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患者,女,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发烧10h急诊入院。 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泛发性腹膜炎。急诊拟于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麻醉前用药:阿托品0.2mg肌注。消毒皮肤时肌注氯胺酮90mg,10min后肌注安定10mg,20min后患儿体动,追加氯胺酮20mg肌注,行阑尾切除。麻醉时间90min,手术时间70min。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患  相似文献   

2.
我院 2 0 0 2 - 0 1~ 12用氯胺酮麻醉施行各种手术 6 0例 ,分为 3组 ,每组 2 0例进行脑电图 (EEG)观察比较。1 临床资料患儿年龄 10个月~ 10岁。手术多为疝修补、鞘突管结扎 ,包皮环切等一般手术。2 麻醉方法术前 30min肌注非那根 1mg/kg,阿托品 0 0 1mg/kg ,安定0 2mg/kg。病人进入手术室常规进行EEG记录 ,单纯氯胺酮7~ 10mg/kg肌注 ;氯胺酮加 2 %利多卡因各 5mg/kg肌注 ;氯胺酮 5mg/kg加安定 0 3~ 0 5mg/kg肌注 ,各组病例麻醉后连续EEG观察 ,并记录 5、10、15、2 0、2 5min后EEG…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乳腺肿瘤切除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40例乳腺肿瘤切除及乳癌根治手术患者,分别采用氯胺酮肌注麻醉206例,高位硬膜外麻醉10例,气管插管加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24例。结果:氯胺酮肌注麻醉氯胺酮镇痛作用强,安全界限大,操作简单。高位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多,且个别镇痛不全。气管插管加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而不被病人接受。结论:在乳腺肿瘤切除手术中三种麻醉方法以氯胺酮肌注麻醉较为适宜,它具有镇痛作用强、安全界限大、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便于护理等优点,病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唐琦峰  周钦海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5):366-367,I001
目的 观察乳癌手术前静注氯胺酮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I -II级乳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30例。氯胺酮组用咪唑安定 0 .0 4mg·kg-1、芬太尼 2 .0 μg·kg-1、氯胺酮 1.0mg·kg-1、异丙酚 1.5mg·kg-1、卡肌宁 5 0mg麻醉诱导 ,对照组不用氯胺酮 ,术毕清醒后拔管。术后 2 4h内当VAS大于等于 6分时 ,肌注度冷丁 1mg·kg-1。比较两组术后 2 4h内肌注度冷丁人数 ,术后不良反应及病人满意率。结果 氯胺酮组术后16h内使用度冷丁人数明显减少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氯胺酮组病人满意率更高。结论 乳癌手术前麻醉诱导加用氯胺酮能显著降低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们发现多次重复使用氯胺酮时,氯胺酮的作用时间缩短。为此,我们采用普鲁卡因+氯胺酮+度冷丁复合麻醉(PKD),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0—72岁。均为烧伤病人,烧伤面积6%—64%,其中Ⅱ°—Ⅲ°烧伤为65%。全部行切痂,扩创、植皮手术,手术时间最长5小时,最短5分钟。氯胺酮麻醉次数为3—8次。 1.2麻醉方法:术前用药为阿托品0.5mg(小儿为0.02mg/kg)肌注。病人入室后监测EKG,SPO_2,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开始小儿一律采用单纯氯胺酮肌注,首剂5mg/kg,每20—30分钟追补首剂的1/  相似文献   

