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阿替普酶)和观察组(40例,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浆黏度(PV)、生活质量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5、1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PV低于对照组,ADL、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IS)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我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10例AIS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58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CVR高于对照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及脉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AIS安全性高,且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管储备功能,能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施替罗非班注射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血管特性阻抗、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因子水平,促进脑血管循环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阿替普酶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数据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较之前分别降低、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分别低于、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组间数据差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3)研究组、对照组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33%、13.33%,两组间数据差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因子、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因子及神经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替罗非班的应用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于溶栓后2 h使用替罗非班,对照组于溶栓后12 h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治疗好转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清学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生长因子(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NGF、VE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 h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一方面可改善患者血清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诊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次闭塞率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管再次闭塞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不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还能降低血管再次闭塞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与半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半剂量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30、60、120 min时的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溶栓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42%)略低于对照组的(12.49%)(P>0.05);治疗2 h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常规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半剂量的瑞替普酶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血管再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和神经功能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指标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B型钠尿肽(BNP)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BNP分别为(16.21±1.02)、(159.91±18.82)μg/L,低于对照组的(19.62±0.69)、(200.91±25.1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3、8.259,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更好改善凝血和神经功能,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疾病转归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21 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1 d内出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疾病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半剂量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的基础上联合半剂量瑞替普酶治疗,对比2组溶栓效果、NIHSS评分并记录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用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再通率分别为64%(32/50)、86%(43/50);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肺水肿、心肌缺血等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半剂量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可达到较好的溶栓效果,用药风险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联合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0.05μg/(kg·min)]静滴维持,B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常规剂量替罗非班[0.1μg/(kg·min)]静滴维持。比较2组的血管再通率、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和纤溶相关指标水平、主要临床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血管再通率为76.67%,与B组的81.6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的Fg和D-D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LT和t-PA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2组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AMI的溶栓效果与常规剂量相近,但出血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尿激酶溶栓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替罗非班辅助尿激酶溶栓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48例)和B组(47例),A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NSE、8-OHdG、MDA、S100β水平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1、2周,A组MMSE评分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2周、3个月,A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80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疗程为48 h,之后2组均续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自溶栓至第10天,2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溶栓至第3天,2组严重出血及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7、14、30 d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30 d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30、90 d后,实验组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与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与hs-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rt-PA)溶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联合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ACI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溶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血清学指标[血清中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多胺氧化酶(PAO)]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SE、PAO及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良好率为59.09%,高于对照组的36.3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AIS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均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组于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78.26%(36/46)](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52%(3/46)]低于对照组[23.91%(11/46)](P0.05)。结论 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加用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溶栓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基本一致(P>0.05),溶栓1d后和溶栓3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梗死灶面积、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灶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