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35-736
目的探讨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对ROP分型进行初步筛查。以最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在ROP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并比较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和"金标准"在ROP诊断与分型中的差异。结果 200例早产儿经最终临床诊断为ROP 36例,发病率为18.00%。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在ROP筛查中的诊断灵敏度为88.89%,特异性为96.95%,符合率为95.50%。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和"金标准"在ROP诊断及ROP分类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在ROP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ROP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2):1577-1578
目的探析RetCamⅢ在新生儿眼底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行眼底筛查的新生儿4 32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RetCamⅢ广域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而后予以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新生儿眼底病变检出情况。结果RetCamⅢ新生儿眼底病变检出1 731例(40.07%),其中眼底出血者1 576例(36.4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ROP)56例(1.30%),遗传性、发育性眼底病变者51例(1.18%),其他病变者48例(1.11%)。RetCamⅢ新生儿眼底病变检出率为40.07%,显著高于双目间接检眼镜法的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tCamⅢ检查中出现不良反应共20例,其中呕吐3例,嘴唇发绀2例,细菌性结膜炎2例,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角膜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情况;双目间接检眼镜法检查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眼底病变危害性较严重,病变多样,需早期筛查。对新生儿眼底病变进行RetCamⅢ检查是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松鹤  刘青  董宇  刘卫东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933-4934
目的:评价RetcamⅡ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5例早产儿进行间接检眼镜与RetcamⅡ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RetcamⅡ检查515例早产儿诊断ROP 87例,间接检眼镜检查诊断ROP 76例,相比较11例漏诊。结论:RetcamⅡ具有宽视野、即时成像、图像真实、清晰、易保存的特点,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ROP危害大、发病率高,应重视早期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双目间接检眼镜的特点及其在眼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目间接检眼镜的特点及其在眼科检查和手术2方面的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因其独特的照明系统及成像原理,与直接检眼镜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大多数眼底疾病可以得到正确的诊断。作者认为到目前为止,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法是最方便、优越的眼底检查方法,在眼底检查、眼科手术、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B超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B超进行眼底检查的实用性及对ROP诊断的有效率。方法:2007年6月1日~2008年3月8日对112例早产儿运用B超和间接眼底镜检查,以间接眼底检查诊断ROP的结果为"金标准",记录B超检查眼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B超诊断224只眼睛,检出ROP病变13只眼睛,11只被间接眼底镜证实患有ROP,其敏感度为25%,特异度为98.9%,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84.4%。结论:B超不是目前ROP筛查的理想手段,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早产儿的ROPⅢ期的随访,但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故此技术应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743例早产儿由医生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系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护士为患儿实施检查前、中、后的全面护理管理。结果所有早产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视网膜眼底检查。结论因为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抵抗力差,完成视网膜检查过程需要护士为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以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743例早产儿由医生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系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护士为患儿实施检查前、中、后的全面护理管理。结果所有早产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视网膜眼底检查。结论因为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抵抗力差,完成视网膜检查过程需要护士为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以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陈文浩  刘德林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42-5544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充分散瞳及表面麻醉后,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用巩膜压迫器压陷眼球周边部一周,观察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308例,体重≥2 000 g 121例,<2 000 g187例;发现1期患儿37例,2期患儿14例,3期患儿6例、4期患儿2例,无5期患儿。ROP发生率为19.16%(59/308)。ROP组与非ROP组出生体重、孕周数、高碳酸血症发生率、吸氧时间、低氧血症、胆红素水平及蓝光照射时间比较,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小、给氧浓度越高及时间越长、胆红素水平越高、蓝光照射时间越长,越易发生ROP,是R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2007年出生于广东省内部分三甲医院、出生体重<2000g及胎龄<37周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完成眼底检查的1094例早产儿中,发生ROP的患儿为139例(12.7%)。单因素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吸氧浓度、低氧血症、感染、输血等因素相关。结论:ROP的发生主要与低出生体重、小出生胎龄及吸氧浓度相关,同时低氧血症、感染及输血也对ROP的发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209例筛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方法】按ROP诊断方法对209例早产儿,使用间接眼底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结果】209例早产儿中ROP发病率为11.0%,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氧疗增加ROP的发生。