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赛尼哌诱导治疗,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已随诊1年的46例应用赛尼哌的肾移植患者(赛尼哌组)临床效果,并以同期肾移植患者未用赛尼哌治疗的6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其它治疗.赛尼哌组(商品名:达利珠单抗;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血管开放前1 h使用,第2剂用法相同,在术后第14天给药.对2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感染、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赛尼哌组在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8.6%.显著低于对照组(2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感染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剂赛尼哌加上CsA、Pred,联合应用的急性抑制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同种尸体肾移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能明显降低而不增加肾移植术后急性感染、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赛尼哌诱导治疗对肝移植相关性肾衰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照研究非诱导组、诱导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透析时间、感染性并发症、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诱导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非诱导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诱导组;围手术期透析时间显著低于非诱导组;术后血清肌酐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非诱导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转氨酶变化与非诱导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肝移植相关性肾衰患者中应用赛尼哌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它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2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赛尼哌在预防同种肾异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已随访 1年的 32例应用 2剂赛尼哌患者的临床效果 ,并以同期肾移植 9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赛尼哌组在 3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3.1% )显著低于对照组 (2 3.9% ) (P <0 .0 5 ) ,在感染及副作用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剂赛尼哌加上CsA ,MMP ,Pred联合应用的免疫抑制方案对预防同种尸体肾移植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单剂量赛尼哌联合环孢素(新赛斯平胶囊)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同期行肾移植的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除了治疗组术前使用赛尼哌外,两组病人术后治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在感染及毒副作用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肾移植术前应用单剂量赛尼哌联合新赛斯平胶囊,能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且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赛尼哌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同期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20例肾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术前联合应用1剂赛尼哌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急性排斥反应、药物副作用及术后感染等发生情况,时间为6个月。结果:赛尼哌治疗组6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5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副作用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联合应用赛尼哌治疗的免疫抑制方案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改善移植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强的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强的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泼尼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泼尼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本组8例心脏移植受者应用免疫诱导方案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8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免疫诱导采用术前12 h内及术后第14天2剂赛尼哌1.0 mg/kg(抗白介素-2受体抗体)结合术后前5 d 5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 mg/d的方法,免疫抑制维持治疗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 骁悉(或硫唑嘌呤) 泼尼松三联方案。结果全组无死亡,移植后早期心内膜心肌活检无明显急性排斥反应,无移植物功能不全,无明显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发生机会性感染,1例远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心脏移植围术期采用2剂赛尼哌结合5剂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和减少器官功能损害,但可能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亲体肾移植中,采用提前口服免疫抑制剂方案或术前抗CD25诱导方案对于受体术后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60例亲体。肾移植受体均采用钙调蛋白阻滞剂(CNI)+吗替麦考酚酯(MMF)+激素(Prednisone)三联免疫治疗,按是否应用抗CD25诱导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诱导组(I组)30例,提前口服免疫抑制剂组(以下简称提前用药组,Ⅱ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术后3个月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以及两组部分病例移植1年后人/肾存活率和肌酐清除率(Ccr)的情况。【结果】诱导组2例(6.7%)和提前用药组1例(3.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1.00);两组术后3个月内的血清肌酐(Scr)及肾功能恢复情况,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以及部分移植一年后患者人/。肾存活率和肌酐清除率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亲体肾移植中,提前13服用药方案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替代抗CD25诱导方案,其远期效果及适用范围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在亲体肾移植中,采用提前口服免疫抑制剂方案或术前抗CD25诱导方案对于受体术后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65377;【方法】 60例亲体肾移植受体均采用钙调蛋白阻滞剂(CNI) + 吗替麦考酚酯(MMF) + 激素(Prednisone)三联免疫治疗,按是否应用抗CD25诱导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诱导组(Ⅰ组)30例,提前口服免疫抑制剂组(以下简称提前用药组,Ⅱ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术后3个月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以及两组部分病例移植1年后人/肾存活率和肌酐清除率(Ccr)的情况&#65377; 【结果】 诱导组2例(6.7%)和提前用药组1例(3.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 = 1.00);两组术后3个月内的血清肌酐(Scr)及肾功能恢复情况,肝功能损害&#65380;白细胞减少&#65380;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以及部分移植一年后患者人/肾存活率和肌酐清除率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 【结论】 在亲体肾移植中,提前口服用药方案的使用是安全&#65380;有效的,可以替代抗CD25诱导方案,其远期效果及适用范围有待于进一步观察&#65377;  相似文献   

13.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3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单剂半量赛尼哌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剂半量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AR)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187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是否使用赛尼哌分为A/90例、B/73例、C/11例、D/13例4组,其中A、B组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即术后1周血肌酐<176.6μmol/L,C、D组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1周血血肌酐>353μmol/L。A、C两组术前2h静滴赛尼哌25mg(0.5mg/kg)和口服霉酚酸酯0.75g,B、D组仅口服霉酚酸酯0.75g;术后四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3d冲击,常规强的松、环孢霉素A和霉酚酸酯三联抗排斥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发生时间、强度及排斥逆转率,同时观察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液系统损害等副作用。结果A组13例(14.4%)发生AR,B组18例(24.6%),C组6例(54.5%),D组7例(53.8%),A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B、C、D三组(P均<0.01);B组AR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1),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排斥开始时间3-9d(6.2±3.2d)较B组2-8d(4.5±3.1d)、C组2-7d(4.3±4.2d)、D组2-9d(3.9±3.5d)明显延迟(P均<0.05)。但B、C、D三组排斥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B组16例逆转,另2例失败,C组5例逆转,1例因移植肾排斥破裂出血切除,D组5例逆转,2例失败;C、D组各2例于术后13-32d再次排斥,经甲基强的松龙强化治疗逆转。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四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对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并不能有效预防排斥发生。  相似文献   

15.
