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托玉溪市海绵城市试点区路面工程项目,对砂基透水砖、混凝土透水砖、钢渣透水砖、石材透水砖和陶瓷透水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项目所在区域气候特征及相应参数,对不同类型透水砖性能进行了比选,并对陶瓷透水砖性能进行了优化,开发出了高强陶瓷透水砖,还介绍了高强度透水砖的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广东建材》2008,(8):2-2
由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蒸压混凝土透水砖”硕目于2008年7月16日通过了由广东省经贸委组织的产品新技术鉴定,该透水砖是一种保持地表水自然循环的环保产品。目前市场应用的有混凝土透水砖、陶瓷透水砖、烧结粘土透水砖三大类。生产成本以陶瓷透水砖最高,烧结粘土透水砖次之,混凝土透水砖最低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分析透水砖堵塞规律,采用配制合成的雨水径流模拟透水砖的堵塞过程,考察了透水砖初始透水系数、透水柱进水水位高度及堵塞溶液SS浓度对透水砖透水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透水砖堵塞过程分为快速堵塞、小幅恢复和慢速堵塞三个阶段,透水砖初始透水系数较大、透水柱进水水位较高、堵塞溶液SS浓度较低时,透水砖堵塞相对缓慢;经过长时间堵塞,透水砖最终透水系数相近。研究透水砖的堵塞规律,对透水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推广使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市场上常见透水砖,分析不同类型透水砖的透水原理,针对再生混凝土透水砖在性能和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以混合纤维再生混凝土为原料,通过钢纤维、聚丙烯复合竹纤维和酸化再生骨料提升透水砖的强度和耐久性,再将透水砖设计为榫卯异型结构,提升相邻透水砖之间的贴合强度,使砖体稳定结合,解决透水砖因为松动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为推广再生混凝土透水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国内外透水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的认识,对透水砖不耐磨和透水性能降低幅度大的缺点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透水砖,提出了新型透水砖的组成、配合比及相应制备方法,研究了透水砖各层结构构造及组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透水砖具有透水率变化小、耐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透水铺装体系并不完善,尤其是在东北寒冷地区,研究资料更加缺乏。因此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再根据长春市的降雨情况、气候情况、土的冻深和承载力要求,对5种不同形式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硅砂透水砖、陶瓷透水砖、砂基复合透水砖、普通混凝土透水砖、结构缝隙透水砖)进行了寒冷地区铺装试验。通过对各类透水砖的强度、抗冻性等指标的试验及对比,其结果显示:结构缝隙透水砖的强度、耐磨性、抗滑性及抗冻性指标均符合要求,且相比较其他透水砖强度大、可控制指标范围广、适应性强、可应用性广泛。  相似文献   

7.
针对陶瓷透水砖在应用中广泛存在的堵塞问题,利用自行研发的透水砖雨水径流堵塞实时模拟装置,分别采用自来水和模拟雨水,进行透水砖堵塞试验以及应用3种清洁方式恢复透水砖透水性能试验。在相同径流水量和径流水深条件下,透水砖堵塞主要归结于雨水径流中的颗粒物质在砖表面和内部被截留。堵塞过程分为快速堵塞、回升波动和平稳堵塞3个阶段。根据颗粒物质进入透水砖内部的位置,堵塞可分为表面堵塞和内部堵塞。透水砖表面截留的颗粒质量大于内部截留量,被截留的大部分颗粒粒径<50μm。负压反冲洗、高压水枪冲洗、表面清扫对透水砖透水系数的恢复率分别为76.80%、46.43%、40.52%,三者基本均能完全去除透水砖表面截留颗粒,但后两者无法去除透水砖内部截留颗粒,因此推荐采用负压反冲洗方式控制陶瓷透水砖堵塞。  相似文献   

8.
透水砖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具有透水功能,可以减少城市内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透水砖的种类不同,其制造工艺也有所差异。透水砖的透水性能与抗压强度相互制约,对其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透水砖的施工工艺要求其基层具有透水性,使得透水砖铺装层整体具有透水功能。透水砖也在不断发展,砂基透水砖作为一种新型的透水砖,孔隙不易被阻塞,透水效果坚持时效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陶瓷透水砖堵塞的控制效果,采用不同方式在透水砖表面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并开展了一系列透水砖堵塞控制试验,测定了透水砖的透水系数随过水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可以提高陶瓷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在1 g和4 g纳米二氧化钛负载量下,采用喷涂法和浸提法负载1 g纳米二氧化钛的透水砖均表现出良好的透水性能。喷涂法负载纳米二氧化钛透水砖的透水性能优于浸提法,初期和末期透水系数比未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透水砖分别高146.15%和100%。用喷涂法负载粒径为5~10、25、40、100 nm的纳米二氧化钛时,5~10 nm的透水砖表现出最佳的透水性能,且成本最低。因此,推荐采用喷涂法负载纳米二氧化钛,且最适粒径范围为5~10 nm。  相似文献   

