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早期予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干预,比较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黄疸发生情况、第1次排胎粪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对照组为62.0%,观察组为2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次排胎粪时间、胎粪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效果优于常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患儿黄疸指数变化,治疗后胎粪转黄、完全退黄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和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患儿黄疸指数比较,试验组第3天开始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胎粪转黄和完全退黄时间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患儿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林海芳  叶淑芳  胡丽娅  何春风 《新中医》2020,52(12):196-19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采用光照疗法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采用光照疗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2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 d、5 d、7 d,2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92%,对照组为2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加速患儿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退黄汤药浴结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患儿118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退黄汤药浴和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治疗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5%(P0.05);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6.95%(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给予蓝关照射并结合健脾祛湿退黄汤辅助治疗效果确切,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钟俊丽 《新中医》2014,46(5):222-223
目的:观察中医特殊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抚触和光照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观察记录患儿的黄疸指数、胆红素降低幅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从第3天开始至第6天,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可以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消退,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吴爱珍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7):160-163
目的: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湿热熏蒸型病理性黄疸患儿,研究人员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包括中药药浴、小儿推拿。2组均观察10 d。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指数、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胆红素降低幅度及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3~6天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胆红素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黄白洗剂药浴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黄白洗剂药浴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清水洗浴,观察比较两组的胎粪转黄时间、出生后24h、48h、72h经皮测胆红素值、出生时及出生后72h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胎粪转黄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在48h、72h经皮测胆红素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经早期干预后72h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白洗剂药浴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可缩短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3,34(3):284-286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退黄类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足月分娩的单胎新生儿200例,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药浴水(茵陈蒿、野菊花、桑叶、木瓜、栀子、大黄、鸡内金、枳壳、党参等加水煎煮)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降黄制剂,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结果:经过药浴早期干预100例患儿黄疸指数低于服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中药浴水疗加快了肠腔运动,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药药浴及穴位按摩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产科2014年12月~2015年7月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抚触联合温水游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药浴及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干预2个月后生长指标(体重、身高、连续睡眠时间、摄入奶量)、排便情况(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情况(开始消退时间与完全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体重、身高、睡眠时间、摄入奶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开始消退时间与完全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穴位按摩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排便及黄疸的消退,改善睡眠并增进食欲,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明显积极作用,且简单易行,具有较高临床借鉴、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红丽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5):176-178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联合抚触与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新生儿常规退黄治疗和护理,联合治疗组加予标准抚触手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7 d。记录2组患儿的排便情况、胎便转黄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联合治疗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1.0%,联合治疗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并可有效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加速黄疸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吴海波  郑小娟 《新中医》2020,52(12):136-13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以上3项血清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5.63±1.48)d,短于对照组的(8.49±2.37)d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研究组家长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足月新生儿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退黄熏洗方(菌陈、栀子、大黄、薄荷、山楂、川芎)药浴,1d1次,每次15~20min;对照组给予菌栀黄颗粒,每次1g,1d3次,口服。两组均以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及新生儿黄疸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抚触与游泳护理联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用简单的随机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增加早期抚触联合游泳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不同时间的胆红素水平、体质量、黄疸指数。结果:干预组患儿护理3d后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儿护理7d时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早期抚触与游泳护理联用能够显著改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指数分析,提高黄疸消退效果,促进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抚触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按摩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光疗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效果理想,能降低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不良作用小,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促排便法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出生的新生儿1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按需母乳喂养。观察组行早期排便干预,即出生3 h后给予腹部按摩,采用温水加开塞露灌肠通便;对照组不予排便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胎便早排、迟排和胎便早变黄、迟变黄等例数,并测定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人工促排便可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加快肠道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道重吸收,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游泳对新生儿生理参数的改变,探讨早期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收集260例阴道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140例,住院期间给予沐浴+游泳;对照组120例,住院期间给予沐浴,分别观察2组新生儿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体质量及黄疸指数。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初次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研究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比较2组新生儿产后第5天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早期游泳能加快新生儿胎便的排出及转黄,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益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但能否增加新生儿体质量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大埔县人民医院150例行剖宫产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清水游泳,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游泳加抚触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胎粪排出时间、胎粪转黄时间以及黄疸发生的时间和程度。结果:(1)观察组的胎粪转黄、退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新生儿第3~6天的血清胆红素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游泳加抚触能加速新生儿胎粪排泄和胎粪转黄的时间,减轻黄疸症状,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而且无不良反应,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胡坚  梁宝媛  陈静 《四川中医》2015,(2):121-122
目的:观察中药退黄方汤剂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退黄方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退黄方汤剂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加强对患儿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主要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早期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在患儿出生后黄疸指数变化情况和胎粪转黄、退黄情况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庭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新生儿抚触+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抚触护理),观察组(35例)(抚触护理+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相较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更低,舒适度评分更高,夜间觉醒次数更少,日均睡眠时间更短(P <0.05)。与对照组患儿黄疸持续、胎便转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用时更短(P <0.05)。两组患儿干预依从性(观察组/对照组:97.14%/80.00%)对比,观察组更高(P <0.05)。两组患儿家属干预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94.29%/74.29%)相比,观察组更高(P <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新生儿抚触+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干预效果理想,可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升患儿舒适度及依从性,促进患儿症状康复,提高患儿家属干预满意度,推广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