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髌骨惯性脱位患者应用改良 M adigan 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999-08/2003-04解放军总医院采用改良 M adigan 手术治疗髌骨习惯性脱位患者 例 7 12膝,平均年龄 31.7岁(19~55岁)。术后随访12~44个月 平均 30.3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并进行查 (体、X 射线检查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手术后全部病例无脱位复发,恐惧试验等消失,Thum 征阴性,主 b观满意率 11/12膝。1例患者对双膝手术的一侧仍感觉疼痛。并发症:伸膝启动阶段伸膝无力 例,经康复训练在术后 个月内 例恢复,另 3 1 21例同时发生低位髌骨伸膝无力在术后半年恢复。结论:改良 M adigan 手术对髌骨习惯性脱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主、客观效果均较满意。关节镜下膝关节外侧松解切口小、恢复快。但是对严重膝外翻的患者建议同时行髌腱止点移位或股骨髁上截骨等手术。  相似文献   

2.
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术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髌骨术后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对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探索髌骨习惯性脱位行胫骨止点内移并髌外侧松解术术后康复方法。方法:观察12例髌骨习惯性脱位术后患者对常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肌力训练方法的耐受情况,探索术后ROM和肌力训练的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术后康复方案,再依此方案对22例患膝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并以同期手术的14例患膝作对照。结果:①通过12例患者对常用康复方法的耐受情况的观察发现,ROM的阶段目标第6周90&;#176;~100&;#176;,第8周&;gt;120&;#176;。术后5周耐受直腿抬高,8周双拐负重步行,10周能实现单拐步行。②12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膝关节平均活动度分别是(125、6&;#177;10.5)&;#176;,(109.2&;#177;14.1)&;#176;,膝关节LKSS评分分别为(93、83&;#177;5.41)和(81.00&;#177;11.47)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6&;#177;0、29)和(7.70&;#177;1.4_4)分(P&;lt;0.05)。结论:该阶段目标和康复方案能成功应用于髌骨习惯性脱位行胫骨止点内移并髌外侧松解术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髌骨术后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对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探索髌骨习惯性脱位行胫骨止点内移并髌外侧松解术术后康复方法。方法:观察12例髌骨习惯性脱位术后患者对常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和肌力训练方法的耐受情况,探索术后ROM和肌力训)练的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术后康复方案,再依此方案对22例患膝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并以同期手术的14例患膝作对照。结果:①通过12例患者对常用康复方法的耐受情况的观察发现,ROM的阶段目标第6周90°~100°,第8周>120°。术后5周耐受直腿抬高,8周双拐负重步行,10周能实现单拐步行。②12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膝关节平均活动度分别是(125.6±10.5)°,(109.2±14.1)°,膝关节LKSS评分分别为93.83±5.41)和81.00±11.47)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6±0.29)和(7.70±1.44)分(P<0.05)。(结论:该阶段目标和康复方案能成功应用于髌骨习惯性脱位行胫骨止点内移并髌外侧松解术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髌骨外脱位患者微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髌骨外脱位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采用在关节镜下髌股韧带重建术进行微创修复,术后均采取相同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于者术后2周开始,治疗组则于术后6~12h(早期康复训练)开始2组患者均于康复训练前和康复治疗4周后(康复训练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康复训练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ROM与组内康复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康复训练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ROM分别为(91.80±8.20)分和(106.15±6.70)°,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9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髌骨外脱位微创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伍江雁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54-1957
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是一种相当少见的髌股关节异常,远期将导致诸如髌骨周围钝痛、膝关节乏力、退变性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文献依照发病年龄和发生机制,将儿童髌股关节异常分为先天性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和习惯性髌骨[1].前者是一种不可自然复位的先天性畸形,但后两种髌骨脱位都具有自然复位的特征.复发性髌骨脱位意指曾发生2次以上的髌骨脱位和自然复位,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双髌骨发育较小伴习惯性脱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0岁.身高142 cm,自述4岁多才能走路,自幼常因轻微外伤导致膝部疼痛,行走困难,自行按摩后缓解,不能追忆家族中有类似患者.查体:双膝关节肿胀、有压痛,外翻畸形,下蹲困难,身材矮小.X线示:双髌骨明显变小、畸形,骨密度不均,股骨外侧髁发育不良,呈扁平状;关节间隙外宽内窄,髌骨下移且大部位于股骨外髁外侧,髌骨间隙失常;双侧髌骨明显外下移位,股骨髁间凹几近变平,凹面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7.
