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乙肝患者300例,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单项标志物阳性例数与标志物阳性总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组最易感染乙肝病毒。结论乙肝五项是检测乙肝患者的重要标志物,检测乙肝五项对乙肝的诊断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乙肝患者300例,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单项标志物阳性例数与标志物阳性总例数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30~39岁组最易感染乙肝病毒。结论乙肝五项是检测乙肝患者的重要标志物,检测乙肝五项对乙肝的诊断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并进行总结,为临床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证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25例乙肝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乙肝五项的临床检验报告进行分析。结果2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五项检验结果呈现出有差别的阳性分布,HBsAg的阳性率最高,为88%,其次为抗-HBc和抗-HBs,分别为60%和48%,最后为HBeAg,阳性率为12%。结论在现有的条件下,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当综合考虑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实时追踪患者病情,做出合理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袁玉娥 《哈尔滨医药》2011,31(5):349-349
目的了解我院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乙肝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年龄在18~72岁的在我院收治的219例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为阳性)89例,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皆为阳性)52例。结论对乙肝病毒性肝炎普查乙肝两对半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对于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于2008年1月—2011年2月在我中心检查的152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其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152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占47.3%;抗-HBs阳性有18例,占11.8%;单项HBsAg阳性有11例,占7.2%;大三阳患者有16例,占10.5%;小三阳患者有11例,占7.2%;HBsAg及抗-HBc均为阳性者共有18例,占为11.8%;不同年龄患者乙肝感染情况不同,其中30~39岁感染比例最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五项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肝五项测定对乙型肝炎诊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测定对乙型肝炎诊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5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结果和HBV-DNA定量结果,探讨乙肝五项的诊断意义。结果本研究156例乙型肝炎患者中,都显示不同指标阳性,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为94.9%(150/156);其次抗-HBc阳性率为79.5%(140/156)。3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乙肝五项测定结果可以为临床诊断乙型肝炎提供重要依据,适合基层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作为依据,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C组患者60例,B组患者70例,A组患者70例,对以上三组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抗-HBe、HBsAg阳性组的阳性率为5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的阳性率为77.14%,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的阳性率为100%。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煜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0-121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并分析.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门诊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67例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HbsAg+、HBeAg+、抗-HBc+HBV DNA 阳性率100%;HbsAg+、抗-HBe+、抗-HBc+、HBV DNA 阳性率51.7%.结论 乙肝血清标志物是免疫学标志物是诊断乙型肝炎最传统的指标,HBV DNA检测已经成为乙型肝炎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指标,与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综合比较,有助于判断其传染性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戴玉婷  刘忠伦 《淮海医药》2009,27(5):392-393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的必要性。方法对6 31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21.44%,单独表面抗体阳性率39.99%,五项全阴性比率31.0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复检符合率分别为97.3%、95.5%、72.8%、55.2%、30.9%。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出率及血清模式存在地区差异;本地区人群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者比例较高,应加强预防接种;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复检,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莫甲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20-12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五项指标与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乙型肝炎患者752例,对HBV-DNA含量与HBV五项进行分析,采用光激化学发光测定HBV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结果乙肝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3.01%,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为50.74%,说明大三阳病毒复制能力最高,传染性最强,小三阳病毒复制能力与感染性较大三阳比较均较弱,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五项检测与HBV-DNA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HBV五项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精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时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31例 HBsAg 阴性者做了 HBV 五项标志物感染的放免分析,感染率为55%。通过 HBsAg阴性者的 HBV 五项标志物感染放免分析,说明感染者相当之多,而 HBsAg 阴性者,抗-HBc 总阳性率高达35.6%,HBcAg 阳性率0.63%,所以只做 HBsAg 检测是不够的,尤其是对献血员筛选和注射乙肝疫苗者,更应该做乙型肝炎六项标志物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 抽取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共抽查14 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x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 抽取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共抽查14 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x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市饮食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我们对确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员进一步做了乙肝五项指标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4年我市在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筛查确定258例HBsAg阳性者,取其血清做HBV五项指标检测。1.2试剂采用泉州长立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有效期内使用。1.3方法按乙肝五项指标快速诊断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2结果2.1258例HBsAg阳性者血清乙肝五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最高(88.8%);乙肝e抗体(抗-HBe…  相似文献   

15.
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212份HBV标志物阳性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Ⅰ组(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Ⅱ组(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Ⅲ组(HBsAg、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17%、47.13%、47.37%;Ⅰ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P<0.01)。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检测乙肝病毒,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食品卫生从业人员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加强卫生监督,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此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因此,结合每年度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于2003~2004年对章丘市331名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者进行了五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市2003~2004年在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HBsAg检测,对检出的331例HBsAg阳性者(年龄在18~50岁)进…  相似文献   

17.
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献血者献血前的严格筛选。经RPHA检测HBsAg阴性的健康献血者96例,用ELISA复查乙肝六项指标及一项甲肝指标。乙肝标志物阳性率为37.5%,抗-HBc(1:100)阳性率为25%、HBeAg阳性率9.4%、抗-HAVIgM阳性率5.2%。据此,建议采用ELISA检测FIBsAg、HBeAR、抗-HBc做为筛选献血者指标,并对献血者接种乙肝疫苗以阴断输血后肝炎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探讨乙肝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 对开平市某工厂477名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HBV感染率为93.71%;HBsAg、抗-HBs阳性率为13.00%、70.2 3%,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感染模式有9种,以抗-HBs 抗-HBc、抗-HBs、抗-HBc阳性模式多见,其构成比分别为46.09%、28.19%、10.96%.结论 HBV感染在我市健康人群中仍有较高的感染率,且男性感染率较女性高;对成年人应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乙肝疫苗接种可对未感染者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也影响着人群HBV的感染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 DNA的关系,为乙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乳汁中HBV-M,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乳汁中HBV DNA含量情况。结果:100例血清HBsAg阳性产妇中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23例,占23%,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35例,占35%,HBsAg(+)、抗-HBc(+)42例,占42%,分别对100例血清HB-sAg阳性的乳汁作HBV-M及HBV DNA检测,发现大三阳组HBV-M的检出率及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根据乳汁中传染危险性采取措施,指导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抽取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共抽查14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