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表现及其解剖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胸膜种植转移的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临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伴胸膜种植转移患者的CT表现。结果 本组患者的胸部CT征象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24例)、脏层胸膜转移结节(10例)、壁层胸膜转移结节(16例)及胸膜增厚(3l例)。脏层胸膜转移结节中,分布于肺表面脏层胸膜9处,叶间胸膜l0处。壁层胸膜转移结节分布在膈胸膜、肋胸膜、纵隔胸膜、肺韧带,共45处。结节小至2—5mm的粟粒,大至5~10mm。胸膜增厚中因直接侵犯造成者10例,间接转移者2l例,后者中9例表现为增厚≤10mm,4例一侧胸膜环状增厚,5例纵隔胸膜增厚,3例肺韧带增厚。结论 肺癌胸膜转移最常见的CT征象为胸腔积液,其次为胸膜转移结节及胸膜增厚。转移结节最常分布在隔胸膜、肋胸膜,并可转移至肺韧带;早期表现为粟粒状,在肺窗容易发现。  相似文献   

2.
胸膜全肺切除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对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产现人的治疗效果。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方法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7例。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12个死于脑转移,6例健在,已生存8-28个月,明显高于内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胸膜全肺切除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是原发性肺癌病程的晚期表现,根据国际抗癌联盟肺癌TNM分期属Ⅲb期,既往多以内科治疗为主,反复胸腔穿刺,胸腔和/或全身化疗,疗效不理想。我院自1988年1月至2003年1月开展胸膜全肺切除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共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胸膜肺切除治疗伴有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的肺癌(附30例报告)刘健雄,王远东,林本理,邵中夫,陈贵全,李洪胜,周明,陈永东广州市肿瘤医院(广州510095)原发性肺癌伴有胸膜转移、癌性胸水按TNM分期属Ⅲb期肺癌,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理想。我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伴胸膜转移恶性胸水行胸膜全肺切除术手术技术和术中处理体会。[方法]1988年1月至2003年1月对21例肺癌伴胸膜转移恶性胸水患者行胸膜全肺切除术。肺部原发病灶位于左肺8例,右肺13例。其中鳞癌1例,腺癌12例,腺鳞癌2例,肺泡细胞癌6例。采用胸膜外径路整块切除病变,低能混切电刀分离壁层胸膜,尤其注重心包、纵隔大血管表面胸膜、膈胸膜的切除;对确无法彻底切除的少量残余癌灶,局部反复电刀烧灼;心包表面有转移病灶未行心包切除者常规行心包开窗;关胸前以大量蒸馏水反复冲洗胸腔及切口,氮芥留置胸腔。[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支气管胸膜瘘、脓胸、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已死亡16例,生存期为5~34年月,其余5例患者随访24~29个月仍生存,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死亡原因均为远处转移,无局部肿瘤复发。[结论]Ⅲb期肺癌病人有选择地行胸膜全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改良手术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肿瘤局部复发机会,采用该术式再结合综合治疗,能获得明显延长生存时间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肺癌胸膜转移患者血清和胞液胰岛素(isulin,Ins)、C肽(c-peptide,CP)和葡萄糖(glucose,Glu)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PIA)和己糖激酶法测定30例肺癌胸膜转移、32例结核性胸膜炎血清和胞液Ins、CP、Glu,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癌胸膜转移、结核性胸膜炎组血清Ins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肺癌胸膜转移组胞液Ins、CP、Glu浓度均显著高于血清(P<0.05),胞液Ins/血清Ins比值肺癌胸膜转移组显著大于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论:检测肺癌胸膜转移患者血清和胞液Ins、CP、Glu可作为临床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胸膜活检有导致肿瘤播散的潜在危险 ,日本Sawabata等评估了经胸膜活检(针吸活检或切取肿瘤活检)诊断外周肺癌是否会影响肿瘤复发及预后。Sawabata等回顾分析了1990年~1998年接受手术的239例病人。所选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 ,肿块最大直径<3cm ,并均经手术完全切除。术后随访12~105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病人资料包括 :性别、鳞癌及其它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病理学分期、诊断方法(仅用经支气管镜技术或经胸膜技术)。结果显示 ,45例病人采用经胸膜活检术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 ,19…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对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的治疗效果,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方法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7例。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12个月死于脑转移,6例健在,已生存8~28个月,明显高于内科治疗效果。认为该手术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减轻瘤负荷,清除胸水中的免疫抑制因子,为后续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作者提出了术中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有关方法。指出术中最大限度的清除肿瘤组织,对可能残存肿瘤组织部位做有效的处理及术后全身和局部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先明 《癌症》1996,15(3):234-236
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李先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IC)的局部晚期病变是指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或转移至同侧或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但无胸腔积液[1];相当于RTOG分期Ⅲ和ⅣM0[2]、AJCC分...  相似文献   

