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不可逆电穿孔(IRE)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48例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对试验组于全身麻醉下行CT引导下IRE消融;对照组于局部麻醉下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对比评价疗效。结果 对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1例死于对比剂过敏性休克,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3~4级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组间术后7天肿瘤消融成功率(96.43%vs. 96.97%)、术后30天(96.43%vs. 93.94%)及90天(89.29%vs. 90.91%)局部无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时间点总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RE消融治疗肝癌效果明确、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其局部控制肿瘤效果与射频消融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不可逆电穿孔(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实质的消融效果。方法将4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第1组先于CT引导下采用IRE及冷冻治疗分别进行肝脏消融,消融后常规饲养;30天后以同法消融第2组小型猪,术中及术后对小型猪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并取出肝脏,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将标本整体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CT平扫显示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清晰,IRE消融边界不清;术后增强CT扫描显示IRE及冷冻消融区域术后即刻均未见强化。大体标本:IRE消融区域边界清晰,血管、胆管结构良好;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模糊,局部可见出血。结论 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组织消融效果良好,而IRE对肝内血管、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肝门、大血管区域的消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在肝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肝恶性肿瘤接受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7.9(48,69)岁。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并发症进行分级。以改良...  相似文献   

4.
不可逆电穿孔(IRE)为消融治疗肿瘤技术,尤其适用于特殊部位实体肿瘤,可不损伤血管及胆道等肿瘤周围结构,常用于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专家对于IRE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已获得了成熟经验。为更好发挥IRE优势和规范临床操作、最大限度避免相关并发症,特召集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此共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陡脉冲不可逆电穿孔(IRE)技术(纳米刀),是肿瘤消融领域新技术,因在消融肿瘤的同时不损伤神经、血管及腺体导管等组织而备受青睐。从电被发现到电穿孔现象及其机制研究,从2008年第一台纳米刀在美国问世到2011年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临床并于2015批准引入国内,再到2021年实现IRE设备的国产化,经过数代科学家、医学家及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这一技术已逐渐使国内广大肿瘤患者受益。本文就IRE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IRE)治疗无法切除的肝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我科2021年2月收治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肿瘤大小2.2 cm×3 cm,已在外院行减黄术。肿瘤紧邻左右门静脉汇合部,术前增强CT及MR检查均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组织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讨论,经影像科、肝胆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多名专家会诊,行开腹超声引导下肝S4段肿物穿刺术+肿物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肝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活检肝组织内见中低分化腺癌浸润,结合免疫表型及形态,符合胆管细胞癌,大导管型。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胆道系统术后之辅助治疗方案,术后拟口服卡培他滨6月。术后8周,患者开始口服卡培他滨2 g/次,每日2次,2021年11月停服卡培他滨,因肿瘤复发行mFOLFOX6方案化疗3个周期。IRE术后共存活25个月。结论 不可逆电穿孔联合外科手术清扫淋巴结是治疗不可切除肝内胆...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消融机制、影像学及组织学方面评价经皮纳米刀消融小型猪肝组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经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对10只巴马小型猪行CT引导下肝脏纳米刀消融术。两个电极探头距离1.5cm,每个消融过程使用90个1500V/cm以上的脉冲,共产生24个消融区。于消融术后即刻、3天、1周、2周及4周对消融区域进行影像学(CT/MRI)及组织学评价。组织学评价包括HE染色、Von Kossa染色、vWF染色和TUNEL测定。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指定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MRI可很好地显示消融区域;HE染色、Von Kossa染色和vWF染色显示消融区细胞非热效应死亡,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明显,胆管与血管形态完整;TUNEL检测消融区内死亡细胞呈阳性反应,即纳米刀消融引发细胞凋亡。结论采用纳米刀消融小型猪肝组织安全、有效,消融区内细胞完全凋亡,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未见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同步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于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30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IRE消融开始前均静脉滴注吉西他滨30 min,IRE术后2周进行常规静脉滴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结果 术后90 d内未发生与IRE相关的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3.8个月(3.5~36.4个月),联合治疗后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0.5个月(诊断)和17.1个月(IRE术后)。在1、3和6个月的客观反应率(ORR)分别为93.3%、83.3%、66.7%。发生了4例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例胰腺炎、1例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 IRE同步化疗治疗LAPC有效且耐受性良好,为LAPC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用电穿孔方法结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给予相对较少剂量的化疗药物就能杀死肿瘤细胞,这两者的结合称为电化学疗法(ECT),其优势是疗效提高、同时毒性降低。ECT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电穿孔治疗仪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了这种治疗方法的进步。研究者们还探索高强度电场的陡脉冲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穿孔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现象,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引导经皮微波消融(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A)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中重度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4月~2021年6月,对26例肝癌伴中重度肝硬化(Child-Pugh B级19例,C级7例)在3.0T闭合式MR引导下行PMA。共43枚病灶,最大径(2.86±0.93)cm(0.9~4.8 cm)。术后1个月肝脏增强MR或CT检查评价局部病灶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或不完全消融(incomplete ablation,ICA),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40枚病灶消融术中显示清晰,3例膈肌下病灶显示稍欠佳。穿刺需调整10次以上10枚病灶,调整7~10次14枚病灶,调整3~6次16枚病灶,3枚病灶调整1~2次即可。3例(11.5%)轻微并发症。1个月随访,局部CA率95.3%(41/43),2枚膈肌下病灶(最大径4.8和3.9 cm)为ICA。肿瘤最大径≤3 cm和>3 cm的局部CA率分别为100%(22/22)和90.5%(19/21)。平均随访18.4月(8~26个月),死亡9例。中位生存期21.0月(95%CI:16.9~25.0),1年、2年总生存率为92.0%和23.9%。结论3.0T MR引导下PMA治疗肝癌伴中重度肝硬化安全可行,对小肝癌有一定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1.
