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勘探费用,缩短施工周期,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采取中途测试工艺。随着深井中途测试不断增多,特别是跨隔支撑测试具有一定施工风险和难度,要求测试质量不断提高。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合理选配了地层测试工具仪表,不断改进测试管串和优化施工设计,经盐22井中途跨隔测试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MFE套管跨隔测试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测试工艺 ,测试成功率比较高。但是 ,据河南油田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卡瓦封隔器失封 ,占跨隔测试失败的 5 2 .1 7% ,仍是造成跨隔测试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套管跨隔测试 ,目前通常采用的管柱是 (从上至下 ) :油管或钻杆 反循环 油管或钻杆 压力计托筒 多流测试器 锁紧接头 压力计托筒 安全接头 剪销封隔器 筛管 压力计托筒 调距油管或钻铤 盲接头 卡瓦封隔器 开槽尾管 压力计。最下部一支压力计是用来检测卡瓦封隔器密封效果的 ,测试时不易判断 ,必须等所有测试工艺完成以后 ,起出测试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套管跨隔测试常见的失败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测试工艺成功率,获得合格地层资料和参数,了解地层产能、流性,针对胜利油田地层压力、温度较高的特征,特别是小套管超深井中途测试的难点,合理选配了测试工具仪器、仪表,对测试管串进行了改进,在夏381井中途测试应用中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膨胀工具的应用将日趋广泛。本文以塔里木探区东河20井侏罗系5452.09m~5459.29m井段应用贝克膨胀工具进行裸眼跨隔测试为例,对工具的特点作了分析;简述了该井的施工过程;总结了应用贝克膨胀工具进行裸眼跨隔测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经井身结构,节约勘探时间和费用,里木探探区一些深井、超深井只下表层套管,不下技术套管,裸眼井段长达3500~4300m。鉴于此,开发了长宰相发井测试新工艺,该工艺采用裸眼支撑跨隔测试技术,一开一关工作制度,适用于低压地层的直井,其测试成功率与泥性能、井眼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长裸眼井测试工艺已在塔中404、哈得4和哈得1-2井得以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WJK跨隔封隔器的封隔原理,并与传统跨隔封隔器进行了对比。在鄂深4井中的测试应用效果表明,WJK跨隔封隔器具有测试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特别是不怕遇阻坐封,提高了测试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稠油井测试工艺存在的问题,对稠油井测试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认为用液氮可以控制压差。测试选APR工具,测试管串不下检漏压力计,割缝筛管改为打孔筛管,可以提高稠油在管串中的流动速度,提高参数计算准确率。改进后的工艺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魏军 《石油仪器》1999,13(3):28-33
文章着重介绍了三种具有特色,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地层测试工艺技术:斜井测试技术,解决了定向井,丛式井裸眼中作测试问题,拓宽了MFE测试器的应用领域,降低了测试成本。WJK跨隔测试技术,解决了江斯顿跨隔测试成功率低的问题,加快了试油速度,节约了试油费用;DQC多功能全通径地面直读测试器的研制,解决了地面直读测试中的种种问题,而且功能全,能进行十联作,是现代试油,试井的一种先进工艺。  相似文献   

10.
常规式地层测试可分为裸眼测试和套管内测试,而不论是裸眼测试还是套管测试又都有井底测试和跨隔测试之分。下面扼要介绍美国几家重点厂商的常规式地层测试器的结构和操作。  相似文献   

11.
满江红 《试采技术》2000,21(3):28-29
由于塔里木盆地具有井深、地层复杂等特点,较难满足裸眼测试的要求,长裸眼跨隔测试的风险相对更大。通过技术人员的努力,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在S67井一次性成功地进行了MFE多流测试器和裸眼支撑式封隔器跨隔测试,获取了评价油气藏所需的各类地层参数。本次长裸眼跨隔测试的成功将为该工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基础并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待射孔测试的油气层下部有已打开的油气层或较长空井筒的情况,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射孔测试联作方法:射孔-跨隔测试-抽汲三联作工艺技术,实现了一趟管柱完成射孔、跨隔测试和抽汲三道工序。通过对射孔枪引爆瞬间对井下工具及仪器的破坏机理分析,完成了跨隔射孔-测试-抽汲三联作管柱设计、跨隔射孔封隔器设计、压力释放系统设计和压力计保护设计。现场应用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提高了试油速度,实现了负压射孔,避免了射孔过程中对已试油气层的污染;井筒储集小,压力恢复快,提高了测试一次成功率和测试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3.
支撑式跨隔测试管柱力学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单封隔器管柱相比,支撑式跨隔测试管柱受力状况更加复杂,测试风险加大,常常失利。为了解支撑式跨隔测试失败的原因,为管柱组合及施工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根据支撑式跨隔测试的特点和传统管柱力学研究的不足,用微元体分析法和能量法对有限长跨隔段、支撑段管柱的屈曲行为重新进行分析,求得了有限长管柱的屈曲临界载荷和屈曲构型。分析表明,有限长管柱有3种屈曲构型:1个半波弯曲、2个半波弯曲和螺旋弯曲。据此,可以计算有限长管柱的附加弯矩及附加弯曲应力,校核其强度安全性;可以合理组合管柱、合理确定测试压差。当井径一定时,可以作出跨距-测试压差安全施工界限图。该研究指导了塔中和轮南地区若干口井的跨隔测试,测试成功且没有发生管柱、工具损坏事故。  相似文献   