不同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3种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髌骨分离骨折手术患者分为钢丝环扎组、钢丝张力带组及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每组各30例,进行术后早期规范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并对术后2,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做出对比评定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两三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钢丝张力带组、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明显优于钢丝环扎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远期评定可吸收线张力带组优于钢丝张力带组及钢丝环扎组。结论:钢丝张力带、吸收线张力带组由于内固定稳固,术后可早期的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更符合现代骨科功能康复的治疗理念,吸收线张力带组在术后被动运动训练时无膝关节皮肤异物刺激感,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背景: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可通过平衡髌骨内外侧软组织,改善Q 角,达到纠正髌骨脱位.目的:探讨Q 角测量评估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治疗前常规测量18 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Q 角,按Q 角分为两组:<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或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和股内外侧肌止点位移.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Q 角明显低于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Q 角测量评估显示平衡膝关节软组织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具有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可通过平衡髌骨内外侧软组织,改善Q角,达到纠正髌骨脱位。目的:探讨Q角测量评估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治疗前常规测量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Q角,按Q角分为两组:〈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或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和股内外侧肌止点位移。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Q角明显低于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Q角测量评估显示平衡膝关节软组织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具有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63-96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关节镜下MPFL重建术治疗。评价术前、术后6w、术后6个月优良率及膝关节稳定性。结果术后6w、术后6个月,髌骨稳定性优良率逐渐升高,6个月髌骨外推检验、恐惧试验、J-sign试验优良率均达100%;术后6w、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HSS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下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显著,可纠正髌骨轨迹,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种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髌骨分离骨折手术患者分为钢丝环扎组、钢丝张力带组及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每组各30例,进行术后早期规范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并对术后2,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做出对比评定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两三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钢丝张力带组、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明显优于钢丝环扎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远期评定可吸收线张力带组优于钢丝张力带组及钢丝环扎组。结论:钢丝张力带、吸收线张力带组由于内固定稳固,术后可早期的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更符合现代骨科功能康复的治疗理念,吸收线张力带组在术后被动运动训练时无膝关节皮肤异物刺激感,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重建术后髌骨脱位患者康复治疗方法,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方法:50例MPFL重建术后的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等综合康复,对照组进行指导回家自行训练,术后第12、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等速测试(慢速60°/s、快速180°/s),并将股四头肌及股内侧肌患侧/健侧峰力矩百分比、膝关节活动度(ROM)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2、24周,股四头肌患侧/健侧峰力矩百分比慢速分别为61.19±4.80、83.08±2.52,快速分别为68.62±5.04、90.85±1.82,股内侧肌百分比慢速分别为73.19±6.27、91.73±8.11,快速分别为68.49±2.64、82.42±4.12,Lysholm评分分别为82.36±2.57、95.79±1.03,均优于对照组(P<0.05),ROM分别为138.31±4.79、141.72±5.16,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案能成功应用于MPFL重建的髌骨脱位患者术后的康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科2002-10~2004-03共收治青少年髌骨脱位16例,经过综合手术和科学的护理,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男5例,女11例,年龄最大19岁,最小13岁,平均15岁,其中伴游离体2例,伴髌骨骨折1例,诱因均为外伤,受伤与就诊时间平均约6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三联术治疗髌骨脱位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65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改良三联手术治疗,术前行心理护理,术后采取持续的、渐进式的功能康复锻炼,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包括Q角、Kujal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结果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后平均Q角分别为(20.7±4.3)°和(10.1±2.2)°,Kujala评分分别为(60.7±7.1)和(83.5±8.1)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51.9±7.3)和(92.5±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术期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6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青少年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指导,制定术后康复锻炼方案。随访一年,比较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60例术前术后膝关节Kujala评分分别为(50.96±4.61)分,(94.48±1.88)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49.65±4.85)分,(91.91±2.3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系统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合理的康复方案可促进青少年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6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在理疗科的配合下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至6个月左右.结果 61例髌骨脱位的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前Kujala评分(75.43±24.77)分、Lysholm评分(76.10±25.90)分,术后12个月,Kujala评分(94.93±9.03)分、Lysholm评分(95.18±10.82)分.手术前后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人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术后系统的康复计划是病人功能恢复良好的必要条件,仔细的讲解能够使病人积极地配合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内外侧支持带调整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2009年8月收治的25例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22膝获完整随访。左膝12侧,右膝10侧。患者既往髌骨脱位2~6次。首次脱位至手术时间3~116个月,平均28.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和剧烈活动时不稳感,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阳性,4例磨髌试验阳性,5例伸膝抗阻痛阳性。术前常规行膝关节正侧位和髌骨轴位X光片检查,记录术前Q角(14.3±2.7)°,术前患侧大腿较健侧萎缩(2.2±0.83)cm。患者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44.3±3.3)分、Lysholm评分(55.7±3.7)分。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缝合紧缩术治疗,术后行正规功能康复。结果 21例22膝获随访,随访时间24~54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患膝活动良好,随访期未见脱位及患膝发育异常。术后24个月观察,髌骨外推恐惧试验阳性3例;Q角(15.4±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2);患侧大腿较对侧萎缩(1.2±0.43)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24);IKDC评分(72.5±4.1)分、Lysholm评分(77.3±3.5)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72,P=0.0023)。结论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治疗无严重膝关节发育异常的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髌骨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连续收治的56例(66膝)髌骨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32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7. 9±7. 1岁。该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及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分别评估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s评分、Q角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 5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从(4. 6±1. 5)分降到(1. 7±0. 9)分(P=0. 000),Lysholms评分由(72. 7±8. 9)分提高到(86. 4±5. 6)分(P=0. 000),Q角由(14. 6±3. 2)°改变为(13. 7±3. 4)°(P=0. 096),膝关节伸直角度由(2. 6±2. 1)°改变为(2. 0±1. 7)°(P=0. 087),屈曲角度由(109. 5±10. 0)°改变为(117. 3±9. 9)°(P=0. 000)。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在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系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观察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的功能锻练指导,而实验组采用早期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患者随访3个月均痊愈.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2,6周关节活动度均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早期发生关节积血、疼痛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早期系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二联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康复训练方法 .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系统的康复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患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训练,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髌骨脱位未见复发,无脱位恐惧感,关节活动度与对侧相比完全恢复正常,患者全部恢复术前的运动水平.3例仍有膝关节前侧疼痛症状,但疼痛均较术前显著减轻.采用Ly-sholm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后平均评分为93.2分.结论 采取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 ,患者易于掌握,能够较好地配合,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恢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