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胡青  孙知信 《计算机工程》2012,38(17):142-144,147
对目前P2P网络中的信任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信任模型在考虑恶意节点方面存在欠缺。为此,分析恶意节点的恶意行为,综合已有模型的优点,根据信任值的“慢升快降”与直接信任度影响更大的原则,针对控制恶意节点提出一种新的信任度计算模型,该模型中信任度的改变值与每次交易的资源大小有关。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能提升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张少娴  俞琼 《微机发展》2012,(3):249-252
目前在P2P网络中,缺乏有效的机制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存在许多恶意行为,信任模型已经成为P2P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对基于信任机制的P2P网络进行研究,根据节点的兴趣、爱好建立不同群组,节点总体信任度由节点之间直接信任度、组与节点之间信任度、组间信任度以及多重参数合成,并通过针对诋毁恶意节点攻击、协同作弊攻击两种不同的攻击模式下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下载成功,并且能使节点负载处于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P2P环境下信任缺失、抑制恶意节点攻击,降低不可靠服务风险,通过扩展J?sang主观逻辑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P2P信任模型—ESLTrust。为更精确地描述信任关系的复杂性,采用肯定信任值和否定信任值取代J?sang主观逻辑中肯定事件数和否定事件数,并引入时间衰减因子和风险值,计算得到节点信任度。仿真实验与分析表明,该模型使节点的信任度受恶意行为的影响更灵敏,可有效增强对恶意节点的抵御能力,提高系统交互成功比例。  相似文献   

4.
P2P网络具有动态性,自组织和匿名性等特点,从而导致网络中某些节点存在恶意行为,为了保证节点能提供可靠资源和良好服务,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P2P综合信任模型,使对等节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该模型在计算直接信任度和间接信任度时引入时间衰减函数,近期的信任值衰减小,对整体信任度的影响大。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更新簇内节点和簇头节点的信任度,使整体信任值具有时效性,对节点信任度的评价更精确和更可靠。实验证明,该信任模型较DyTrust模型降低了节点之间的交互时延,稳定性和动态自适应性更好,检测恶意节点的能力更强,提高P2P网络的可信度,对P2P网络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于伟  吴国文  罗辛 《计算机工程》2011,37(17):87-89
针对P2P网络提出一种信任模型。通过区分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使推荐信任度主要依赖节点以往的成功推荐次数而非直接信任度,以抵御拥有较高直接信任度的节点对正常节点进行诋毁或欺骗。为避免非恶意节点因为网络延时等原因导致服务失败而被孤立出网络,引入激励机制和信任重建机制,定期提高非恶意节点的信任值,使其能重新加入网络,从而加强网络的容错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保护非恶意节点,孤立恶意节点,使网络具有更好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P2 P信任模型对恶意节点的抑制能力,提出一种改进的分组P2 P信任模型。利用模糊推理规则结合信任值和贡献值,将网络中节点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的小组,通过小组等级限制节点的资源访问权限。在直接信任度的计算中引入时间衰减函数反映节点的实时情况,并设置惩罚因子对节点的恶意行为进行惩罚。在推荐信任度的计算中结合小组等级计算推荐节点可信度,以降低算法的复杂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抑制恶意节点的攻击,随着共谋节点、自私节点及震荡节点的增加,其文件下载成功率高于PeerTrust模型和EigenTrust模型。  相似文献   

7.
P2P系统中信任评估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有效处理恶意节点的策略性行为改变.现有的信任度量对信任关系的动态性的支持不足,影响了信任评估的准确性和动态适应能力.为此,提出一个自适应的动态信任度量,该模型充分考虑经验和时间因素对信任动态性的影响,引入了自适应遗忘因子和累积滥用信任两个参数来更新节点信任度,并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上述参数,提高了信任模型的动态适应能力.仿真实验表明,和已有的信任模型相比,提出的动态信任度量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处理动态恶意节点策略性的行为改变对系统的攻击.  相似文献   

8.
P2P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P2P电子商务中恶意节点的欺诈问题,提出一种电子商务信任模型。模型采用带超级节点的混合P2P网络拓扑结构,将P2P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域,对域内和域间节点分别进行信任度的计算。模型考虑到交易金额和时间等因素,提高了对信任度计算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可有效减少恶意交易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由于P2P系统的开放、匿名等特征,使其成为一些恶意节点发布虚假信息的温床。因此,在P2P环境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信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确定性理论的P2P系统信任模型,系统根据该模型计算出每个相关节点的信任度,节点依据计算结果与信任度高的节点进行交易。分析及仿真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隔离恶意节点,防止恶意信息的散播。  相似文献   

