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使用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iNO治疗组,共入组45例;在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iNO 进行治疗?观察患儿iNO治疗前后1?6?12?24 h 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等;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9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病例共31例,设为对照组,入组标准参照iNO治疗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等?结果:iNO吸入组患儿治疗后1?6?12?24 h 的pH 值?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6?12?24 h 的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治疗后6?12?24 h 的平均气道压小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1?6?12?24 h 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大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24 h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iNO治疗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应用iNO 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其氧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因吸入一氧化氮(iN O)而导致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对体外膜式人工氧合法(ECM O)的需要降低,即使是在没有ECM O设备的治疗中心,iN O已经成为一种为人们所接受的治疗模式。然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对iNO治疗都有反应,所以及时发现和转移对其治疗无反应的新生儿到ECM O中心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旨在一个ECM O治疗中心确定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iNO治疗6h后需要ECM O的先兆性高危因素。方法和患者:对过去2年间49例因低氧性呼吸衰竭转入本中心需要iNO治疗和潜在性需要ECM O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入院之前没有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西宁地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的疗效。方法对12例NRDS采用HFOV治疗,采用高容量策略。频率10~15HZ,通过调整平均气道压、振荡压力幅度、吸入氧浓度等参数,以达到吸入氧浓度≤0.4,经皮氧饱和度≥0.9,使PaCO2维持在35~45 mmHg。结果治愈9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9例患儿行HFOV治疗满24 h,治疗平均气道压由(12±3.5)cm H2O降至(8.0±3.2)cm H2O(P<0.05)。吸入氧浓度由(0.80±0.10)降至(0.35±0.05)(P<0.05)。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对7例追踪头颅CT,除1例侧脑室扩大外,余均无改变。结论提示HFOV用于治疗NRD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4.
3名有大动脉转位(TG A)新生儿,其生后室间隔发育完整(IV S)。他们出生后持续肺动脉高压(PPH N),但是经吸入一氧化氮(iN O)成功治疗。2名婴儿在iNO治疗前进行了气囊房间隔造口术(BAS),但他们严重低氧并有代谢性酸中毒持续存在,然而iN O立即改善了氧合和临床状态。第3名新生儿有中等大小的心房交通,并有心脏超声PPH N征象,其在BA S前接受了iN O并有明显临床改善,因此使BAS得以延期进行。结论:在有TGA且IVS的新生儿,早期诊断PPH N并应用iNO治疗可改善其最后转归。在存在中等大小心房交通和PPH N时,可在BA S之前考虑iNO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因为在有低氧血症的早产儿中,低浓度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的可靠益处还没有被证实,而且其副作用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作者评价低浓度iNO的安全性与疗效情况。研究设计:有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H RF)表现的860例胎龄<32周的新生儿在出生时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5ppm的iNO,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H RF定义为需要机械通气、吸入氧气分数(FIO2)>40%且动脉-肺泡的氧比值(aAO2)<0.22。最终的观察结果来自于生后28d的存活者。结果:451例患儿中有61例出现H RF,445例对照中有84例出现H RF。主要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犤61.4%(23%的H 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因在常频通气(CMV)治疗过程中出现FiO2≥0.8,持续2 h以上经皮氧饱和度≤90%或胸片示肺气漏或氧合指数(OI)>40而启用HFOV,治疗过程中监测动脉血气、动脉肺泡氧分压(a/A)、氧合指数、呼吸力学、每分通气量(MV)、平均呼吸道压(MAP)等指标。结果:31例患儿用HFOV后2 h经皮血氧饱和度(SPaO2)均≥90%;8 h后,平均气道压(MAP)由(0.17±0.02)kPa降至(0.12±0.02)kPa;动脉肺泡氧分压(a/A)由(0.09±0.02)kPa升至(0.23±0.13)kPa,氧合指数(OI)由32±11降至13±4;所需氧浓度(FiO2)由(79.81±19.23)%降至(62.57±21.36)%。呼吸力学检测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FOV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可获得显著疗效,用CMV无效后可给予HFOV。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NO)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儿科临床学院治疗的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NRDS)患儿7例,均经机械通气及PS治疗无效或加重的,给予吸入NO治疗。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h的吸入氧浓度(FiO2)、经皮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等数据。