肾脏多极射频消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多极射频对正常肾组织和肾肿瘤组织的消融效果,探讨腹腔镜下行肾脏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WE7568多极射频肿瘤消融仪。动物实验中,比较B超和腹腔镜引导下多极射频肾组织消融技术的优劣。并于治疗后1、14、30和90d行B超、CT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干”与“湿”、离体与在体射频消融实验结果。肾肿瘤患者5例,肿瘤平均直径3.2cm,经开放手术游离肾脏,射频消融肿瘤后切除,行病理检查。结果 离体条件下肾脏射频消融破坏灶的范围大于在体破坏灶。间质内注射高渗盐水可以增大破坏灶范围。操作中可采用由浅入深推进的方法形成完整楔形治疗灶。病理急性期表现为凝固坏死,慢性期为纤维化和钙化。CT显示治疗灶密度增高且不被造影剂强化,B超显示治疗灶回声增强。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有血尿和肾盂积水。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4cm以下的肾脏小肿瘤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和微创的优点。位于上极、前侧和内侧的肾肿瘤,可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肾脏穿刺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冷循环液温度对微波消融(MWA)离体猪肝消融灶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20块新鲜离体猪肝组织随机分为冰水冷循环组(A组)及常温冷循环组(B组),分别以不同消融功率(50、60、70 W)及消融时间(1、5 min)于各亚组,即A1与B1(50 W,1 min)、A2与B2(50 W,5 min)、A3与B3(60 W,1 min)、A4与B4(60 W,5 min)、A5与B5(70 W,1 min)及A6与B6(70 W,5 min)亚组内各消融10个靶区。对比A、B组相同条件亚组间及组内消融灶形态,包括消融灶纵向直径(LD)、横向直径(TD)、球形指数(RI)及体积(V)。结果 相同消融功率及时间下,A组各亚组消融灶LD均小于B组(P均<0.05);A1 与B1、A2与B2、A4与B4、A5与B5、A6与B6亚组之间,前者消融灶RI均大于后者(P均<0.05),而A3与B3亚组间消融灶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循环液温度对2组消融灶TD(F=1.125)和V(F=3.332)的主效应均不显著(P均≥0.05)。相同冷循环液温度条件下,A1与A2、A3与A4、A5与A6各亚组间消融灶形态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各亚组间亦然。结论 以恒定消融功率及时间行MWA消融离体猪肝时,采用冰水冷循环可使消融灶形态更接近于球形;且随消融时间延长,消融灶范围越大,则RI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一种保留肾单位疗效确切且微创的肾肿瘤治疗方法,我们观察了多电极射频消融(FRA)对犬肾脏的急慢性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合并气管憩室的经验。方法 2015年6月~2021年3月我们对7例食管癌合并气管憩室行腔镜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经右胸游离食管、腹游离胃及左颈部吻合;2例食管癌合并气管憩室行腔镜胸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经腹游离胃,右胸游离食管及胸内吻合。结果 9例顺利行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未发生因麻醉插管导致气管憩室的损伤。3例气管憩室在胸腔镜手术中探查诊断,其中1例在游离食管过程中发生憩室损伤,经缝合修补术后未发生与气管损伤相关的并发症。7例腔镜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时间(237.9±18.7)min,术中出血量(154.3±12.7)ml,清扫淋巴结(23.4±3.5)枚,术后住院时间(11.0±1.4)d;2例腔镜胸腹两切口手术时间分别为195、240 min,术中出血量160、150 ml,清扫淋巴结20、23枚,术后住院时间11、10 d。9例术后随访4~62个月,中位时间28个月,1例转移,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余7例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食管癌合并气管憩室罕见,术前应仔细阅片及术中精细操作,对安全实施食管癌手术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Ivor-Lewis术在中下段食管癌和Siewert Ⅰ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食管癌Ivor-Lewis手术(单孔组), 45例接受胸部4孔胸腔镜McKeown手术(4孔组),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5 ± 110)min对(235±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57)ml对(105±60)ml]、平均清理淋巴结数量[(19.3±2.9)枚对(18.6±2.7)枚]、平均住院时间[(7.5±3.5)天对(8.3±2.7)天]、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患者术后第1、3、7天和术后1个月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4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Ivor-Lewis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的优势, 对于中下段食管癌和Siewert Ⅰ型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MWA治疗的3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63.4±10.4)岁。