10.
针对P2P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较差、现有信任模型中信任度计算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P2P环境下混合式信任模型。该模型采用混合式P2P网络结构,利用时间段机制计算节点信任度,有效地预防节点间的“夸大”、“诋毁”等行为;提出了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交互评价反馈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运算量小,并能够有效地孤立和识别恶意节点,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1.
李玲娟  姬同亮  王汝传 《计算机应用》2006,26(12):2900-2902
以改善P2P网络的安全性能为目标,介绍了基于关键节点的混合式P2P结构和基于信誉的信任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该信任机制的混合式P2P模型,描述了该模型的工作机制。利用该模型可以在两个对等实体之间建立高效、可靠的信任关系,有效防止恶意攻击,提高P2P网络的效率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的信任模型不能很好地处理P2P网络环境中恶意节点提供虚假服务的欺作行为,及不积极提供诚实推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励相容的P2P信誉模型(简称ICRM)。该模型使用时间区间的概念来标示经验和推荐的时间特性,利用直接信任度、推荐信任度及推荐可信度等机制来精确描述节点的实际信任等级,并引入参与层次来度量节点提供推荐的积极程度,从而有效地识别与抑制不同类型的恶意节点,激励节点积极提供诚实推荐。仿真实验表明,ICRM能够有效地抑制恶意节点的欺作行为及不诚实反馈行为,并能有效解决节点推荐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P2P网络信任模型的计算复杂度以及信任的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于P2P网络的信任模型。该模型借鉴人类心理认知习惯中优先采纳直接经验进行判断的思想来评估节点信任度,进而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同时减少获取虚假推荐信息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云模型中表征不确定性的两个参数——熵和超熵,引入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分别对善意节点实施奖励和对恶意节点实施惩罚。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抵御网络中策略型恶意节点的欺骗行为,有效辨识出以小概率作恶的复杂恶意节点。  相似文献   

14.
The open and anonymous nature of peer‐to‐peer (P2P) networks makes it an ideal medium for attackers to spread malicious contents, which in turn leads to lower quality of network services due to lack of effective trust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or transac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trust and reputation model, named as GroupTrust, based on peer group and evaluation similarity degree in P2P networks. In the proposed model, trus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er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rust relationship within a peer group,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and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eer in a peer group with another peer out of this peer group. The model presents the evaluation similarity degree under different context of services and gives local and global reputation comput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model can get more real trust value and deal with the malicious attacks efficiently by comparison with existing models.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组群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杰  张新有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2):4646-4649
由于P2P网络的开放、匿名等特点,使得P2P网络对节点缺乏约束机制,节点间缺乏信任。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非结构化P2P网络的信任模型——BGTrust。该模型对组群内信任采用局部推荐信任和组群间信任采取全局信任的方法进行处理,充分结合了全局信任和局部信任的优点。仿真表明,该信任模型在对交互的信任度评价可信度和抑制恶意节点方面较已有模型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任的P2P拓扑进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非结构Peer-to-Peer(P2P)系统缺乏对拓扑公平性的考虑,并且不能对某些节点的恶意行为进行有效的抑制。其主要原因在于构造的拓扑对节点信任度的不敏感性,忽略了P2P网络中各节点的异构性。据此,首先给出了基于反馈可信度的节点全局信任度计算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非结构化P2P网络的自适应拓扑进化机制。利用该机制,可使高可信节点占据拓扑的有利位置,低可信节点处于不利位置,从而体现拓扑的公平性。该机制同时能够对节点的恶意行为进行有效的抑制,并具有激励性质,鼓励节点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获得更高的响应率。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较之现有机制,在拓扑的有效性和激励性上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P2P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P2P网络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在研究了以往比较流行的P2P网络安全模型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集合的P2P网络信任模型(RST)。该模型利用关系集合随机抽取节点。可有效的阻止恶意节点集体欺骗等行为,并在减小了网络搜索范围的情况下,不失全面性的对节点进行评估,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及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P2P环境下改进的基于信誉的信任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有的基于信誉的信任模型对于节点在进行信誉反馈时的行为突然改变不能做出迅速反应,针对该问题,在保留TBRM(mast-bascd reputatlion model)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信誉的信任模型.该模型引入了惩罚因子加大对节点在进行信誉反馈时的动态摇摆行为的惩罚力度,并且细化了模型的分布式存储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P2P文件共享网络中,该模型能有效遏制恶意节点的动态摇摆行为,提高真实文件的下载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