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的82例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引流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2.76±3.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周详地记录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之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从远期治疗效果上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按Harris评分进行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Harris评分总优良率达到90.8%,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根据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材料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陶瓷界面组和金属界面组,每组15例。陶瓷界面组行陶瓷界面假体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金属界面组行金属界面假体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陶瓷界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量均少于金属界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陶瓷界面组高于金属界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无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界面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我国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回顾性分析68例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甲级愈合.随访3~12个月,优良52例,很好4例,好3例,尚可3例,差2例,4例术后死于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结论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25例患者记为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5例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00%(22/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均能较好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前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卧床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更少,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贤 《蛇志》2011,23(4):416-4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用人造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Ⅲ。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5月共实施老年患者THR64例,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相对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术中创伤大,临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根据躁动情况分为躁动组和平静组,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术中失血量、尿量、麻醉时间、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躁动组患者各种不良刺激的比例。结果:术前,与平静组相比,躁动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5),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较高(P0.05),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与平静组相比,躁动组尿量水平较低(P0.05),失血量、心率、麻醉时间、收缩压水平较高(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组不良刺激影响中尿管刺激占比例最高,疼痛刺激其次。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与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术中失血量、尿量、麻醉时间、心率、收缩压水平,尿管刺激、疼痛刺激、气管导管刺激及体位不当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4月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入选实验组,2000年1月-2004年12月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怠者入对照组,对对照组实行系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固术期康复训练程序.结果: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按Charnley标准评分,优良率80%;对照组优良率为6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有利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5例(30髋)按病因分三组,A组酒精性17例,B组为激素性6例,C组潜水性2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患髋功能,X片等,并进行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三组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9.7±2.8)、(81.5±3.1)分、(87.8±2.9)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假肢松动髋数率分别为4.8%、16.7%、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随访3年总体髋部优良率分别为100%、83.3%、1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较好,对酒精性病因患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外侧入路(ASA)与后外侧入路(P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治疗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SA组和PSA组,各49例。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并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SA组患者围术期切口长度短于PS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PS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Harris评分逐步增加(P0.05),但组间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4%,低于PSA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与P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均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但A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低的优点,同时安全性较高,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 年2 月-2011 年2 月我院收 治的320 例(340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 例(172 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 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 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 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 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 评分及住 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34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例(172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疼痛率及翻修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3.6±19.3)min,术中出血量为(432.1±32.7)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10.2)min、(201.3±30.1)m 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Harris评分分别为91.43%,(91.13±5.0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4%、(80.15±4.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翻修率分别为20.00%、0.00%,低于对照组的22.85%、5.7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疼痛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均能起到有效的治疗,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对疼痛较为敏感和活动较多的老年患者而言,宜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切口方法随机分为A与B两组,分别进行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使用两种方法下地活动用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A组患者在下地活动用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情况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功能对比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快捷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瘢痕不明显等多种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Harris疗效和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失血量和下地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2.54%,对照组优良率66.13%,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11.574,P=0.000);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5例(24.19%),再手术率6.4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4.76%),无再手术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23例施行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经平均2.5年随访,总满意率95.7%。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促使老年人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骨折类型及假体固定方式等,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类型多为A2型,患者平均年龄、女性患者数及使用生物假体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假体固定方式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OR=1.993、2.012和2.363,P0.05)。结论:高龄女性患者是发生股骨周围假体骨折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是引发该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