结果7例患儿经iNO治疗后1、12、24h的SP02[(89.57±4.68)、(91.28±1.38)(92.14±1.86)%]、Pa02[(56.85±9.63)、(62.42±8.99)(62.71±7.91)mmHg,1mmHg=0.133kPa]均高于治疗前,且Fi02[(65.00±13.22)、(52.85±14.09)(58.57±22.67)%]、OI[(16.21±2.82)、(11.84±4.11)(11.61±5.49)]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难治性呼吸衰竭疗效不满意的患儿可以加用iNO治疗,此疗法能够迅速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缩短高浓度氧使用时间,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已经成为难治性呼吸衰竭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吸入性氧化氮(iNO)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剂扩张已成为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形式和许多新生儿科学一样, 没有很好地用定量经济技术加以研究。此研究目的是评估给自出生到出院的足月儿PPHN治疗方案中增加iNO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方法:我们用社会前景决策分析模型获得成效比的增量。从医学文献和1991-200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对33例确诊为PPHN且入院时采取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满意的患儿给予iNO。NO初始吸入浓度20例为10ppm,13例为15-25 ppm。当SpO2≥90%并已经稳定30 min以上,开始下调呼吸机参数,并逐渐下调iNO吸入浓度。当iNO吸入浓度降至5 ppm时,再持续2-3 h,若PaO2〉55 mmHg(1 mmHg=0.133 kPa)、SpO2〉90%时停止吸入。在NO吸入前和吸入后2-6 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连续记录生命体征、SpO2等。结果 28例在吸入NO后30 min左右SpO2逐渐升高,临床缺氧状态逐步改善,有效率达84.85%。吸入NO 2-6 h,SpO2、PaO2分别由吸入前的(70.5±14.1)%、(45.8±10.7)mm Hg升到(94.6±2.7)%和(92.9±24.6)mmHg,FiO2由0.90±0.10降至0.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急性合并症。全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达(84.85%),自动放弃3例,死亡2例。结论 iNO能有效地解除PPHN患儿的肺血管痉挛,提高血氧分压和治愈率。iNO吸入不良反应小、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合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新生儿出现气胸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 h后PaCO2由(10.13±3.18)kPa下降至(5.78±1.83)kPa(P<0.05),PaO2由(5.48±1.11)kPa上升至(7.18±1.63)kPa(P<0.05),24 h后PaO2为(9.30±2.03)kPa(P<0.01),并且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等均逐渐下调。通过HFOV合并闭式引流治疗,10例患儿完全治愈,放弃治疗2例。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合并闭式引流对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比常频机械通气并闭式引流治疗有很大优选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间歇俯卧位,即俯卧2 h-左侧卧位1 h-俯卧位2 h-右侧卧位1 h交替更换患儿体位,每日持续应用俯卧位16 h,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位护理,收集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住院天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长。  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后2 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治疗后24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后2 h的PaO2、PaCO2、PaO2/FiO2及治疗后24 h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间歇俯卧位能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新生儿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其呼吸窘迫症状,缩短患儿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早期介入治疗对艾滋病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且需有创机械通气支持的成人艾滋病并发重症肺炎患者(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2例。观察组除采取常规治疗外早期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染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结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II)、ICU住院天数、28 d的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  (1)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2)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的SaO2、PaO2、PaO2/FiO2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ICU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早期介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艾滋病并发重症肺炎患者,可有效地降低感染指标,减轻机体的炎症性反应,改善氧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对改善预后、提升临床救治效能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 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 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ScvO2水平均显著上升,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6、24 h观察组MAP、PaO2/FiO2、Scv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乳酸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 T淋巴细胞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4 h输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分别为11.11%、8.33%,较对照组33.33%、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重症超声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效果更优,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保护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细胞和液体免疫水平,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选择性Na+/H+交换-1拮抗剂卡立泊来德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钾右旋糖酐组(LPD组)和卡立泊来德组(HOE组),每组6只。