10.
李晓磊  毛菊良  范万好 《山西建筑》2007,33(29):171-172
对透水砖的技术要求、材料组成、制作工艺、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免烧透水砖的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免烧透水砖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不同类型透水砖应制定不同技术标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广州华南路三期工程第B3标段,大部分钻探孔均出现岩溶现象。发育于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灰岩中,深度一般为14.50m~47.20m不等;溶洞处于充填、半充填状态,部分为空溶洞,充填物多为软塑状粘土;地下水活动较为强烈;溶洞顶板薄,规模大,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产生塌陷的隐患。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的意义及确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隧道支护系统极限位移的意义,系统地介绍了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的确定方法。采用连续体模型,按铁路隧道衬砌标准设计采用的断面形式和材料参数,对各级围岩中不同埋深条件下铁路隧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进行计算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与允许位移进行比较,单、双线断面相对位移分开,拱顶下沉、拱脚水平位移和墙脚水平位移设不同判据,采用修订前规范所列的埋深档次,确定档次范围值,最后综合确定出一套适于当今铁路隧道位移判别的极限位移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从钢筋混凝土的钢筋锈蚀理论出发,结合混凝土材料科学,概述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与触发机理,列举了不同触发型微胶囊阻锈剂的触发方式及触发过程;介绍了适用于研究微胶囊基本性能与表征的测试体系;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微胶囊阻锈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成果,指出了研究现状中的一些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建筑隔震改造加固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总结了国外利用隔震技术对既有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工程应用情况,其特点是:1.隔震改造的多为多层房屋;2.仅美国和日本在高层房屋的改造中应用了隔震技术;3.隔震改造的结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石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各种形式;4.以基底隔震为主,也有中间层隔震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Most structures with masonry infills that are continuous along their height, which are interrupted in the lowest storey, are damaged by earthquakes. These structures are anticipated to collapse due to the undesirable soft‐storey mechanism formed by lateral stiffness of masonry infills in other storeys. The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of UBC97 code for special moment‐resisting steel frame (SMRSF)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 new criterion for seismic design of such structures is presented. The proposed criteria are used to design three SMRSFs: 5, 8 and 15 storeys. Nonlinear time‐history dynamic analyses are applied for the designed SMRSFs based on the proposed criteria. Displacements and storey drifts, which are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nonlinear time‐history dynamic analysis results, finally.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堤坝集中渗漏温度场探测模型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确定堤坝集中渗漏通道的位置和性质,在反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齐次边界条件下的各向同性土体热传导模型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渗流传热模型;求解简化边界条件后的解析解,对方程解进行变量转换,把渗漏通道位置和其他参数作为未知变量,建立反分析目标方程,指出实现回归优化的多条途径。为了验证其有效性,利用有限元软件设计数值试验,参照温度场特征,对两种主要模型不同探测线、最低温水平面及综合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工程实例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温度场进行集中渗漏探测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防护工程的效能和效能评估是在相关理论研究中常用的概念,其概念表述很多,差别很大。本文从效能的基本概念着手,分析讨论了防护工程效能评估应当切实把握的内涵与外延;介绍了常用的效能评估理论和方法;并以信息化条件下指挥防护工程为例,就其综合效能评估的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订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使传统的危险房屋鉴定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标准体现了新理念和新技术 ,科学、合理 ,更规范化且易操作。根据我国现有危险房屋鉴定水平状况 ,对于学用新标准中一些极易混淆、易出错的地方 ,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 ,以供房屋鉴定领域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给出基于平均化原理的多孔介质动力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控制方程,采用适用于饱和砂土的广义塑性本构模型(PastorZienkiewicz模型)进行多孔介质的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分别对中等松散砂土与密实砂土两类介质进行了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并进一步对剪切带内孔隙水压力的数值结果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对密实砂土的模拟孔隙水将会出现负压(吸力)结果,而对中等松散砂土孔隙水则呈受压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材料的塑性膨胀现象密切相关,且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和试验现象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空间网格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磊  罗永峰 《结构工程师》2011,27(3):119-126
对空间网格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空间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指出了应用传统的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地震反应时振型截取的误差及概念上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综合工程实践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对各种阻尼比的取法进行总结,并阐明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了结构分析中调整所输入地震波时应注意的要点及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