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按照国家标准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对葡萄酒中的铜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整个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进行了评定和合成.结果显示,本方法的葡萄酒中铜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12 mg/L.  相似文献   

2.
樊春燕 《酿酒科技》2011,(9):107-108,111
根据《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通过对直接碘量法测定葡萄酒中总二氧化硫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重铬酸钾及二氧化硫摩尔质量引起的不确定度较小,对结果无显著影响;由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最大;测定样品时,碘标准溶液体积的用量引入的不确定度也较大;测定分析得葡萄酒中总二氧化硫含量的最后结果为136 mg/L±1 mg/L;k=2。  相似文献   

3.
汤海青  欧昌荣  殷居易  等 人 《酿酒科技》2014,(6):113-115,119
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铁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的检测原理和方法,结合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规定的基本程序,考察分析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铁含量测量不确定性的来源。利用测量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计算并评定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结果表明,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的铁含量,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溶液浓度,其次为测量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定酸碱滴定法测定葡萄酒中总酸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总酸含量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该方法检测葡萄酒中总酸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63 g/L,扩展不确定度为0.13g/L。本实验测定的葡萄酒中总酸含量结果为(5.53±0.13)g/L(k=2,置信区间P为95%)。结论本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由重复性、标准溶液滴定体积、取样体积等引入。  相似文献   

5.
根据JJF1059-1999《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和GB/T15038-2006干葡萄酒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原理,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系统分析并计算葡萄酒中还原糖测量全过程的不确定度各分量、结果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得到在还原糖的含量为3.18 g/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6 g/L,包含因子k为2.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功能性饮料中肌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功能性饮料中肌醇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肌醇含量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本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的绘制。当功能性饮料中肌醇含量为1255.2 mg/L,扩展不确定度为67.8 mg/L(95%置信度),此时肌醇含量表示为(1255.2±67.8)mg/L(k=2)。结论该评定方法可用于气相色谱法对功能性饮料中肌醇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铁是影响葡萄酒稳定性最大的重金属,它能引起葡萄酒破败病的发生。葡萄酒中铁的含量由4mg/L到30mg/L不等,含量少时不至引起破败病,经试验发现8mg/L是分界限,高于8mg/L时,在与空气接触的情况下,由于氧的作用葡萄酒中所含亚铁逐渐氧化成铁,铁又与磷酸盐类、单宁和色素等物质化合生成不溶解的物质,因此使葡  相似文献   

8.
对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中甲醛含量进行研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和方法,并依据GB/T 5009.69 - 2003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影响甲醛含量的主要因素,归纳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经合成得到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从而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当甲醛含量为0.0739mg/L 时,相对不确定度为0.0275,扩展不确定度为0.0041mg/L(k=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定原子吸收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测定叶酸片中铁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 样品经过消解后稀释定容, 参照GB/T 5009.90-2016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含量检测。通过对铁含量计算公式的分析, 对样品称量、消解液定容体积、标准曲线的拟合、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物质的纯度、测量的重复性及空白试剂等各个影响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及评估, 计算合成的不确定度。结果 该叶酸片中的铁含量为41.25 mg/kg, 在95%的置信概率下对其进行扩展不确定度为1.24 mg/kg。结论 可通过改进标准曲线的配制方式降低不确定度, 对叶酸片中铁含量的测定的方法转移提供了参考的检验区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丙酮酸含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为葡萄酒中丙酮酸含量的测定提供理论依据。对样品分别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对其溶液进行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备,加样回收率的测定,葡萄酒发酵周期丙酮酸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丙酮酸在0.05~0.8 m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最低检出限为0.126 mg/L,葡萄酒发酵液中平均回收率101.73%(RSD=1.18%);可见分光光度法:丙酮酸在0.1~0.6 mg/m 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r=0.992),最低检出限为1.0 mg/L,葡萄酒发酵液中平均回收率为102.04%(RSD=1.91%)。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丙酮酸的含量测定且方法准确简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西地区几个酿酒品种和野生品种的单品种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巨峰冬葡萄酒以及两个野生品种G203和A3051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较高,其总含量分别达到1.505 mg/L、1.1728 mg/L和0.9389 mg/L。  相似文献   

12.
选用四川乐山地区3种不同葡萄品种(巨峰、夏黑、玫瑰香)为原料,采用相同的成熟工艺酿制葡萄酒,应用液液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葡萄酒中的香味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3种葡萄酒中共分离鉴定出42种香味物质,其中包含酯类18种、醇类9种、酸类6种,对葡萄酒香味贡献最大的是酯类化合物,在香味物质总量中的占比均超过了43%;其中乙酸乙酯(2.467 mg/L)、辛酸乙酯(2.318 mg/L)、癸酸乙酯(1.226 mg/L)、3-甲基-2-丁醇(0.768 mg/L)、乳酸乙酯(0.768 mg/L)、己酸乙酯(0.740 mg/L)、苯乙醇(1.527 mg/L)、异戊醇(1.238 mg/L)、乙酸(1.682 mg/L)等是形成葡萄酒香味的主体成分。夏黑葡萄酒中这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因此,乐山地区宜选夏黑葡萄用于葡萄酒的制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了葡萄酒中的铁、铜含量2种元素,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90%;RSD〈3.0%,方法最低检出限铁为0.03mg/L、铜为0.02 mg/L。  相似文献   

