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101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0 引言 我院1996-01~1998-05施行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和不阻断主动脉下心内直视术101例,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本组101(男58,女43)例,平均年龄18.4(4~58)岁,体质量41(13~78)kg,体表面积1.24(0.64~1.8)m2,手术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83例,肺动脉瓣狭窄11例,单心室2例,室缺1例,Ebstein畸形2例,法乐四联症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右室双出口1例.均采用广东科威87型鼓泡式氧合器,美国Sarns-8000型和德国Stockert-sh…  相似文献   

2.
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自八十年代初运用于临床以来 ,目前已运用于几乎所有类型心内直视手术[1] 。本科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对 2 6例先心病患者采用了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0例 ,女 16例。年龄 6个月~ 38岁 ,平均年龄 (14.13± 8.5 7)岁 ;体重 7~ 5 4kg ,平均体重 (30 .15± 12 .71)kg。 2 6例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中 ,先心病房缺 2 3例 ,先心病室缺 1例 ,先心病法乐氏三联症 1例 ,先心病房缺合并左上腔 1例。转流中最低鼻咽温 31.…  相似文献   

3.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直视手术16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手术7例,二尖瓣替换加完整无缺修补1例,室缺修补1例,室缺术后残余漏修补1例,房缺修补2例,窦瘤破裂破入右房手术修补4例,16例病人手术满意,均顺利康复,痊愈出院。并就体外循环中的措施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报告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2月期间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0例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法不同于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它的优点在于体外循环不降温、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而保持冠脉灌注。有效避免了心脏的缺血缺氧导致的损害和再灌注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静吸复合麻醉,建立体外循环,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跳液。术中控制鼻温31~33℃,控制心率45~60 b/min,主动脉灌注压80~100 mmHg,平均动脉压60~80 mmHg,体外循环灌注流量成人80~120 ml/(kg·min),儿童100~160 ml/(kg·min),维持动脉压平稳,保持尿量,主要操作完成后即开始升温至36~37℃,心内操作结束后心内排气,开放腔静脉,停止体外循环。结果 35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0~117 min;手术结束时MAP60~80mmHg,HR 90~110次/分,Hb 65~105g/L,HCT 23.0%~31.5%,血气分析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浅低温不停跳法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灌注法,心肌保护效果好,平均转流时间短,可有效减少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脑等脏器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较新的心脏手术方式。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我院胸心外科对14例心脏病人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心内直视手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业  韦涌初 《广西医学》1995,17(3):228-22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46例浅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建立体外循环后缓慢自然降温至31~33℃,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心内畸形纠正术。结果全组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心律失常和术后低心排等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灌注法,避免因心脏停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能最大限度保护心脏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再次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56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心肺转流后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冷停液,心脏表面不降温,在鼻咽温31~35℃,心率40~60次/min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空气栓塞、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心肌缺血、低氧及再灌注损伤,手术效果安全、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心脏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血清中钠离子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82例患者,检测这些患者术后血清中钠离子浓度,并分析导致钠离子含量变化的原因。结果术后有50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血清中钠离子的含量小于135mmol/L),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61.1%(50/82),其中7例患者的低钠血症持续1~3d,30例患者的低钠血症持续4~9d,余13例患者的低钠血症的持续时间超过9d。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正相关,术后多巴胺和硝普钠的给药时间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负相关。结论低钠血症的出现可能与手术创伤、手术对机体内分泌的刺激和体外循环有关。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几率较高,纠正低钠血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上应注意纠正术后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2.
林冬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50-150,152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54例心内直视手术围CPB期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结果154例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术后恢复好。结论加强CPB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能够杜绝或减少CPB意外的发生,并能够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以减少因意外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65例70岁以上患者,体外循环中中度血液稀释,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一次灌注进行心肌保护,部分应用4∶1冷血停搏液顺灌-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心肌。灌注中采用中高流量2.4~2.8 L/(m2.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4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43例,自动复跳率66.1%。术后死亡6例,59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及重要器官保护,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体外膜肺支持技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常温体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优点。方法: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施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结果:5例房间隔缺损病人痊愈。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简化了手术程序,大大缩短了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时间,无术后低心排等并发症。此术式可以作为一种固定术式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陕西省体外循环不良事件,以期进一步提高体外循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内16家医疗机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大血管手术及相关体外循环不良事件.结果 16家医疗机构开展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大血管手术共计10504例,共收集到体外循环不良事件共计12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体外循环(ECC)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常规ECC预充,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阿魏酸钠8mg/kg,两组分别于手术前(T1),ECC结束(T2)、术后6h(T3)、术后24h(T4)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MDA、NSE、S-100β在T2-4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SOD水平持续下降,但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魏酸钠对ECC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与清除氧自由基(OFR),减少血清中的NSE、S-100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0公斤以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2006年12月-2011年7月共对153例10公斤以下婴幼儿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例心脏直视手术,男82例,女71例,年龄为5个月-5岁,平均(20.0±8.4)个月,其中5-12个月31例,13-24个月82例,25-36个月39例,37-60个月1例;体重4-10 kg,平均(8.9±1.3)kg。69例使用膜肺,84例使用西京87型(小号)鼓泡式氧合器;19例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其余均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浅或中低温高流量灌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8-166(57.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123(39)min,开放主动脉后148例患儿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97%,辅助时间为4-60(16)min。术后患儿死亡3例,死亡率为2%,死亡原因2例为严重低心排,1例为突然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临床死亡。结论根据婴幼儿的体重、病情及手术操作难易程度选用膜肺或鼓泡肺,尽量减少预充晶体量,提高胶体预充量,采用高流量灌注,通过给予速尿、超滤、加入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及良好的心肌保护、肺保护、脑保护有利于患儿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及探讨心脏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意外及故障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年内4 755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例资料,其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14例,发生率为0.29%。结果 14例体外循环意外事件中,设备故障4例,药物反应1例,人为因素9例。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14例均被治愈,无死亡,无后遗症的发生。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因此,加强人员能力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等可有效地降低体外循环意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9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意义和手术适应征。方法心脏不停跳法:阻断上下腔、不阻断冠脉循环,不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缓慢降至(33±1)℃,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手术操作。主动脉瓣置换等要切开主动脉根部的手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法:降温至32~28℃±1℃,阻断主动脉后从其根部灌注4℃晶体或15℃血K^+心停跳液,每间隔30min复灌1次。室缺补片修补等心内操作完毕开放主动脉阻断,心脏复跳后完成其余手术操作。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例(0.74%),血红蛋白尿46例(4.19%),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0.6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09%),精神症状7例(0.64%),消化道出血1例(0.09%),死亡28例(死亡率2.55%)。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新方法,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可适用于绝大部分常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20.
耿玉六  张保友  李安  王腾飞 《海南医学》2014,(21):3153-3156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成人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患者手术死亡率为1.7%(2/120),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8/120);(2)发生与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输血量≥2 000 ml共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输血量≥2 000 ml是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患者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 h以及输血量≥2 000 ml是成人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