麻醉后开胸,游离左肺门绕过阻断带,分别于30 min内经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LPD液或含卡立泊来德的新型器官保护液,除Sham组观察180 min外,余3组均结扎左肺门60 min后,再开放观察120 min,建立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结扎前(即缺血期前),开放即刻(即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5、30、60、90和120 min分别抽取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再灌注结束后取左肺组织测定肺含水量(lung water content,LW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和钠氢转运体-1(natrium hydrogen exchanger-1,NHE1)表达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同IR组相比,LPD组和HOE组氧合指数(再灌注开始后)和肺组织SOD活性升高,肺组织LWC、MDA含量、IL-6含量、TNF-α含量、NHE1表达量(P<0.05)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P<0.008);除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外(P>0.008),HOE组余各项指标均较LPD组改善明显(P<0.05),但仍未恢复至Sham组水平(P<0.05)。结论 卡立泊来德可通过减少NHE1蛋白表达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期间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并同时增强组织抗氧化能力,从而有效减轻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在海拔高于2500 m的地区对人体的氧合的改善。  方法  征集从中等海拔高度的昆明(海拔约1891 m)快速进入较高海拔的拉萨(海拔约3650 m)的志愿者,在拉萨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吸入空气,比较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前、后志愿者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水平。  结果  在高原地区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运行未出现故障,运转良好。在应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进行空气吸入后,随着吸入气体流量的增加,志愿者SpO2改善,呼吸频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能改善高海拔地区机体的氧合同时降低呼吸做功,在高海拔性低氧血症的治疗方面存在潜在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肺复张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选择早期并发中重度AR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标准治疗组和肺复张治疗组。入组患者转入ICU后,均给予原发病治疗,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温湿化治疗。标准治疗组给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PCV),潮气量(VT)≤6 mL/kg,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气道平台压(Pplat)≤30 cmH2O;肺复张治疗组在保护性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间断肺复张治疗,每6 h肺复张1次,直至肺复张24 h或撤除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两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7例患者纳入分析,标准治疗组35例,肺复张治疗组32例。随机化入组后,与标准治疗组相比,肺复张组治疗0.5 h后PaO2/FiO2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FiO2、PEEP水平有显著差异。6.5 h后,肺复张组的PaO2/FiO2显著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改善,FiO2显著下降。与标准治疗组相比,肺复张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与标准治疗比较,肺复张联合保护性通气治疗手术后并发中重度ARDS患者,可改善肺顺应性,纠正低氧血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使用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心脏直视手术后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拔研究对象为心脏直视手术后返回重症监护病房的严重性低氧血症患者,体循环基本稳定,已给予充分治疗,而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100mmHg(1mmHg=0.133kpa)超过4h。NO接入呼吸回路的吸入端,设置NO吸入浓度为5~10ppm。共入组17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NO吸入前,吸入1h和24h后的氧合指数和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17例吸入NO治疗的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6例,11例治愈出院。与NO吸入前比较,吸入1h后氧合指数明湿改善[(105.1±22.1)mmHgw(77.9±15.6)mmHg](P〈0.01),吸入24h后进一步改善[(141.1±50.6)mmHgvs(105.1±22.1)mmHg](P〈0.05);吸入NO1h后,心率、血压和多巴胺剂量无明娃变化(P〉0.05);吸入NO24h后,心率较吸入NO1h后明旺降低[(85.1±14.5)次/rainvs(96。2±22.4)次/min](P〈0.05)。未发现与NO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吸入NO治疗心脏手术后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可即刻改善氧合指数,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对非感染性患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