14.
以北冰红山葡萄为原料酿制山葡萄酒,通过试验确定CO2浸渍时间为10 d,浸渍温度为31 ℃时浸渍效果最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北冰红山葡萄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添加量160 mg/L,发酵温度21 ℃,发酵时间23 d,在此条件下制得北冰红山葡萄酒的平均酒精度为10.40%vol。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红枣汁为原料,经低温保糖发酵工艺得到红枣冰酒,并对该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品质分析。按GB/T 15038-2006方法测定红枣冰酒理化指标;比色法测定红枣冰酒中黄酮含量为182.384 mg/L±13.621 mg/L;HPLC法测定红枣冰酒中环磷酸腺苷(c AMP)含量为98.2 mg/kg±7.4 mg/kg;GC-MS法分析红枣冰酒的香气成分。通过对红枣冰酒进行全面的品质分析,为进一步开发红枣冰酒系列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红酒中人工合成着色剂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人工合成着色剂含量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本研究测得的红酒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含量分别为柠檬黄(52.6±7.2)mg/kg(k=2)、苋菜红(33.6±7.4)mg/kg(k=2)、胭脂红(40.7±5.6)mg/kg(k=2)、日落黄(50.2±6.8)mg/kg(k=2)。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试样中人工合成着色剂含量、试样质量、试样定容体积、试样稀释倍数等。结论本方法可反映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性,为日常实际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用内蒙古乌海地区赤霞珠葡萄品种为原料,采用橡木片浸泡发酵法,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通过测定比较发酵期间、发酵结束及陈酿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的橡木片添加量,进而提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结果表明,在葡萄醪液中加入1 g/L的天然橡木片进行发酵及陈酿,最终得到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色度(2.35)、色调(0.84)、单宁(850.5 mg/L)、总酚(1 254.7 mg/L)均有明显改善且酒体较为稳定,明胶指数和盐酸指数最高分别为194.4 mg/L和195.0 mg/L,其感官评分为83分。因此,添加1 g/L天然橡木片浸泡发酵能改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18.
该实验研究了合阳地区5个红色和5个白色酿酒葡萄品种在成熟期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含量和成熟系数变化,分析了成熟葡萄浆果的物理品质、花色苷和单体酚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转色期后12 d,各品种葡萄的成熟系数均>20。成熟葡萄浆果还原糖含量为180~235 g/L,总酸含量<6 g/L。综合来看,赤霞珠、品丽珠、黑比诺、马瑟兰、爱格丽、小芒森和贵人香适合在合阳地区种植。赤霞珠、品丽珠、黑比诺、马瑟兰和贵人香最适采收期在转色期后24 d左右,爱格丽和小芒森在转色期后44 d左右。马瑟兰的成熟浆果花色苷含量较高,达29.85 mg/g;赤霞珠、马瑟兰和爱格丽成熟浆果单体酚含量较高,分别为0.65 mg/g、0.43 mg/g和0.26 mg/g。研究结果将为陕西合阳地区酿酒葡萄种植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葡萄酒中多酚、单宁等功能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葡萄果皮中,为提高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含量,改善葡萄酒的口感,试验以陕西泾阳赤霞珠葡萄浆果为原料,分别在-20℃和-35℃两种不同温度下进行冷冻处理葡萄浆果并进行小容器酿酒试验,研究了葡萄原料经冷冻处理后葡萄酒中理化指标的差异变化,以及冷冻处理对葡萄酒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原料经-20℃和-35℃两种不同温度冷冻处理后,葡萄酒中单宁和总酚物质的含量显著增高,且-20℃冷冻处理后含量最高,其中单宁含量为29.54mg/L,总酚含量为129.71mg/L;葡萄原料经-20℃冷冻处理后,葡萄酒的外观、口感和总体评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疏穗处理设置不同产量(450 kg/667 m2、720 kg/667 m2和990 kg/667 m2),探究不同产量对山西乡宁地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期在保产的基础上通过限产为山西乡宁地区生产优质酿酒葡萄原料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在产量为720 kg/667 m2、果穗数为16穗/株时,成熟葡萄果实中总酚、单宁含量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其他两种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葡萄果实成熟度最好(成熟系数31.45),成熟葡萄果实中总糖含量最高(211.00 g/L),总酸含量最低(6.72 g/L),总花色苷含量最高(33.33 mg/L),酿造的干红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符合GB 15037—2006《葡萄酒》要求,感官评分最高(80.8分),说明该产量下赤霞珠葡萄品质和酿酒品质最优。表明通过疏穗适度控制产量有利于提高山西乡宁地区的赤霞珠葡萄品质和葡萄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