详细记录病灶特征、技术成功率、技术有效率、局部进展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39个靶病灶,平均直径(20.2±10.6)mm,共完成36次MWA。初始技术成功率84.6%(33/39),技术有效率92.3%(36/39)。术后中位住院时间2.0(2.0,3.0)d。12.9%(4/31)的患者出现局部进展,局部控制率为87.1%。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12/36,33.3%)、咳嗽(6/36,16.7%)、消融后综合征(6/36,16.7%)和胸腔积液(3/36,8.3%)。主要并发症为气胸(11/36,30.6%)、出血(8/36,22.2%)、空洞(2/36,5.6%)和肺部感染(1/36,2.8%)。中位随访时间13.0(8.0,18.0)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MWA治疗肺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可控。后续需要大样本、中长期随访研究探讨联合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步射频消融一体化诊疗方案在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我院肺肿瘤就诊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中位年龄68(51,73)岁,共24个病灶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步射频消融治疗,分析该一体化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体化诊疗,24个病灶直径17.0(13.3,19.0)mm。活检标本满足病理诊断要求,标本有效性100.0%;术后少量气胸/胸膜皱缩发生率19.0%(4/21),张力性气胸发生率4.7%(1/21),无明显出血等其它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步射频消融结合了两种介入技术,该一体化方案在肺肿瘤诊疗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微创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5月112例Ⅱ、Ⅲ期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53例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为微创组,59例接受传统开放食管癌切除术为开放组。结果微创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6.3±7.7)枚,显著多于开放组(20.6±8.2)枚(t=3.788,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6%(12/53),明显低于开放组62.7%(37/59)(χ~2=18.216,P=0.000)。微创组心律失常发生率3.8%(2/53),显著低于开放组15.2%(9/59)(χ~2=4.155,P=0.042);肺部感染发生率1.9%(1/53),显著低于开放组15.2%(9/59)(χ~2=4.602,P=0.032);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3.8%(2/53),显著低于开放组18.6%(11/59)(χ~2=6.018,P=0.014)。微创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1.9%(1/53),与开放组3.4%(2/59)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乳糜胸发生率3.8%(2/53),与开放组1.7%(1/59)无统计学差异(χ~2=0.009,P=0.925);吻合口漏发生率3.8%(2/53),与开放组3.4%(2/59)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8%(2/53),与开放组5.1%(3/59)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 MIS可以更好地进行淋巴结清扫,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9.
金属植入物对离体猪肝射频消融的热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金属植入物对射频消融的热影响。方法选取7个离体猪肝,分别建立银夹及125I粒子金属植入物模型。在距离金属植入物1.0cm处进行射频消融,以射频针为对称轴,将金属植入物一侧作为实验组,对侧作为对照组;术中采用测温针多点测温,比较两组间的时间-距离-温度关系,并对两组消融范围进行大体标本测量和光镜组织学分析。结果消融时间分别为8、12、15min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多点平均温度分别为(48.24±18.07)℃和(48.58±17.69)℃、(51.47±19.57)℃和(52.24±19.73)℃、(54.64±19.75)℃和(54.94±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min与15min时,实验组消融范围分别为横径(1.55±0.12)cm、纵径(3.48±0.11)cm及横径(1.89±0.20)cm、纵径(3.72±0.16)cm,对照组分别为横径(1.56±0.12)cm、纵径(3.48±0.11)cm及横径(1.89±0.21)cm、纵径(3.72±0.16)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消融灶光镜下表现相似。结论射频消融离体猪肝时,金属植入物不会造成明显热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68例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9.3)岁。于术后定期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5.8%。随访无死亡病例。术后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3.5%、91.6%、90.3%、89.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冷冻消融近中期结果安全可靠,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