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通过完善的治疗前准备,治疗后加强穿刺部位、患肢、溶栓导管的护理,结合对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及出院前的康复指导,59例痊愈、2例好转、1例无效。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置管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胭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5月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别采用胭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d。结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已成为临床多发病,治疗的同时对DVT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预防亦受到临床重视。本科室自2000年4月-2005年6月开展滤器保护下静脉置管治疗DVT,最大程度预防了DVT导致PE的发生,同时将溶栓药物直接灌注于血栓局部,达到安全、有效、快速的溶栓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8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是关注患肢舒适护理与安全护理,同时做好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严格做好出院宣教。83例患者导管溶栓抗凝治疗3~7d,患肢肿痛较治疗前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23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常规准备)术后护理(病情观察、体位与患肢护理、饮食指导、穿刺点及导管护理、溶栓抗凝药物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认为细致入微的观察,正确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溶栓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王福利  张卫青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56-1857
我院介入科2001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持续溶栓的方法治疗60岁以上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6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较高,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置管溶栓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院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2月采用血管腔内置管溶栓术治疗 6 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l l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36例。 2 8~ 75岁 ,平均 4 5 2岁。左侧肢体 5 2例 ,右侧肢体 12例。病程 7天~ 8个月 ,平均 5 9 5天。主要症状为肢体肿胀、疼痛、肤色青紫、麻木。患肢较健肢明显增粗 ,腓肠肌及股三角区压痛。除应用腔内置管溶栓外 ,再辅以抗凝、中药外敷治疗。1 2 手术方法 患者先行彩超检查 ,根据血栓部位和范围选择股静脉、月国静脉或胫后静脉为置管部位。…  相似文献   

8.
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对在本院接受置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4例,与同期接受单纯抗凝治疗的43例患者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联合足背浅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1-12月该院收治的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溶栓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深浅静脉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药物使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用药量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深浅静脉联合置管溶栓治疗能使药物充分达到血栓部位,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将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96.89%:对照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5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为对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各项护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卧床休息,取DVT体位,穿弹力袜,认真地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指导,导管的妥善固定,及保持伤口无菌,可保证溶栓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4月—12月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4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住院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接受早期康复活动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患肢髌骨上缘15 cm和髌骨下缘10 cm腿围周径、尿激酶用量、溶栓天数、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穿刺处渗血及溶栓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评分。 结果 住院期间试验组患侧肢体髌骨下缘10 cm腿围周径差小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及溶栓天数少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T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T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在出院后3个月的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的得分高于出院后1个月得分,PTS评分低于出院后1个月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出院后1个月得分,PTS评分低于出院后1个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活动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局部置管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术前经健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在超声定位和引导下,穿刺患侧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24~48 h后超声监测.结果 超声定位下穿刺针均顺利进入腘静脉;超声引导下溶栓导管均被置入血栓合适位置,38例超声引导全部成功.治疗过程中,根据血栓消融情况,4例在超声引导下调整了溶栓导管位置.经过2~7 d溶栓治疗后行超声检查,33例基本治愈,4例好转,1例无效.无一例发生大出血和肺栓塞.结论 超声检查在急性下肢DVT患者局部置管溶栓术前诊断、术中引导、术后指导用药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颜秀丽  高岚  陈颖 《现代护理》2007,13(14):1348-1349
对1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加强基础护理是顺利完成治疗的基础;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导管脱出堵塞、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可防止颅内出血和下肢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应用药物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不同途径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超  吴性江  韩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66-3168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U/(kg·h),肝素钠10U/(kg·h),微量泵持续24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h测定血浆DD值。24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h达到高峰,24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 8、12、20、24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有效率为58%,A组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 动态观察DD变化可以作为抗凝、溶栓的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用生理盐水加双黄连冲洗脓腔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30例深部大脓腔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16例用生理盐水加双黄连冲洗切口引流 ,对照组 14例放胶片、胶管引流。结果 :治疗组伤口愈合较快 ,疤痕组织面积小 ,效果满意 ;对照组局部伤口生长缓慢 ,不易愈合 ,疤痕组织面积大。结论 :用生理盐水加双黄连冲洗脓腔可尽快引出脓液 ,有利切口愈合 ,可减少因引流不彻底所致的假性愈合。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的护理方法,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方法:总结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如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进行早期功能训练,采取预防性的技凝治疗,以促进静脉田流等,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肢体血液循环情况,一旦有DVT发生,及早治疗。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96例中,仅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2%。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王彬  唐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865-3867
目的对ICU患者实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探讨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383例ICU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7例采用ICU病房常规护理,实验组236例进行DVT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DVT的情况。结果对照组DVT发生21例(14.29%),实验组DVT发生9例(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5,P〈0.01)。结论对ICU患者采取DVT风险评估后给予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 h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es,CADVT)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11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住院的234例患儿作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CADVT,将其分为CADVT组(53例)和非CADVT组(18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并绘制列线图。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同一所医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作为验证组,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CADVT发生率为22.65%。CVC留置时长(OR=1.172)、D-二聚体浓度(OR=1.169)、纤维蛋白原浓度(OR=3.888)、镇静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