6.
我院对小儿双臀筋膜挛缩松解术施行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阻滞 ,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儿 160例 ,男 89例 ,女 71例 ,年龄 (4 5± 3 50 )岁 ,体重(13 6± 2 74)kg ,手术时间 (1 5± 1 0 1)h。将患儿随机分成氯胺酮 (K)组及硬膜外腔阻滞 (L)组 ,每组 80例。术前 3 0min肌注阿托品 0 0 2mg/kg ,然后均按 5mg/kg肌注氯胺酮基础麻醉。K组术中用氯胺酮麻醉 ,按 2mg/kg静脉给药 ;L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硬膜外阻滞 ,用 1 2 %利多卡因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按 9mg/kg给药 ,两组均监测心率 (HR)、呼吸(R)、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腹股沟区需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B组(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结果:2组患儿手术麻醉都较顺利,A组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期不良反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术后清醒速度较(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快,费用低,较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用于氯胺酮肌注麻醉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氯胺酮肌注麻醉的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需要氯胺酮肌注麻醉的住院小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选取50例患者行常规肌内注射法,另外50例患者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液外溢、需要重复注药的患儿例数.结果:使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的50例患儿中有5例出现药液外溢,2例患儿需要重复注药才能进行下一步医疗操作;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给药的50例患儿中有30例出现药液外溢,23例患儿需要重复注药才能进行下一步医疗操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肌注麻醉时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的药液外溢的发生率低,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患儿肌注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联合应用异丙酚和氯胺酮麻醉的烧伤病人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烧伤病人进行临床比较 ,结果发现复合麻醉在镇静、镇痛方面能取长补短 ,且异丙酚能有效地减轻或逆转氯胺酮的心血管及精神副作用 ,临床麻醉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 -Ⅱ级烧伤病人 (烧伤面积 6 %~78%) 40例 ,其中首次手术 15例 ,再次手术 2 5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3~ 4 5 (平均 2 0 .5± 14.11)岁 ,随机分为A组 (异丙酚 氯胺酮组 2 0例 )和B组(氯胺酮组 2 0例 )。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0 1mg/kg ,鲁米那钠 2mg/kg。A组…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3年以来行小儿唇裂修复术共63例,现将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合并腭裂47例(占74.6%)。年龄3月~6岁,其中3月~1岁48例;2岁~3岁11例,4岁~6岁4例。手术方法包括上颌门齿及齿龈的修复、唇裂、双鼻孔整形三部分手术。手术时间1小时~1小时30分。1.2 麻醉方法麻醉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鲁米那钠2mg.kg-1和阿托品0.02mg.kg-1或东茛菪碱0.01mg.kg-1。入手术室肌注氯胺酮5mg.kg-1,待安静入睡后行静脉输液。麻醉维持:氯胺酮静脉全麻复合安定17例;氯胺酮全麻复合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胺酮麻醉和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6例3岁以下ASA I级患儿随机分为K、D两组,K组氯胺酮麻醉组和D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组,KD两组均肌注氯胺酮6mg/kg入室,K组以静脉泵入氯胺酮维持,D组入室后行骶管穿刺,单次给予0.2%罗哌卡因0.75ml/kg.结果 D组氯胺酮用量、术中躁动,术后苏醒和术后疼痛明显优于K组.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儿眼外伤手术的麻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年收治小儿开放性眼外伤30例,现将手术麻醉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开放性眼外伤手术患者30例,ASAI~级,男22例,女8例,4~12岁,体重12~31kg,术前禁食6h,术前肌注阿托品0.01mg/kg,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不合作者肌注氯胺酮4~5mg/kg,入睡后开放静脉,采用鼻导管吸氧,手术开始前静脉缓注0.2mg/kg安定,氯胺酮1~2mg/kg,保留自主呼吸,术中静滴0.1%氯胺酮50~100μg/kg以维持麻醉。术中监测SpO2、血压、心率及呼吸。2 结 果  SpO2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均在98%以上。血压、心率麻醉后较麻醉前增加。术中心率有变化,但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药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80例小儿斜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氯胺酮6mg/kg,咪达唑仑0.1mg/kg肌注,至患者意识消失,置于手术台上,选用普德药业生产的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配成2.3mg/ml浓度,由手术医生行切口部分层阻滞。对照组单独用氯胺酮6mg/kg,咪达唑仑0.1mg/kg肌注。结果: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药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麻醉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麻醉后迟发性抽搐国内已有6例报道。我们所见1例氯胺酮麻醉后12小时发生症状性癫痫,第9天出现失语、锥体外系紊乱征持续10多天后痊愈,现报告如下。男,2岁8个月。因左眼球穿通伤合并化脓性眼炎,于1984年4月5日上午9时作左眼内容物挖出术。既往无癫痫或高热抽搐史。术前用度非混合液0.5ml,东莨菪硷0.3mg肌注。麻醉用氯胺酮40mg肌注,手术20分钟结束。下午患儿已能说话与进食。晚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麻醉具有诱导迅速.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我科应用氯胺酮肌注行小儿麻醉共216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麻醉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16例中男性153例.女性63例.1岁以下7例,1岁至6岁46例,6至15岁163例.年龄最小者六天.手术部位以  相似文献   

16.
氯胺酮引起的类过敏反应临床极为少见。我院于1992~1998年行氯胺酮麻醉或氯胺酮辅助麻醉812例,共发生类过敏反应4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6岁,21kg.因右侧腹股沟斜疝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入手术室后予肌注氯胺酮8...  相似文献   

17.
393例儿童单次肌注氯胺酮麻醉的分析广州市珠江水泥厂职工医院(510460)陈治桂氯胺酮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麻醉,方法简便、安全效果确切,其并发症及副作用也较多,如对呼吸的抑制、心脏骤停等。为了更安全地使用该药,本文收集了393例儿童氯胺酮麻醉效果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唇腭裂手术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40例唇腭裂患儿分为两组 (K组及 MK组 )。K组肌注氯胺酮 ;MK组肌注氯胺酮加咪唑安定 ,两组均给予羟丁酸钠后行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麻醉前、诱导后 5 min、插管时和手术开始后 5 min四个时点 HR及 MAP值。结果 :K组各时点值均高于基础值 (P<0 .0 5 ) ,而MK组各时点值均低于 K组 (P<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能有效地减轻单纯氯胺酮麻醉时心血管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疝气手术具有操作方便、术中易监测管理,完全满足手术要求,术毕麻醉复苏观察时间短、易醒,我院在450例麻醉中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450例患者ASA~级,其中男457例、女3例,年龄2.41~9岁,体重11~25kg;斜疝403例,嵌疝47例,均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部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1.2 麻醉方法 氯胺 羟丁酸钠,术前30分钟阿托品0.02mg/kg,安定0.01mg/kg肌注。首次量氯胺酮7~9mg/kg肌注,患儿入睡后开通静脉,缓滴羟丁酸钠60~80mg/kg。术中视麻醉深浅间断静推氯胺酮1mg/kg,维…  相似文献   

20.
我院 1990— 1998年 11月在气管镜下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4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3例中 ,男 2 3例 ,女 2 0例。年龄 10个月~ 10岁。术前用药阿托品 0 .0 2mg/kg肌注。根据不同麻醉用药随机分为 3组 :Ⅰ组 9例 ,氯胺酮 5mg/kg肌注 ,每隔 15min追加第一次剂量的 1/2 ;Ⅱ组 6例 ,γ -羟基丁酸钠 80~ 130mg/kg ,分次静注 ;Ⅲ组 2 8例 ,氯胺酮首次量 5mg/kg肌注 ,入睡后缓慢静推咪唑安定 0 .2mg/kg ,γ -羟基丁酸钠 80~ 130mg/kg ,时间长者追加氯胺酮 1mg/kg静注。咽喉部反射强烈者施以表面麻醉 (1%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