14.
LYNES裸眼膨胀跨隔测试工具,改变了常规压缩式封隔器坐封方式,依靠钻机转盘旋转,带动井下膨胀泵工作使封隔器膨胀坐封。针对目的层进行跨隔测试,有利于及时搞清液性和产能,首次在二连探区阿尔52井砂砾岩地层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15.
任意选层双跨隔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就是针对老井复查、备层开发的井采用三封隔器结构,测试工具接在三个封隔器的上部,上部的封隔器和中部的封隔器构成第一个跨隔,用于封堵上部已射开层段,中部的封隔器和下部的封隔器构成第二个跨隔,用于把上下已射开层段分开,射孔枪接在这两个封隔器之间,使射孔枪对准油层,环空加压引爆射孔枪,然后立即进行地层测试,录取地层资料.这样就实现了油井多层情况下任意选层射孔测试联作,一次管柱达到射孔和测试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16.
跨隔+TCP+MFE+JET四联作试油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隔 TCP MFE JET四联作试油新技术实现了跨隔、油管输送负压射孔、地层测试、水力喷射泵排液等多项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研究与现场应用 ,该项技术的优点主要在于使跨隔、射孔、测试、排液等多工序一趟管柱完成 ,减少了注水泥塞封闭原试油层工作 ,避免了压井换管柱污染油层 ,排液及时 ,获取不同制度下的产能、压力资料 ,对于低压、低渗、低产、高凝、高粘油气层特别适用。  相似文献   

17.
跨隔压裂层与水力泵返排联作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大庆油田海拉尔地区部分井试完一层油后,上返压裂第2层时,不下桥塞封闭已试层,直接利用水力泵求产管串中的封隔器暂时封闭已试层,进行上部压裂层排液求产存在砂卡管柱的问题,开发了跨隔压裂层与水力泵返排联作工艺,并研制了和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短型水力喷射泵,优选了跨隔用封隔器。经现场应用表明,该施工工艺在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实现了封层、求产一体化施工,避免了砂卡现象,操作过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跨隔测试是用两个封隔器将上下两个层段分离开来,而仅对上部层段进行测试的一种测试方法,影响跨隔测试成功率的人为因素主要有:(1)下钻速度过快或中途遇阻,将剪销提前剪断,无法继续下钻。(2)下封隔器密封不严造成两层串通,(3)管柱不密封,漏失严重,(4)工具保养不彻底,无法正常开关井,但是负压跨隔测试中,上下被分隔开的层段均有负压,两个封隔器在共同负压的作用下整体上移,这种作用力要比单封隔器所受的负压大得多,容易造成现场开关操作困难,甚至导致测试失败。  相似文献   

19.
李加明 《油气井测试》2014,(1):70-71,74
对加拿大蓝斯顿(Northstar)膨胀式测试器工作原理及工艺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膨胀测试器单封和跨隔双封两种测试技术方案,分析了两种测试管柱结构及特点,简述了沈1平1井测试施工失败中的问题,提出了单封测试的措施改进,为熟练掌握膨胀测试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渤海油田CFD18-2E-1井为实例,介绍了该井的测试状况、造成测试结果不真实的原因及下入套管和隔缝管后造成失败的原因,针对该井复杂井况介绍了取得测试成功的具体测试施工方法;同时对该井未下入隔缝管之前的测试结果不能反映地层真实产能的原因、下入隔缝管的必要性和忽略的因素、下入隔缝管后影响测试的因素及隔缝管堵塞不能解堵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对该井应该采取的正确测试方法、工艺步骤和完善的下入隔缝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