiment on similarity search using the feature s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