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中c-myc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c-myc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59例肝癌组织中35例c-my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9,3%。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c-myc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而与肝癌的转移有关(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制作累积生存曲线并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myc表达阳性与阴性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39)。结论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HCC患者c-myc表达阳性者预后不良,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中c-myc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c-myc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59例肝癌组织中35例c-my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9.3%。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c-myc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而与肝癌的转移有关(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制作累积生存曲线并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myc表达阳性与阴性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39)。结论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HCC患者c-myc表达阳性者预后不良,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肝细胞肝癌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同患者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癌肝组织及非肝癌肝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基因和GAPDH基因的表达,通过2^-△△CT。方法分析相对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同一患者非肝癌肝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结果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27〈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A mRNA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肝癌发生和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杜宝玲  张征宇  马宁芳 《新医学》2009,40(11):737-73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9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cl-2和NF-κB的表达情况,比较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两者表达的差异,分析Bcl-2和NF-κB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分析NF—κB和Bcl-2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F-κB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75.4%、39.1%,Bcl-2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36.2%、11.6%,上述两指标在肝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和Bcl-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P〈0.05)。NF—κB和Bcl-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均阳性的1、3年生存率为69.4%、41.5%,两者表达均阴性的1、3年生存率为87.2%、73.6%(P〈0.05)。结论:Bcl-2和NF—κB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两者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yclinD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取13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HCCs)及癌旁组织(PTLTs)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CyclinDl的表达,统计分析CyclinDl表达强度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法检测不同CyclinDl表达组的生存差异。最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51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CyclinDl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8.3%(51/133),而在癌旁组织中仅有4例CyclinDl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4/133),肝癌组织中Cy-clinDl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Mann-WhitneyU检验发现肝癌组织中CyclinDl的高表达与AFP水平(P=0.006)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CyclinDl表达与性别(P=0.394)、年龄(P=0.232)、肿瘤大小(P=0.842)、肿瘤数目(P=0.479)、包膜(P=0.085)、脉管侵犯(P=0.331)、淋巴结转移(P=0.168)和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P=0.521)不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CyclinDl表达强度与患者生存相关,即表达强者预后差(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脉管侵犯、CyclinDl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3,0.010和0.017)。结论CyelinDl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并且是肝细胞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脏组织的表达情况与肝细胞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所接受肝切除手术并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101例患者标本,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肝癌及癌旁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癌旁组织VEGF的高表达是患者死亡(P=0.027,风险比(HR)2.356,95%可信区间(CI)1.101~5.040)和复发(P=0.023,HR:2.091,95%CI:1.106~3.95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EGF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肿瘤复发和低生存期显著相关,提示研究癌旁组织的血管生成微环境在肝癌复发转移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mRNA在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结果:32例(84.2%)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呈阳性表达,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亦为阳性;而阴性表达的6例(15.8%)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HA和血清甲胎蛋白亦为阴性。HBsAg阳性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在合并肝硬化组为100%,合并血清甲胎蛋白〉25ug/L组为100%、无合并肝硬化组为57.1%,〈25ug/L组为57.1%,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癌组织甲胎蛋白RNA阳性表达与合并肝硬化呈正相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凋亡相关蛋白bax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bax蛋白在66例肝癌组织和24例正常肝组织,以及3种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SMMC-7721、HHCC和1种人正常肝细胞系QZ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肝癌组织的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bax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0.8%(17/24),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3.9%(29/66),二者差异显著(P<0.05)。肝癌组织的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病理分级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肝细胞系HCC-9204、SMMC-7721、HHCC的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43.2%、58.3%和47.1%。正常肝细胞系QZG的阳性细胞计数率为61.0%。结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可出现bax蛋白表达下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均可见中等程度的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Gadd45β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Gadd45β蛋白在5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add45β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0%(13/50),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0%(41/5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Gadd45β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其在高分化癌中阳性率(47.3%)显著高于在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5.9%).而Gadd45β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Gadd45β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并对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创伤病人肝脏结节中P53、PCNA的表达和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腹部创伤及急腹症病人肝脏结节中上述两种蛋白的表达,并HE染色病理分类,结果:39例为肝癌组织,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43.58%和82.05%;33例证实为肝硬变组织,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39.39%和45.45%;45例为癌旁肝组织,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25.00%和75.00%;12例为正常肝组织,P53及PCNA阳性率分别为8.38%和75.00%。结论:P53表达异常及细胞及细胞增殖异常与肝脏的早期癌变有关,P53改变可促使肝细胞增殖。P53及PCNA表达改变,可能成为急诊临床(含剖腹探查)病人判定肝脏结节异常增殖及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