【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9月~2010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体重〈2000g,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于出生后2周始,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并记录完整的临床资料,调查ROP的发病率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67例早产儿。ROP发病率为11.44%(42/367)。42例中ROPI期21例,Ⅱ期14例,Ⅲ期6例,Ⅳ期1例。激光手术9例(2.45%)。对367例早产儿相关因素分析提示,感染、贫血、窒息、吸氧时间〉7d、吸氧浓度〉40%、代谢性酸中毒、胎龄、呼吸暂停、输血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小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7d、代谢性酸中毒、感染、输血、呼吸暂停是R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防治早产儿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感染、贫血、吸氧、酸中毒、窒息、胎龄与ROP相关;小胎龄、呼吸暂停、感染、输血、酸中毒是R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胎龄为指标,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筛查标准和初次筛查时间。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1年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NICU病区1 148例早产儿,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体重≤1 000 g、1 001~1 250 g、1 251~1 500 g、1 501~1 750 g、1 751~2 000 g、>2 000 g各组间阈值RO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01.54,P<0.001),其OR值为1.00、0.45、0.24、0.07、0.02、0.003,出生体重﹥1 500 g时阈值ROP发病率显著降低;ROC曲线示在出生体重为1 532.5g面积最大;出生胎龄﹤28周、28~30周、30~32周、32~34周、≥34周各组间阈值R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14,P<0.001),其OR值为1.00、0.68、0.29、0.07、0.02,出生胎龄>32周时阈值ROP发病率明显降低;ROC曲线显示在出生胎龄32.07周面积最大;出现阈值ROP时的矫正胎龄﹤35周的8例早产儿,出生后周龄均在4~6周。结论:出生体重≤1 500 g和出生胎龄≤32周是ROP筛查指标;初次筛查时间在矫正胎龄≥35w或出生后4~6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期吸烟、药物、妊娠并发症等孕期危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9例早产儿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分期标准进行ROP的诊断和分期,并收集孕妇孕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829例早产儿中ROP的患儿为97例,患病率为11.70%。孕妇年龄、孕期服用药物无明显差异,而孕期吸烟和妊娠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妊娠并发症与ROP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吸烟和妊娠并发症是孕期导致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科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协同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进行筛查的方式。方法 眼科医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RetcamIII视网膜广域成像系统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住院及门诊的293例符合ROP 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筛查。结果 按检查要求完成筛查的患儿共195例, 发现ROP 患儿57例( 占完成筛查总数的29.23%) , 其中阈值前期II型病变共31例(占完成筛查总数的15.90%) , 阈值前期I型或阈值期病变共8例( 占完成筛查总数的4.10%) 。结论 这种眼科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协同配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式, 有利于在对早产儿身体情况有效监护的前提下ROP的早期发现、定期随诊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眼底镜检查及散瞳药应用对早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过程中散瞳药以及眼底镜检查操作对患儿血氧饱和度、脉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出生体重≤2 000g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眼部检查,并记录检查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结果 90例早产儿中有25例诊断为早产儿视网膜病(27.8%),早产儿视网膜病组平均孕周及出生体重均低于正常眼底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所采用的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不会影响患儿各项血氧饱和度和脉率,在进行眼底镜操作中,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脉率出现增快.结论 在眼部使用局麻药,尽量减少使用开睑器的时间并注意操作轻柔、迅速,从而可减轻患儿的不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应用RetcamⅡ进行眼底照相检查,根据1984年国际ROP会议制定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515例早产儿中患不同程度ROP者87例,ROP发生率16.89%;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对可能影响ROP发生率的9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贫血、低血糖血症、吸氧、肺炎、输血与ROP发生率密切相关,性别、新生儿酸中毒与ROP发生率无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与ROP发生率最相关,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具有新生儿贫血、低血糖血症、肺炎、吸氧史及输血史的早产儿ROP发生率越高,其中低出生体重是ROP的最高危因素,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早产儿应早进行眼底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预防ROP致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产儿眼底疾病的患病率及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RetCam 3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出生的所有早产儿进行眼底疾病筛查,并结合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对1 313例早产儿进行筛查,一共筛查出301例眼底疾病患儿,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08例,非特异性视网膜渗出性病变53例,视网膜出血33例,原始玻璃体动脉残留4例,视神经发育不全1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1例,黄斑色素沉着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有低胎龄、低出生体重、不规范吸氧史、多胎及输血史。结论 RetCam 3眼病筛查能在早产儿人群中筛查出眼底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有低胎龄、低出生体重、不规范吸氧史、多胎及输血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