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气虚体质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气虚体质是因一身之气不足,脏腑功能减弱而形成的体质状态。体质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转归。利用 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的气虚质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气虚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结果气虚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糖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并与亚健康状态也有密切关系。结论据中医体质基本理论,气虚体质者应保持心情愉快,偏食温补脾胃的食物,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从情志、饮食、运动等方面调整。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中医体质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体质类型决定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研究表明湿热体质现患率居偏颇体质的第二位,并且与痤疮、湿疹、便秘、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湿热体质的危险因素,对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防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研究,结合中医古籍和现代研究等文献,探讨湿热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饮食结构、运动锻炼和睡眠时间等是影响湿热体质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体质的判定来指导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调理湿热体质的偏颇状态,有利于亚健康状态和相关疾病的防治,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气虚体质作为中医体质中较为主要的体质类型,人们对于气虚体质的研究更是丰富,从20世纪末到现在关于体质的研究来看,气虚体质复杂深奥,影响因素众多,更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就体质的概念、气虚体质、气虚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加以论述,以便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质是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和机体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气虚体质在人群中比较常见,以气息低微,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多种复杂因素形成的。气虚体质发生率高,与年龄、性别和地域等有关系。气虚体质人群易患感冒、喉喑、鼻鼽、哮喘、眩晕、遗尿等病证。  相似文献   

5.
血瘀体质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血瘀体质是中医体质分型中的一种常见体质类型.血瘀体质的形成与年龄、性别及地域因素关系密切.血瘀体质与气虚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等相互兼夹.血瘀体质与血瘀证具有相关性,血瘀体质者患病易发为血瘀证.系统生物学将是血瘀体质研究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气虚体质与老年病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气虚体质是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 ,以多发于及特发于老年人为特征的老年病与气虚体质密切相关 ,气虚体质这一内在因素不仅在老年病发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既病之后疾病的性质和转归也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对老年病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气虚体质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应用已建立的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的22 332例数据进行研究。样本数据来自中国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广东10个省市。采用中医体质量表的气虚质亚量表对气虚体质进行评价。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不同性别人群的气虚体质得分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影响男性气虚体质评分的因素为有慢性疾病、不太运动、出生后非母乳喂养、婚况因素(未婚)、喜热、喜咸、喜冷(凉)、喜清淡、喜甜饮食;女性为有慢性疾病、不太运动、喜热饮食、出生后非母乳喂养、喜清淡、喜甜饮食。其中共同的影响因素为有慢性疾病、不太运动、出生后非母乳喂养、喜热、喜清淡、喜甜饮食;不同因素为婚况因素(未婚)、喜咸、喜冷(凉)饮食。[结论]不同性别人群的气虚体质得分影响因素虽大致相同,但又有其不同特点。在进行气虚体质调节时,应对性别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特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规律性和影响,为临床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思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临床调查表,对纳入本课题调查研究的202例AECOPD患者分别进行资料采集,包括MMRC症状评估、DOLD分级、急性加重次数及体质分类等,依据不同的体质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体质特征分类:阳虚体质82例,气虚体质59例,瘀血体质28例,阴虚体质33例。MMRC症状评估: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在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3级,具有阴虚体质特征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2级;GOLD分级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分布于3级,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分级评估分布于2级;急性加重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3次,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1次,阴虚体质的人群相对较少。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组中,阳虚体质的人群归属D组,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人群归属B组。  相似文献   

9.
研究糖尿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从中医体质学说着手,探讨体质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与预防中的重要性。并引入现代预防医学的一级预防理念,研究体质在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指导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建立基于体质差异性的糖尿病易感患者个体化预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但是对于促进心身医学发展,维护和增强国人健康却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就有关气虚体质的概念﹑形成﹑发展及其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气虚体质的研究进展,并思考了气虚体质的研究方向,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旨在阐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况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论述单细胞测序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可应用方向。运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和"禀赋遗传"等中医体质基本原理的研究,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探索中医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内膜和肌层交界的深度大于2.5 mm,并向其内弥漫性生长而引起的疾病,给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医将子宫腺肌病归属于"经行腹痛""月经过多""癥瘕""不孕症"等范畴,病机为瘀血内阻.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药领域研究特色之一,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从症状是体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初步探讨影响其发病的体质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例患者,对其进行体质分型和体质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七种体质类型中,慢性荨麻疹患者以气虚质最为多见,各型的分布比率分别为:正常质占9.5%,阴虚质占19.5%,阳虚质占6.5%,痰湿质占2.0%,湿热质占8.0%,气虚质占46.5%,瘀血质占7.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性别、饮食、睡眠、性格等因素关系均较密切。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探讨,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组分中药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芳  任晓亮  王萌 《中草药》2022,53(14):4545-4553
组分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方剂配伍理论与原则,吸收现代药物研制方法和技术,由有效组分配伍而成的现代中药,是创新中药研究的一种途径。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成果,组分中药较传统中药来说具有更清楚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有效性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且组分中药更符合现代药物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特征。组分中药的稳定性因其化学构成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对组分中药的来源、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其提高稳定性的方法等进行综述,旨在从稳定性角度为组分中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6.
收集整理近十年来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和在高血压痛防治领域的研究以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从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高血压多发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学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干预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标准化、个体化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 对789名学生是否痛经,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痛经者397人占50.3%,其中平和体质占70.2%,但痛经学生平和体质兼有病态气虚、阳虚偏向体质占80%.结论 痛经的发生与体质有相关性,温经法能调整偏气虚、阳虚体质并治疗痛经.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48-2751
不良反应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重点,目前文献研究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尚未明确,发生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合格药品和正常用法用量是不良反应判断的前提条件。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史是常见的影响因素,而溶媒种类、药物浓度、药液配制后的存放时间、给药速度、与临床常用药品的配伍禁忌是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需结合临床前研究、临床表现、药物流行病学试验结果来判断。为正确判断与研究不良反应,提出应明确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反应影响因素,完善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推进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19.
体质是指受先天的基因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习惯所影响而表现在形体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相对稳定但也存在可变性的状态。现代中医体质理论是由历代医家对体质的论述结合现代学者对体质的研究整理后发展而形成的,如今已成为一个较成熟的理论体系。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中医体质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目前全球医学界的方向已渐渐从疾病医学转移到健康医学,中医体质研究未来的重点应是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预防医疗体系。中医学在预防医学方面有独特的和不可被取代的特殊性。其辨证论治系统是可以在相当范围内弥补目前西方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盲点和难点。中医体质学说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完善体质辨识系统使它的覆盖范围更完整,以及探讨各种体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理、病理特征,使其能真正结合临床发挥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