10.
已知扩散因子(Scatter factor,SF)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分子相同.HGF/SF对肿瘤转移播散可能有作用.培养人源胎儿肺成纤维细胞能分泌该因子.迄今作为成人组织含HGF/SF仅在急性肝功能衰竭者血清中发现.胸膜转移病变者胸膜渗出液中含大量这种因子的报告本文为首次.检验标本取自10例胸膜转移瘤病人(原发肿瘤为肺癌3例,乳腺癌5例,子宫颈癌1例,原发部位不明1例)和1例原发性胸膜恶性肿瘤病人(胸膜间皮瘤).通过几种不同方法鉴定这些标本含HGF/SF状况.初步筛检证明,11例标本中4例扩散作用阳性,其中2例原发肿瘤  相似文献   

11.
叶Peng  吴旭辉 《浙江肿瘤》1999,5(3):172-173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镜知检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术后加低负压胸腔引流。结果 18例均获病理确诊,其中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乳腺癌胸膜转移6例,肺癌胸,卵巢癌和胃癌胸膜转移各1例。胸膜固定成功16例;失败2例,其原因为肺癌伴有肺不张。结论 VATS可以大大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率和胸膜固定术的效果,术后低坟胸腔引渡以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正>转移性胸膜肿瘤为位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原发病灶转移到胸膜上。转移性胸膜肿瘤是一种特殊部位的转移癌,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本研究探讨其特征及诊治进展,旨在探索如何提高治疗效果。肺癌作为当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常伴随有胸膜转移,发生率约为25%。胸膜转移通常在肿瘤晚期,常引起的后果包括产生恶性胸腔积水,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转移性胸膜肿瘤的特征及发病机理转移性胸膜肿瘤发生率远远高于原发性胸膜肿瘤。转移性胸膜肿瘤的发现对于患者来说是极为危险的信号,它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胸膜活检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 Cope针胸膜活检的7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资料,了解其诊断阳性率及相应的并发症.结果 70例患者经胸膜活检共确诊肺癌胸膜转移26例,阳性率37.1%.发生胸膜反应2例(2.9%),轻度出血8例(11.4%),少量气胸10例(14.3%).结论 胸膜活检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胸膜间皮瘤的诊治:附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忠民  曹美菊 《癌症》1993,12(2):171-172
胸膜间皮瘤为一少见的原发性胸膜肿瘤,易与肺癌胸膜转移或其他胸膜腔积液混淆。为进一步提高对胸膜间皮瘤的认识,现将我院1980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癌转移至子宫、卵巢一例董来华123参考文献LeM.Nadler,StanleyJ.Korsmeyer,etal.Bceloriginofnon-Tcelacutelymphoblasticleukenia.Journalofclinicalinv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组织中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间的关系。结果p53蛋白、PCNA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空洞、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无关。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3cm,或出现深分叶征、空洞、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具有相对更高的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增殖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7.
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CT表现与病理关系以及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3例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位于左侧胸腔8例,右侧胸腔5例;位于胸腔上半部者3例,位于肺门区1例,其余位于胸腔下半部;位于侧、后胸壁者9例,仅1例位于前胸壁。胸腔积液9例,1例发现对侧肺内转移,2例可见钙化,颈椎转移1例。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肿瘤与胸膜关系,以及胸膜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分布。在CT引导下做胸膜穿刺活检,获取足够的标本供组织学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按肺癌TNM国际分期标准,肺癌胸膜转移伴癌性胸水属于ⅢB期,既往一般采取非手术疗法,但疗效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本研究通过观察胸膜全肺切除的临床应用,来评估治疗ⅢB期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的注意事项和远期效果。方法对1978年12月至2003年2月间采用该术式治疗的55例肺癌伴有胸膜转移、癌性胸水的患者进行总结,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生活质量、复发情况和生存时间。计算术后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本组患者中手术死亡2例。患者术后胸闷、呼吸困难、胸腹壁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恶病质迅速消失,未见胸水复发,但后期绝大部分患者发生远处脏器转移。随访至2003年8月,出院患者中已死亡48例,生存时间5~40月,平均生存期15个月,中位生存期14个月,仍健在的5例患者术后时间均未超过1年。结论①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②手术中要注意肿瘤切除的彻底性;③术中要重视对切口的保护;④手术打破免疫封闭状态,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⑤患者通过手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中位生存期;⑥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还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膜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探讨胸膜转移与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和汇总有证实的66例胸膜转移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66例胸膜转移患者中胸膜结节61例,占92.42%,胸膜不规则增厚和胸腔积液各49例,均占74.24%.结论 胸膜结节、胸膜不规则增厚和胸腔积液是胸膜转移的主要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20.
学习《1999年WHO/IASLC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ie Z 《中国肺癌杂志》2001,4(4):275-280
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共同修订的第三版《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已经出版。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九届世界肺癌大会(9thWCLC ,2 0 0 0 .9.11~ 15 ,日本东京 ) ,会议期间参加了“肺癌组织学分类病理专家组”主席Dr.Travis及专家组协作者Shimosato、Colby、Corrin分别主持的《1999年WHO/IASLC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病理专题讨论会。现有一点学习体会供国内同道参考。1 第三版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主要根据光学显微镜下的标准这种分类系统对大多数肺肿瘤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