Simulect和OKT3诱导治疗应用于肾移植临床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Simulect和OKT3作为肾移植诱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70例首次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两组:Simulect组62,OKT3组108例.所有患者免疫抑制维持治疗均用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 霉酚酸酯(MMF) 泼尼松(Pred)三联.Simulect组:分别于术前2 h和术后4 d使用20mg Simulect:OKT3组:OKT3每天5 mg静滴,从术后第1天开始,连用7~10 d.观察两组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毒副作用和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有34例发生AR,Sinulect组6例,OKT3组28例(P<0.05),其中OKT3组5例出现2次或2次以上AR,7例AR需要ATG治疗逆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过敏反应等方面,Simulect组发生率明显低于OKT3组(6vs32,0vs49,0vs31,P<0.01).Simulect组感染发生率低于OKT3组(16vs45;P<0.05).OKT3组有2例移植肾切除,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Simulect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赛尼哌(Zenapax)在预防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2005年5月接受尸体肾移植88例,术前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均为2MM错配,淋巴毒交叉配型阴性。其中群体反应抗体阳性受者为A组(n=28),其余随机分为赛尼哌治疗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A和B组赛尼哌用单剂50mg诱导治疗,手术前2h静脉给药。所有受者在围手术期和术后均采用同样"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ABO血型分布、供肾冷热缺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生化检验,超声波检查,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A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4.3%(n=4),B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6.7%(n=2),C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6.7%(n=5)。使用赛尼哌B组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用赛尼哌组(P〈0.05),并且赛尼哌组需要接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的患者少于不用赛尼哌组,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的损害及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赛尼哌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而不增加总体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和感染的并发症,对于PRA阳性受者只要避免致敏的抗体,其治疗效果仍然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两剂量赛尼哌对肾移植中急性排斥的预防作用.方法赛尼哌分别在移植前2h和移植后14d给予,术后应用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术后1年时对照组活检证实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为22.5%,赛尼哌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赛尼哌组中肺部感染5例,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霉菌性肺炎1例,泌尿系感染6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使用赛尼哌前后,淋巴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无发热、头痛、急性肺水肿等细胞因子释放表现.术后1年时赛尼哌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45%/95.45%,对照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95%.结论两剂量赛尼哌能减少急性排斥的发生,且疗程短,耐受性良好,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增加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ree-dose regimen of Zenapax combined with tacrolimus (FK506),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steroid in the early-stage manage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 Thirteen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received the same immunosuppression regimen with three-dose Zenapax combined with FK506, MMF, and steroid. The incidence of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AR), blood concentration and dosage of FK506, and the liver graft func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30 day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documented in literatures. RESULTS: One patient developed AR 1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3 patients died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s 14, 19 and 23, respectively, due to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cute hepatic failure or multiple organ failure resulting from stenosis and thrombosis of hepatic artery respectively. Ten recipients had various infections. An average of 16.56+/-10.40 d was taken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liver graft, and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FK506 was maintained at (10.25+/-1.99)x10(-3) mg/L. Anaphylaxis, 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PTLD), or other adverse effects were not observed. CONCLUSION: Three-dose regimen of Zenapax in combination with FK506, MMF and steroid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肾移植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 AR)病人及非AR病人血清miR-663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上探讨miR-663参与肾移植AR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治AR提供新思路。方法Real time PCR 检测肾移植AR病人及非AR病人血清miR-663表达水平。设置miR-663 mimic组、miR-663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MTT及Annexin V-FITC分别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生存率和凋亡率的影响;ELISA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IL-6、IFN-γ、CCL-2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Transwell 实验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巨噬细胞趋化性的影响。结果AR组患者血清miR-663表达水平明显较非AR组的肾移植患者升高(4.73±0.28 vs 1.06±0.04;P<0.01)。MTT显示过表达miR-663可以降低HRGEC的生存率并且明显增加其凋亡率,而抑制miR-663则可以降低HRGEC凋亡。过表达miR-663可以明显提高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趋化性。结论miR-663在肾移植AR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做为早期诊断AR的外周血标志物,并有望成为治疗肾移植AR的一个潜在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剂赛尼哌在预防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的作用,以及联合他克莫斯(FKS06)、霉酚酸酯(MMF)、皮质类固醇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手术前后应用三剂赛尼哌并联合三联免疫治疗,观察术后30d内AR的发生次数及反应程度,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FK506用量及血药浓度变化,感染性疾病及不良反应。将上述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病人共发生AR1例,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17d,应用甲基强地松龙(MP)冲击治疗好转;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14、19、23d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移植肝动脉狭窄所致肝衰竭、多器官衰竭;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在16.56±10.40d;共10例病人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FK506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W/V)未发生AR,未发现过敏反应及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三剂赛尼哌结合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预防AR安全有效且无并发症。联合应用FK506时其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g,用药量为5±2m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