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Gamma3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53例,Gamma3组33例,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15.16±2.77)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和Gamma3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Gamma钉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病例共123例,其中2002年5月~2005年9月入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中有55例患者使用Gamma钉固定,2005年11月~2008年6月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有68例患者使用PFNA治疗,从术中、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Gamma钉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日方面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骨折愈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Gamma钉组有1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髋部疼痛发生率较PFNA组稍高,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PFNA与SGN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对骨折周围软组织医源性创伤小,骨折可稳定固定,并发症较少,均为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髓内钉(APF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PFN组(33例)及PFNA组(35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InterTan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4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InterTan组、PFNA组和Gamma钉组,每组16例.比较3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应用PFNA、PFLP治疗,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PF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虽高于PFLP组(95.0%vs 8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端固定牢固、愈合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髋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第三代Gamma钉已广泛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PFNA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75~84岁,平均79.9±3.3岁。分别采用Gamma钉治疗17例和PFNA治疗1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尖顶距(TAD)以及Harri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负重下地时间、术后TAD以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PFNA与第三代Gamma钉内固定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Gamm 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3例使用PFNA固定,46例使用Gamm a钉固定,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等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PFNA组均少于Gamm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Gamm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Gamm a组优良率分别为90.57%和8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设计合理,微创操作,出血少,固定可靠,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Gamma钉及PFNA治疗。比较3种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 162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引流量:PFNA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DHS组最高(P〈0.05);术后疗效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Gamma钉比较,PFNA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三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三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1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Gamma钉治疗46例,PFN治疗29例,PFNA治疗5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有91例获得到随访,时间11~39个月(平均21.6个月),三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而PFN组与Gamma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amma钉、PFN和PFNA三种髓内钉均适合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PFNA操作相对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2例接受髓内钉系统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Gamma钉治疗82例,PFNA治疗80例。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和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及失访30例,132例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情况Gamma钉组优于PFNA组(P0.05)。结论 Gamma钉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将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固定26例(复位组),未复位固定20例(未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复位组较未复位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未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固定移位的股骨大粗隆顶点骨折能够提高PFNA主钉进针定位的准确性,降低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继发性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隐性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成俊 《临床骨科杂志》2012,15(3):274-275,278
目的 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反转子间骨折采用PNFA内固定,牵引床牵引复位.不暴露骨折断端,微创植入PFNA.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28周.1例诉髋部疼痛,1例10°内翻愈合,2例双下肢不等长;无螺钉切割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是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软组织损伤小,固定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Gamma钉和PFNA 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30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18例)、Gamma钉(22例)和PFNA(38例)治疗,比较4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4组内固定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13.0±1.9)周,锁定钢板组(13.5±3.3)周,Gamma钉组(12.5±2.0)周,PFNA组(12.0±2.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功能:DHS组(85.6±5.3)分,优良率86.7%;锁定钢板组(86.1±6.5)分,优良率83.3%;Gamma钉组(88.2±4.2)分,优良率90.9%;PFNA组(89.3±3.8)分,优良率92.1%;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骨折应用4种内固定方法皆可;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宜选用Gamma钉和PFNA;PFNA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4.
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及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2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4组在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5°角钢板组最差,PFNA组最好,DHS、Gamma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首选为PFNA,其次为Gamma钉或DHS,135°角钢板一般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反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反粗隆问骨折8例,根据AO/OTA分型,其中31A1型3例,31A2型3例,31A3型2例,术后定期复查X片并进行功能检查,对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7.2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未见患肢短缩内翻、旋转畸形或内固定螺旋刀片切割,无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优7例,良1例。结论PFNA治疗股骨反粗隆问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等优点,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6.
螺旋刀片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比较专为骨质疏松设计的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ion,PFNA)与目前临床常用的其他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始采用PFNA治疗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同期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钉)治疗的相同疾病患者相比.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3.3%。无感染、股骨颈螺钉切出、骨折断端塌陷吸收、主钉末端股骨干骨折等严重手术并发症;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优于其他内固定组。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初期疗效可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InterTAN组,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扶拐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短(少)于InterTAN组(P<0.05)。住院时间、扶拐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InterTAN组(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PFNA较InterTAN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PFNA组(60例)和InterTan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机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2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机透视次数PFNA组均短(少)于InterTan组(P<0.001)。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InterTan组少于PFNA组(P<0.05)。结论PFNA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更少,更适合一般状况差、手术耐受能力差的患者;InterTan稳定性好,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不稳定骨折的固定及术前运动能力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